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祝娜  夏榆棋 《情报科学》2021,39(12):60-67
政府数据开放已经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目的/意义】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的降低公众隐私顾虑, 提高公众信息提供意愿。【方法/过程】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同时采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从个体, 情境和平台三个层面剖析政府数据开放的公众隐私顾虑程度。【结果/结论】公众个人隐私保护教育经历越丰富,对 法律法规的满意度越高,对政府监管工作满意度越高,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满意度越高,公众遭遇隐私侵犯经历 频率越低,其隐私顾虑程度越低。公众隐私顾虑程度越高,公众越注重保护隐私信息,公众信息披露意愿越低。【创 新/局限】本研究从公众视角出发,剖析公众隐私顾虑影响因素,探讨公众隐私顾虑对个人隐私信息提供意愿的作 用效果,从法律,监管,平台等层面,提出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隐私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何跃  朱婷婷 《情报科学》2018,36(7):91-97
【目的/意义】近年来雾霾天气日益严重,如何通过对雾霾情感及雾霾信息传播特点的研究为雾霾事件情绪 预警、情绪监控提供支持,同时正确引导公众情绪等问题亟待解决。【方法/过程】文章以 2015年北京新浪微博用户 所发布的“雾霾”话题信息作为研究对象,数据预处理后,构建出一个基于朴素贝叶斯的两层分类器对原始微文进 行情感分析,并利用 Gephi平台对其评论信息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结果/结论】得出五类群体:政府、媒体、自媒体、 企业和普通公众对雾霾的情感态度,同时结合雾霾舆情信息的社会网络特点,提出了雾霾情绪管理与疏导,以及如 何正确引导公众关注点、控制网络舆情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市级政府公开信息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莫祖英 《情报科学》2018,36(8):112-117
【目的/意义】通过实证研究,对地市级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信息质量进行评价,以发现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并提出建议,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开信息质量、解决信息质量问题。【方法/过程】利用数据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方法, 以河南省 18个省辖市 2016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为对象,分别对地市级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主动公开信息质量、 依申请公开信息质量和公众满意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结论】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公开力度较大,公开方式以 网站公开为主;依申请公开信息的数量较少,时效性不高,个别地区政府信息公开的公众不满意度较高;提出加强 信息需求分析、增强公众知情权意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模式三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琳  杨莹  邱均平 《情报科学》2022,40(11):12-19
【目的/意义】本文基于公众感知视角,研究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发展完善 信息服务质量相关理论,为提升用户满意度提供参考。【过程/方法】对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以较 为成熟的 LibQual+TM、WebQUAL、E-SERVQUAL 等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作为基础,对高校专家学者及政府部 门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提出了含有 7个维度 29项指标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模型,应用层次 分析法计算模型指标的权重。【结果/结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分为感知数据质量、数据易 用性、数据安全性、互动反馈、工具利用、用户体验、公众信任维度,其中感知数据质量、数据易用性维度较为重要; 较为重要的二级指标有公众信任、数据易用性等。将评价体系应用于上海、深圳、贵阳三地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评 价。【创新/局限】本研究丰富了政府数据开放运动中平台信息服务质量的相关研究,拓展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理论 的应用范围。应注重进一步应用于各种数据开放平台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分析政府与公众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中的博弈问题,探讨博弈双方最优均衡策略的选择,对 推进我国的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工作具有启示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运用逆推归纳分析 方法分析政府与公众在两回合的博弈中的策略选择与得益。【结果/结论】建议政府部门应积极主动开放共享政府 数据,建立健全公众信息沟通渠道,完善政府开放数据的问责机制,形成良好的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氛围和趋势。 应提高公众数据素养,加强公众数据利用能力。另外需突出学界的责任,展开针对性研究,并参与渗透到政府开放 数据的实际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6.
陈雅  潘雪 《情报科学》2018,36(8):10-14
【目的/意义】提出“I-SCR”网络舆情管理模型,希望从政府、媒体、公众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来提出网络 舆情管理完善对策。【方法/过程】将维克利“S-C-R”信息交流模式引入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情境,并针对该模型中 舆情信息从政府发出(I-S)、从渠道发出(I-C)、从公众发出(I-R)三方面分别探讨网络舆情管理策略。【结果/结 论】信息公开视域下的网络舆情管理策略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政府、媒体、公众三者间的良性信息互动关系,使信息 在三者间的传递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究政务微博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引导网络舆情、治理网络危机提供参考 与依据。【方法/过程】运用八爪鱼软件采集影响力靠前的十大新浪政务微博数据,以转发数和评论数为辟谣信息传 播效果的衡量指标,构建辟谣信息内容特征、文本特征对传播效果的回归模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谣言类型、 辟谣方式、是否为原创、图片数量、是否有@符号对转发数有显著影响;谣言类型、情感程度、辟谣方式、是否为原创、 内容长度对评论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翟军  翁丹玉  袁长峰  林岩 《情报科学》2017,35(6):107-114
【目的/意义】我国各级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归纳总结英国开放政府数据的“国家 信息基础设施”(NII)建设的经验和启示,为我国“加快完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等数据开放工作提供有益的参 考。【方法/过程】梳理英国政府NII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情况,介绍其管理框架和体系结构,分析NII建设的主要成果 — —NII数据集的主题分布和未发布数据的原因,最后总结对我国的启示。【结果/结论】NII是英国开放数据国家行 动计划的核心内容,在政策保障、国际合作、公众参与、需求驱动和质量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白晶  冯丹娃  张睿 《情报科学》2019,37(9):17-21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在公共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政府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质 量与效率。【方法/过程】以学者们对公共文化传播的研究为理论基础,进一步针对政府公共文化信息服务进行深入 研究;用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借助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以公众满意度为传播导向的政府公共文化信息服 务水平提升进行研究,讨论了政府如何利用电子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结果/结论】政府应提高 公众对公共文化的感知,在电子信息服务平台中单独设立公共文化版面;要满足公众的文化期望,开发多种形式的 公共文化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各地区共建政府公共文化电子信息共享云端,增强信息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10.
杨奕  张毅  李梅  邓雯 《情报科学》2019,37(1):86-93
【目的/意义】通过数据挖掘、文本分析法整合公众分散的反馈意见,对比研究出台政策,对政府部门吸纳公 众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公众对共享单车政策征求 意见稿的反馈内容,采用LDA模型从公众反馈意见中发现并提取低维主题集合,汇总、组织、分析大规模文本信息, 以主题领域和隶属概率值两维度,对比公众意见与政策修订的差异。【结果/结论】从制度体系、政府治理、企业经营、 产品完善、用户规范五个分类主题及其概率值,评估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度以及政府对公众反馈意见的采纳效 果,以期为政府出台政策的科学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玲  段尧清 《情报科学》2021,39(6):134-142
【目的/意义】以情境理论为视角,探究不同因素对政府开放数据公众持续使用行为的异质性作用机理,有 助于提升政府开放数据利用效益、实现数据价值、赋能社会经济和公众生活。【目的/意义】构建政府开放数据公众 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对比检验不区分情境和高任务需求情境、低任务需求情境下,用户、任 务、系统、环境等要素对政府开放数据公众初始接受行为和持续使用行为的作用强度和方向的差异性。【结果/结 论】在不区分情境和区分情境下,用户、任务、系统、环境和初始接受行为是导致公众持续使用政府数据的主要因 素;在高任务需求向低任务需求转变的情境下,任务因素对初始接受行为的作用强度和显著性均减小,公众持续使 用行为的被解释程度亦降低,还存在其他需要探测的影响因素。【创新/局限】构建政府开放数据公众持续使用行为 的整合性影响因素框架,并基于不同情景进行了异质性分析,低任务需求情境下需要进一步探测其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商丽丽  王涛 《情报科学》2019,37(8):132-138
【目的/意义】旨在自动分析用户对微信健康信息的关注度。【方法/过程】构建了微信健康信息关注度分析 模型,以丁香医生、丁香家庭健康和脉脉养生公众号推送的健康信息作为数据来源,识别微信健康信息的类别和主 题分布,基于对用户信息行为的分析来评估用户对健康信息的关注度。【结果/结论】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健康信息 主要有12类;通过分析用户对微信健康信息关注度发现,健康风险、饮食、药物、身体活动和癌症主题受关注程度较 高;用户对各主题健康信息的关注程度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供应分布并不一致。本研究提出的用户关注度自动 分析模型具备可以移植性,是对传统关注度研究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3.
吴鹏  诗童  凌晨 《情报科学》2022,40(7):12-18
【目的/意义】通过对微博数据的挖掘,了解公众的态度和需求,为新冠疫苗后续的推广或其他疫苗的推广 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内容分析法对564条微博热搜词条进行分类编码,得出公众广泛关注的10大主 题。将BTM主题模型和关联规则相结合,进一步对主题包含的热搜话题下的推文和评论进行挖掘,更详细地了解 公众的态度和需求。【结果/结论】公众对我国新冠疫苗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为新冠疫苗的不 良反应情况、接种禁忌、保护效果。【创新/局限】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微博平台热搜数据的主题发现研究,分析 了公众对新冠疫苗的态度和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在线健康社区用户规模庞大,信息量浩如烟海,如何帮助社区管理者和用户判别有用信息,提 高决策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过程】在复杂网络视角下,提出一个新的评论有用性分析框架。首先,采集 在线健康社区患者评论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分析有用评论、非有用评论以及所有评论的主题分布和情感分布,初 步分析各类评论文本的有用性特征;其次,将各类评论文本分别转换为文本关联网络,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一 步分析其有用性特征;最后,分析评论有用性及其特征与患者发表评论、用户对评论的有用性投票以及文本关联网 络结构特征的关联性,实现基于文本关联网络的评论有用性分析。【结果/结论】有用评论和非有用评论文本关联网 络结构具有一定差异,在线健康社区用户就诊前后的信息需求和经验输出的重点有所不同。【创新/局限】基于复杂 网络视角研究在线健康社区评论有用性,但仅使用了好大夫在线的数据,未来可对更多数量和种类的在线健康社 区信息内容有用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分析和识别在线评论效用是电子口碑研究的热点问题,其有助于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和辅 助商家优化在线评论平台管理。【方法/过程】基于信息交流模式和交流障碍理论,运用DEA模型,对在线评论信息 传递的效率、有效性、规模收益变化及其投影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结论】在线评论信息传递综合效率偏低,不同 手机类型在线评论信息传递差异较小。纯技术效率是导致在线评论信息传递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规模报酬 变化呈现递增趋势,符合在线评论发展趋势。最后通过投影分析提出在线评论信息传递效率的改进幅度和方案.  相似文献   

16.
庞庆华  董显蔚  周斌  付眸 《情报科学》2022,40(5):111-117
【目的/意义】负面在线评论已成为商家重要的经营决策信息,对了解客户消费满意度、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该文将情感分析和关键词抽取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BiGRU-CNN 和 TextRank的在 线评论负面关键词抽取方法,即首先对在线评论文本数据进行清洗,然后构建 BiGRU- CNN 情感分类模型对在 线评论进行情感分析,最后采取TextRank 方法抽取情感分析得到的负面评论中的关键词。利用这种方法,对十个 产品与服务类别的6万余条消费者在线评论文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判 别客户负面在线评论情感倾向,F1值达92.41%,并且负面在线评论关键词抽取结果能较好帮助商家完善产品质量 和服务。【创新/局限】提出一种结合双向GRU 和CNN 结合的情感分类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TextRank 方法抽取 情感分析得到的负面评论中的关键词,进一步提升模型对于在线评论情感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李叶叶  李贺  沈旺  曹阳  涂敏 《情报科学》2022,39(2):65-73
【目的/意义】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在线评论成为影响消费者、销售者和生产者决策的重要数据。大数据 时代,在线评论呈现出多源异构、爆发式增长的特点,难以为用户的购买决策和商家竞争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撑。【方 法/过程】本文利用多源异构的在线评论数据构建知识图谱,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构建知识图谱的框架, 模式层构建围绕在线评论的信源、内容以及形式构建,最终形成知识图谱的概念框架,并运用word2vec从多源异构 文本中获取实体、关系和属性,并进行数据融合与知识图谱分析。【结果/结论】实验部分以手机商品在线评论为例, 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知识图谱对在线评论相关研究及挖掘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揭示了多源异构在线评论数据的特 点,为大数据环境下在线评论信息组织、展示和挖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创新/局限】运用知识图谱对在线评论 进行描述,有效解决信息过载、多源异构信息融合等问题。本文采用半自动化的方式构建知识图谱,未来考虑引入 无监督的方法提高构建效率。  相似文献   

18.
张大勇  孙晓晨 《情报科学》2018,36(2):95-100
【目的/意义】研究社交网络用户信息贡献行为,有利于揭示用户线上行为活动规律,并促进社交媒体健康 有序发展。【方法/过程】分析社交网络信息贡献行为的概念、类型和特征;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和用户线上行为数据 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用户属性、网络信任与用户信息贡献行为的相关性。【结果/结论】性别、年龄、性格、信息质 量、风险安全、声誉地位和感知相似性对用户自我揭露行为和发布、评论与转发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微  王晰巍  贾若男  郭勇 《情报科学》2019,37(6):157-162
【目的/意义】 4G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微信的普及使用使得微信公众号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微信 公众号生态性评价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微信公众号了解自身在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推进微信公众号的建 设。【方法/过程】本研究从“信息人、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和谐发展的信息生态视角出发,运用文献分析、层 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微信公众号生态性评价指标。【结果/结论】通过对国内企业、政府和高校3个典型行 业15个具有代表性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实证分析,证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研 究在理论层面为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实践层面能够更好地指导微信公众号运营商提升 平台对外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捷  胡漠  尹舒悦  郝志远 《情报科学》2021,39(7):116-123
【目的/意义】在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思想指引下,获取智慧群体对智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 的感知范畴,以期为构建让人民满意的智慧政府信息协同网络结构提供决策支持。【方法/过程】首先,界定智慧群 体的概念与析出满意度产生的生理机制;其次,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符合标准的智慧个体围绕智慧政府信息协 同满意度感知这一研究主题进行深度访谈,获取访谈数据;最后,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析出智 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感知范畴。【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智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感知范畴共包含信息协 同需求端感知因子、信息协同供给端感知因子、信息协同服务载体感知因子、信息协同环境感知因子4个感知因子, 其中信息协同需求端感知因子和信息协同供给端感知因子更易影响政府公务员群体对智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 的感知。【创新/局限】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尚未实现基于智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感知的指 引,对融合满意度感知的智慧政府信息协同网络结构模型的构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