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朱光  曹雪莲  孙玥 《情报科学》2017,35(7):25-30
【目的/意义】如何分析社交网络平台和用户的隐私保护投入成本和收益,从而有效引导与促进隐私保护, 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方法/过程】设计由社交网络平台和用户组成的博弈参与主体,研究了行为双方的隐私保护 投入行为与策略,依据不同行为策略的支付矩阵,建立了社交网络平台与用户隐私保护投入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 并分析得到隐私保护投入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社交网络平台与用户的隐私保护投入策略与其 投入成本和隐私损失密切相关,当双方隐私保护投入成本和隐私损失发生变化时,会出现多种演化稳定策略。运 用matlab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娟  高杉  邓胜利 《情报科学》2017,35(5):69-74
【目的/意义】对“知乎”用户进行分类,识别不同类别的用户特征,并对其问答行为进行分析。【方法/过程】 运用火车头采集器抓取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个人特征与行为的客观数据共计475636个,运用R语言进行样本分 离,对三类子样本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Question_lover组用户的行为动机以求知动机与利他动机为 主;Answer_lover组用户表现较符合社交型用户特点;Majority组用户具有很强的享受帮助、兴趣动机和社交动机, 该组男性用户在问答行为上显著活跃于女性用户,但这种差异在其他两组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朱侯  张明鑫 《情报科学》2021,39(7):54-62
【目的/意义】在APP隐私泄露问题日趋严峻的环境下,移动应用提供的隐私设置功能为用户保护自身的隐 私信息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移动应用APP用户的隐私设置行为,有利于加 强用户个人隐私保护和改进隐私设置功能。【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思想,提 出七个条件变量并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然后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条件变量与用户隐私设置行为结 果变量之间的多元因果路径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用户主体因素(感知风险、感知隐私控制、隐私关注和行为效 益)是用户隐私设置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同时,用户隐私设置行为的条件组合路径包括了政策保障缺失型和隐私 泄露负面经历驱动型等五条不同路径。【创新/局限】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具有一定创新性,例如关注移动APP用户 隐私信息设置行为及其多元因果路径关系,但是也存在着研究变量数量较少,样本抽样方法值得改进等不足。  相似文献   

4.
彭丽徽  李贺  张艳丰  洪闯 《情报科学》2018,36(9):96-102
【目的/意义】针对用户隐私安全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意愿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企业或相关组 织从用户隐私角度改进社交媒体工具的业务及公共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情感-行为意愿”研究范式,结合 隐私计算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以及过程激励理论内容构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 【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社交媒体倦怠的形成过程中用户的社交媒体态度起到关键的中介作用,而隐私关 注是社交媒体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隐私关注的过程中信息保护与隐私披露行为共同作用,感知风险与感知收益 相互博弈,用户态度到行为意向的过程中,过程激励起到微弱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提高社交招聘网站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意愿和习惯。【方法/过程】了解社交招聘网站的概念 和分类,在社交招聘网站信息传播过程中揭示用户信息发布和接受意愿对共享行为的积极作用。基于技术接受模 型,结合需求层次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等,选取社会身份、社交需求、经济情况、自我实现、隐私保障、身份确认和个 性化作为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经济情况、自我实现以及个性化对用户的感知可信性有显著影 响,社交需求、自我实现和个性化用户感知可用性有显著影响,用户的感知可信性与感知可用性对用户的信息接受 意愿和信息发布意愿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近年来,社交网络服务的隐私关注变得日益严重。先前关于隐私关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无差 别节点上(仅针对用户行为),但却忽略了用户在社交网络环境中有着长期的社交行为。【方法/过程】创新性地研究 了基于隐私关注和社交网络服务与用户双方利益的长期演化博弈,并首次将隐私关注作为一个因素引入到博弈 中,通过建立收益矩阵来构建双方利益的演化博弈,最后使用算法进行仿真验算。【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社交 网络服务商泄露用户隐私的比例与用户披露隐私信息的比例密切相关;用户的安全收益会提升其对隐私信息披露 比例;隐私披露成本有利于提升用户警惕性、减缓隐私信息的泄露,但这种正面影响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加大隐 私泄露惩罚力度有利于缓解隐私泄露。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在线健康信息交流热潮下,大众社交媒体的垂直交流版块与垂直在线健康社区共同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健康信息交流渠道,深入探究用户参与驱动因素,将有助于用户多渠道开展健康信息交流,优化多元社区对在线健康交流的支撑。【方法/过程】通过采集微博抑郁症超话中用户主动生成的文本,基于扎根理论分析并提取概念与范畴,进而构建用户大众社交媒体健康信息交流参与驱动因素模型。【结果/结论】研究揭示了在抑郁症主题交流情境下,用户参与行为驱动因素包括精神需求、辅助治疗动机以及提供帮助动机;此外,社区类型的差异会导致用户生成内容类型及其体现的用户参与驱动因素有别,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用户根据不同动机在使用社区时做出不同的选择。【创新/局限】本文着重关注用户利用大众社交媒体开展健康信息互动的驱动因素,并与垂直在线健康社区进行比较,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拓展社区类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姚志臻  张斌 《情报科学》2021,39(8):149-155
【目的/意义】研究在线健康社区中用户参与行为和互动模式,了解用户从潜水者向贡献者转化的影响因 素,从而为在线健康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构建激励机制下用户之间、在线健康社 区与用户之间两类有限理性的博弈模型,计算复制动态方程并求解均衡稳定策略,探究用户参与行为转化的影响 因素。【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在线健康社区中用户参与行为转化与发帖成本、隐私成本以及读帖收益系数成负相 关,与发帖收益系数、其他用户贡献的知识量以及情感支持成正相关,激励机制的引入对用户参与行为转化有积极 促进作用。在对策建议方面,在线健康社区可以从平台设计、氛围营造、用户生成内容、激励机制引入和隐私保障 机制构建五个层面进行优化管理。【创新/局限】本研究将引入激励机制作为在线健康社区的选择策略,未探讨其他 策略因素对于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后续研究可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万克文 《情报科学》2017,35(6):80-85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平台普及对使用者隐私防护带来新的挑战,研究使用者的社交平台行动和隐私感知 联系能够指导其隐私保护。【方法/过程】采用相关系数模型和CRITIC决策模型,探究使用者社交平台的网络操作 和使用者隐私量值的关联。并通过时下国内流行的社交网络模式,以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作为调研目标,得到使用 者的真实信息构建隐私量化模式。【结果/结论】通过实验,本文分析了隐私参量结果和注册时间、粉丝数目、关注程 度、好友数目、微博数量以及性别因子之间的关联,说明了社交网络平台的隐私状况和使用者行为的关系,论证了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喻昕  许正良 《情报科学》2017,35(10):147-151
【目的/意义】在网络直播平台环境中,基于沉浸理论的视角对弹幕用户信息参与行为展开研究,为研究弹 幕信息行为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为网络直播平台提供管理借鉴。【方法/过程】分析了互动性、可视性、 娱乐性和有用性的弹幕信息特性在对弹幕信息沉浸状态的影响作用,以及沉浸状态下用户的弹幕参与行为。【结 果/结论】在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范式下,构建网络直播平台中弹幕信息用户参与行为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1.
司莉  周璟 《情报科学》2022,39(2):36-42
【目的/意义】用户参与对于“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的资源利用、价值实现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用户参与激励机制尤为重要。【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数据库建设角色定位,以及用户参与 动机基础上,使用文献调研法借鉴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相关实践,构建了“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用户参与激励机制。 【结果/结论】用户参与角色划分为5类:规划建议者、资源贡献者、资源描述者、资源审校者、维护与评价者,其参与 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提出以荣誉激励和情感激励为主,利益激励为辅的“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建设用户 参与激励机制,其中荣誉激励机制包含积分制-排行榜激励、徽章激励、书面认可激励,情感激励机制包含任务设置 趣味化、系统设计人性化。【创新/局限】本文构建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服务于“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建设全过程, 能有效提高用户参与度与忠诚度,进一步发挥“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新  马良  王高山 《情报科学》2017,35(12):136-141
【目的/意义】为微信公众号运营商开展营销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过程】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理论,以社交软 件微信为例,从用户感知价值、信息来源可信度两个方面探讨影响用户信任以及浏览意愿的因素。运用结构方程 模型的方法对概念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用户信任影响最大的是信息来源可信度,其 次依次是实用价值和享乐价值;(2)用户信任积极正向影响用户浏览意愿;(3)信任在感知价值/用户浏览意愿和信 息来源可信度/用户浏览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探究学术社交网络用户使用动机与行为的投射关系,从行为数据中反推使用动机并基于动机 构建群体画像,为平台定位用户群体、挖掘需求偏好提供指导。【方法/过程】首先剖析学术社交网络用户使用动机 的投射过程,明确动机类型及不同动机下行为的投射表达;然后设计用户使用动机画像的总体流程,最后以小木虫 社区为例,采集相应的行为数据进行动机画像的实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样本可划分为五类群体,通过类 簇中心与平均用户的对比可从动机视角概括出群体特征标签,解读出用户使用动机及需求偏好。【创新/局限】在变 革用户使用动机的获取方式、发挥动机研究对运营实践指导作用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尝试,但在细粒度行为数据采 集及不同领域对比分析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在线健康社区的快速发展为用户获取医疗健康信息和服务提供了重要平台。但用户主要以 搜索和浏览信息为主,缺乏知识分享意愿,这将影响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整合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社会支持两个 视角,研究了在线健康社区用户知识分享行为。【方法/过程】对收集的326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 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显著影响用户对社区的信任,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显著影响 用户对其他成员的信任,信任和隐私风险决定用户知识分享的意愿。研究结果启示在线健康社区应重视信息服务 质量,为社区用户创造可信的互动环境,减少用户隐私担忧,从而促进成员的知识分享意愿和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数智时代移动专业虚拟社区已然成为专业用户对领域知识获取、共享及创新的主渠道。从用 户需求层面进行探究,对数智环境下移动专业虚拟社区资源组织及服务模式建设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本文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19位用户进行深度访谈获取原始资料,通过三级编码得到概念范畴及其逻辑关系,具体涵盖 了6个主范畴、19个范畴和71个初始概念,构建了数智环境下移动专业虚拟社区用户需求理论模型(SUR)。【结果/ 结论】从主范畴关系结构可以看出,资源需求与基础服务构成了移动专业虚拟社区用户需求的建构因素;用户认知 收益和社交效用对数智环境下移动专业虚拟社区用户需求产生起内部驱动作用;内容质量和服务优化对数智环境 下移动专业虚拟社区用户需求产生起外部驱动作用。【创新/局限】本研究提出的用户需求模型为移动专业虚拟社 区在数智环境下开展服务优化提供有益参考。后续研究可以通过实证方法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近年来移动社交网络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学术界对网络舆情的关注,网络谣言作为其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本文通过建模仿真对谣言传播群体动态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有关部 门有效应对和控制移动社交网络谣言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以经典SIR模型为基础,加入移动社交网络用户 数量等影响因子进行优化,并结合传播动力学理论构建了移动社交网络谣言传播的参与群体动态演化模型,最后 使用MATLAB等软件实现模型和数值仿真。【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谣言在前期发展阶段的传播速度最快,杀 伤力也最大;移动社交网络环境对谣言传播有促进作用;网络容量越大,谣言传播的范围越大;本文模型通过仿真 验算,证明可以用于对移动社交网络环境下的谣言传播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健康信息风险和用户隐私保护是健康大数据和移动健康时代的重要议题,从信息隐私和隐私计算视角,探究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移动健康管理服务特殊性和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隐私和隐私计算的视角,通过模型构建、问卷调查和假设验证等实证分析过程,重点探究信息隐私等相关因素对移动健康管理服务用户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显著影响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使用意愿的因素有感知收益和信任;隐私顾虑对使用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并不意味着用户隐私保护不重要;此外,感知隐私控制是重要的心理要素,正向影响感知收益,负向影响隐私顾虑。对移动健康管理服务商来说,应该从信息隐私保护、感知收益提升、个人隐私控制强化以及用户信任建设等方面着手,从而促进移动健康管理服务的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18.
郭佳  曹芬芳 《情报科学》2018,36(9):77-81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用户的不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缺乏关注。【方法/过程】基于社交媒体倦怠视角和 转换倦怠视角,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社交媒体中感知过载与用户 隐私关注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社交媒体倦怠,并通过社交媒体倦怠正向影响不持续使用意愿;转换成本和习惯正向 影响用户转换倦怠,并通过转换倦怠负向影响不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19.
马达  卢嘉蓉  朱侯 《情报科学》2023,41(2):60-68
【目的/意义】探究针对微博文本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情绪分类有效方法,研究微博热点事件下用户转发言论的情绪类型与隐私信息传播的关系。【方法/过程】选用BERT、BERT+CNN、BERT+RNN和ERNIE四个深度学习分类模型设置对比实验,在重新构建情绪7分类语料库的基础上验证性能较好的模型。选取4个微博热点案例,从情绪分布、情感词词频、转发时间和转发次数四个方面展开实证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用户在传播隐私信息是急速且短暂的,传播时以“愤怒”和“厌恶”等为代表的消极情绪占主导地位,且会因隐私信息主体的不同而产生情绪类型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创新/局限】研究了用户在传播隐私信息行为时的情绪特征及二者的联系,为保护社交网络用户隐私信息安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但所构建的语料库数据量对于训练一个高准确率的深度学习模型而言还不够,且模型对于反话、反讽等文本的识别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0.
刘懿 《情报科学》2022,40(4):56-63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图书馆逐渐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旨在 探讨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社区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因素问题。【方法/过程】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使用和满足理论 (U&G)的模型来解释用户满足和用户参与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在线调查和验证性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 结合调查和数据分析,本文验证了相关的研究假设。【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享乐满足、技术满足、实用满足和社会 满足对用户参与均有显著影响。【创新/局限】研究发现用户参与已经成为移动图书馆用户社区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用户通过移动图书馆构建虚拟用户社区融入该群体的社会服务。研究通过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因素的分析为移 动图书馆用户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启示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