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茜  谢卫红  王忠 《情报杂志》2023,(5):175-183+199
[研究目的]为揭示用户隐私披露的本质,该研究从应对视角出发,剖析量化自我的隐私悖论现象,试图为量化自我相关企业获取用户信息、促进用户隐私披露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基于应对理论,以可穿戴设备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用户如何应对可穿戴设备技术可供性带来的使用收益与隐私顾虑及其对隐私披露决策的影响。[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技术可供性正向影响隐私披露意愿。第二,可穿戴设备的技术可供性与隐私披露意愿之间的关系,通过感知收益、隐私顾虑起中介作用。相较于隐私顾虑,感知收益的正向中介效应更强。第三,用户在面临量化自我带来的风险时,认知评估(风险偏好和感知隐私控制)对隐私顾虑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形成隐私顾虑后,隐私脱离的应对方式对隐私顾虑和隐私披露意愿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百灵  李洁 《现代情报》2023,(4):137-149+164
[目的/意义]移动应用程序的隐私权限请求没有引起用户足够的重视,反而使其对隐私问题产生了倦怠,不愿意在保护个人信息上付出努力。探究用户隐私疲劳的影响因素,并设计新的隐私权限请求界面,对于缓解用户的消极心理状态,促使其采取隐私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借助多维发展理论,从技术特征(界面设计感知、权限合理性)和个体差异(隐私保护自我效能、隐私知识)双重视角,构建信息隐私行为(信息披露意愿和隐私保护脱离意向)的影响机理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相比于现有的隐私权限请求界面,用户对本研究设计的隐私权限请求界面的整体满意度更高。高水平的界面设计感知、隐私保护自我效能和隐私知识是缓解用户隐私疲劳的重要因素。隐私疲劳正向影响用户的信息披露意愿和隐私保护脱离意向,隐私担忧负向影响用户的信息披露意愿和隐私保护脱离意向。隐私疲劳为“隐私悖论”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视角。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探究隐私疲劳视角下智能穿戴设备用户隐私信息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对降低用户隐私疲 劳、提高隐私保护意愿,从而促进用户进行隐私信息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应对理论与保护动机理 论,构建了隐私疲劳视角下智能穿戴设备用户隐私信息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与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结果/结论】①SEM结果显示,感知风险、感知收益、感知信任、自 我效能、反应效能与反应成本等认知因素显著影响隐私疲劳;隐私关注、感知信任、自我效能、反应效能与反应成本 等认知因素显著影响隐私保护意愿;隐私疲劳对隐私保护意愿和隐私信息保护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隐私保护 意愿对隐私信息保护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fsQCA结果显示,有三种构型会触发智能穿戴设备用户的隐私信 息保护行为。【创新/局限】将隐私疲劳引入隐私信息保护行为研究中,综合运用SEM与fsQCA方法探究变量间的复 杂因果关系,但样本仅针对智能手表和手环的使用者,样本范围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移动学习用户隐私信息披露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探究移动学习用户隐私行为的影响关系,以提高用户隐私信息披露意愿和对隐私信息的控制能力。[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隐私信息披露文献的查阅,运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3个方面分析了移动学习用户隐私信息披露行为,利用结构方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分析验证。[结果/结论]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隐私信息披露意愿对隐私信息披露行为有正向影响,感知移动学习收益性、移动学习用户社会影响、隐私控制自我效能和感知移动学习便利性对隐私信息披露意愿呈正向影响,而感知移动学习风险性则对隐私信息披露意愿呈负向影响。本研究能够帮助移动学习平台开发商更好地收集信息,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局限]研究的调查对象覆盖面较窄,对年龄、性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5.
占南  闫香玉 《现代情报》2023,(10):35-53
[目的/意义]电商智能推荐服务帮助电商平台挖掘用户潜在需求,为用户进行商品和服务选择提供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用户对于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担忧。本文通过探究智能化信息技术时代用户信息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机理,为缓解用户信息隐私担忧,促进电子商务平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本文基于APCO模型、隐私计算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结合信息隐私披露的相关文献,构建了电商智能推荐用户信息隐私披露意愿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596份有效问卷,利用Smart PLS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1)隐私素养和隐私社会规范均显著正向影响用户隐私关注;(2)隐私关注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显著负向影响信息隐私披露意愿;(3)感知利益显著正向影响信息隐私披露意愿;(4)智能推荐商品相关性、外向性人格特质和宜人性人格特质显著负向调节用户隐私关注和信息隐私披露意愿的关系。信息隐私安全和算法公平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管理实践问题,本文关注智能推荐和关联分析给用户信息隐私保护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从理论上拓展了信息隐私披露领域的研究视角,从实践上为电子商务平台保护用户信息隐私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智能腕带在给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加隐蔽且难以感知的隐私问题,本文旨在研究各种因素如何影响智能腕带用户的隐私披露意愿。[方法/过程]采用量化研究方法,依据隐私计算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围绕智能腕带用户的隐私决策过程,对影响其隐私披露意愿的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超过300名智能腕带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再基于回收的304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隐私计算理论在智能腕带场景下同样适用,复杂的情景收益导致非理性的隐私披露;主观规范和设备信任正向影响感知隐私决策收益,感知被动性正向影响感知隐私决策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移动医疗服务的健康信息具有隐私和敏感等特征,用户健康信息披露行为日益受到学界和公众的关注。[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利用必要条件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影响健康信息披露意愿的必要条件及不同因素组合产生的组态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任是影响用户健康信息披露意愿的必要条件,存在3条影响用户健康信息披露意愿的路径:路径一为风险消解型,当用户感知风险被消解时,即使需要披露的信息敏感性高,用户也会具有很高的披露意愿;路径二为权衡利弊型,当用户预期收益大于预期风险时,其信息披露意愿会随之增强;路径三为利益驱动型,当用户隐私关注水平较低时,其健康信息披露意愿主要受感知收益驱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本文从隐私视角出发,研究影响健康类APP用户流失意愿的因素,为健康类APP服务提供商增强用户粘性、提升服务效果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对24名有健康类APP使用经验的用户进行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法对访谈材料进行编码分析,构建隐私视角下健康类APP用户流失意愿理论模型。[结果/讨论] 用户个体、隐私关注、社会环境和隐私计算结果直接影响用户流失意愿;社会环境还通过影响用户个体、隐私关注与流失意愿间关系的强度影响用户流失意愿,与用户流失意愿呈中介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继东  蔡雪 《现代情报》2019,39(1):70-77
[目的/意义]本文以用户行为感知视角,研究影响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的因素,为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移动社交网络提供商提出参考与应用借鉴。[方法/过程]分析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引入相关变量,构建了基于用户行为感知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持续使用意愿模型并提出假设,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感知质量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主导型及浏览型两类用户;服务质量、感知风险、知识获取、个人创新、社会认可、感知信任、感知转换成本等因素对两类用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智能系统使人们享受便捷数字生活的同时,也对用户隐私产生事实或潜在的威胁。尽管用户对威胁的感知及其规避行为有助于保证隐私信息的安全,但在好奇心和从众动机的驱使下,用户的隐私意识变得脆弱甚至瓦解。文章整合技术威胁规避理论和采纳动机理论中的好奇心与从众要素,探讨智能系统用户隐私意识对隐私保护意愿的作用机制。[方法/过程]收集296份有效问卷数据,采用PLS-SE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隐私意识通过正向影响感知威胁和感知可规避性对用户隐私保护意愿起积极作用;好奇心和从众对隐私意识产生直接负面影响,并对隐私意识和感知威胁/感知可规避性之间的关系起着间接的调节作用。研究揭示了隐私意识对隐私保护意愿的作用路径和边界条件,加深了对用户隐私决策行为背后障碍类因素的理解,有助于智能系统服务企业进一步完善用户隐私保护措施,为智能信息技术应用提供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ssue of consumer intention to disclose personal information via mobile applications (apps). Drawing on the literature of privacy calculus theory, this research examine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trade-off decision of receiving perceived benefits and being penalized with perceived risks through the calculus lens. In particular, two paths of the direct effects on perceived benefits and risks that induce the ultimate intention to disclose personal information via mobile apps were proposed and empirically tested.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self-presentation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s positively influence consumers’ perceived benefits, which in turn positively affects the intention to disclose personal information. Perceived severity and perceived control serve as the direct antecedents of perceived risks that negatively affect the intention of consumers to disclose personal information. Compared with the perceived risks, the perceived benefits more strongly influence the intention to disclose personal information. This study extends the literature on privacy concerns to consumer intention to disclose personal information by theoretically developing and empirically testing four hypotheses in a research model. Results were validated in the mobile context, and implications and discussions we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信息隐私关注和信任是影响智能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对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隐私关注和信任与其个人信息安全行为意向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行为。[方法/过程]本文引入以往经验变量,构建了智能手机用户信息隐私关注、信任与其信息安全行为意向之间的作用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利用SmartPLS2.0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隐私关注对其信息安全行为意向具有正向作用;用户对智能手机生产商和服务商的信任在信息隐私关注和信息安全行为意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方面的以往经验对其信息隐私关注、信任和信息安全行为意向起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本文从用户信息采纳行为的视角出发,通过信息采纳意向的中介效应针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过程]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信息用户采纳行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信息采纳意向在感知有用性、用户期望、信息质量及主观规范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用户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作用中均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周涛  曾环宇  邓胜利 《现代情报》2019,39(11):38-45
[目的/意义] 基于社交媒体的社会化商务显著促进了用户的信息交互。与此同时,信息过度收集和使用、信息泄露等问题愈发突出,引发了用户对于个人隐私问题的密切关注。从用户、平台、环境3个层面,研究了信息隐私关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用户行为的作用。[方法/过程] 研究收集了340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 结果发现,隐私倾向、平台声誉、法律法规显著影响用户的信息隐私关注,进而决定用户的信任、隐私风险和社会化商务行为。研究结果启示企业需要采取措施缓解用户隐私关注,进而促进其社会化商务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朱侯  李佳纯 《现代情报》2009,40(3):169-177
[目的/意义] 为研究中国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设置行为的影响机制,为隐私设置功能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本文以微信活跃用户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隐私设置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隐私设置行为主要受到隐私设置意愿和感知控制影响;隐私关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隐私设置意愿;感知易用性、信任、交互公平正向影响感知控制;隐私关注和感知易用性都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已广泛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户对所提供个人数据的隐私关注一直存在,但却依然持续使用社交网络,需要解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方法/过程]运用社会影响理论,通过解析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隐私成本(即隐私关注)和隐私收益(即行为诱导:人际关系管理,自我展示,主观规范),建立隐私权衡模型,分析用户的隐私权衡行为,寻找隐私关注困扰下用户持续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结果/结论]用户提供个人数据并持续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并非是忽略了隐私关注,而是行为诱导(包括人际关系管理和自我展示)的正面影响超过隐私关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探究影响在线健康社区用户诊疗信息求助行为的外部因素、个体动机与形成路径,为在线健康社区生态圈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过程]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分析视角,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4个维度提炼出影响因素和个体动机,并选择技术接受模型为研究框架提出研究假设,进而构建形成路径的理论模型。选取"好大夫在线"、"寻医问药网"、"39健康网"等在线健康社区为实证研究数据来源,采用"情境实验+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获取437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SmartPLS2.0检验理论模型。[结果/结论]求助自我效能负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健康信息素养、求助经验、感知易用性、信息准确性、相关性、及时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求助自我效能和健康信息素养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按照显著程度,直接影响求助意愿因素依次为求助经验、社会容认度、感知隐私风险、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平台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