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全国及各省市信息化水平测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苏君华  孙建军 《情报科学》2005,23(6):817-822
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文根据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以及信息化的6要素制定了信息化评价指标,并对全国各省市信息化建设进行测度,分析其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根据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以及信息化的六要素制定了信息化评价指标,并对江苏省信息化进行测度,分析其信息化发展水平,并与全国各省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完善国家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与日本等国学者对信息化水平的测度理论与方法进行过研究,为信息化发展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2001年7月我国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但是,随着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原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并对我国国家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做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朱红  张洪亮  张卫红 《情报科学》2004,22(12):1419-1421
在借鉴社会信息化测度方法和网络经济测度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和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给出了教育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数学公式,并对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  相似文献   

5.
信息经济测度方法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靖继鹏  马哲明 《情报科学》2003,21(8):785-79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各种信息水平测度理论模型的对比分析,在我国现阶段建立的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并根据日本信息化指数模型框架建立了符合我国目前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盖爽  赵亮 《情报杂志》2002,21(12):38-39
分析了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并由此提出了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爱娟  弋敏  任晓燕 《情报杂志》2006,25(12):70-72
对国内已有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指标体系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大学教育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对笔者所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检验了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社会信息化测度方法研究的历程,对国内外社会信息化测度方法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分析.并指出对社会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科学、客观评价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从而制定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及政策,对社会信息化实现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9.
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修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立平 《情报杂志》2005,24(12):22-24
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是进行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水平测度的重要标准,通过分析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方案。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的实时测度机制系统实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社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研究背景及现状的总结,指出信息化测度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并结合以各企业、行业、城市和区域为对象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和指标体系建设的研究,指出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的实时测度机制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提出系统的基本构想。实验表明,该系统构想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引入这一领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信息化进程测度指标体系之构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张庆锋  郑建明  王育红 《情报科学》2000,18(9):772-775,781
本文分析了信息化的涵义和层次,阐明了社会信息化进程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六条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代表性、实用性、可比性。最后提出一套指标体系及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郑建明  陈雅  王育红 《情报科学》2000,18(8):673-677,697
本文在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信息化的涵义、内容、层次、信息测度及其他理论问题,并澄清了有关理论上的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3.
信息政策方案的科学评价是信息政策实施的基础,文章提出了信息政策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该模型主要用于事前评估。  相似文献   

14.
姜春林  郭琪琴  张光耀 《情报杂志》2022,41(2):198-206,封3
[研究目的]科学合理的人文社科学术著作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优秀成果评选、职称评定、项目评审及人才评价等学术评价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参考。[研究方法]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第3届至第7届获著作奖的27个学科的2175本著作为对象,做指标特征分析。综合考虑各项原则,遴选出5个一级、11个二级、28个三级评价指标,并进行学科分类。使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确定不同学科分类指标权重,完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申报第8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人文类、社科类和综合类的577本著作为实验数据,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验证。[研究结论]哲学、社会学实证结果与实际获奖情况比较一致,管理学则与实际获奖相关性不高。从学科属性、数据源等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应加强书评数据库建设和著作全文本分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阐明开展大都市边缘区乡镇土地集约利用与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背景与目标的基础上,确立了构建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思路与评价方法,着重讨论了最理想的指标体系与实际确定的指标体系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当前乡镇一级行政地域单元在指标统计上的新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指标权重的调整来提高现有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按研究思路,本文根据数据的实际获得情况,以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西北旺镇、苏家坨镇、温泉镇和上庄镇4个镇为例,确立了经济协调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社会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友好指标在内的4个二级指标,包括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土地利用强度、生态适宜等在内的15个三级指标和66个四级指标。评价结果显示:大都市边缘区乡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具有极强的耦合关系。本文最后针对评价结果,结合原始资料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贺赛龙 《科学学研究》2004,22(4):391-394
在分析我国社科基金项目管理梯度、结构的基础上,指出了管理梯度结构与管理需求的矛盾,进而提出了地方(省级)社科基金实施层级管理的概念与构建模式,并对层级管理的实践进行了阐述,对于解决目前社科项目研究中存在的管理体系不全、管理队伍不足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Altmetrics是社交媒体环境下"五计学"的新发展,对Altmetrics的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把握,为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从系统视角构建发展趋势分析框架,运用文献调研和实践考察的方法,从理论、方法、应用三个层面,结合历史现状、前沿趋势、社会环境和内部问题四个维度分析Altmetrics的发展趋势。[结果/结论]Altmetrics朝着融合、开放、深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十大发展趋势:概念定义的统一、动机机理的明晰、理论框架的形成、学科体系的构建、数据来源的规范、指标体系的改进、方法体系的形成、工具体系的完善、标准规范的确立和应用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构建网络舆情知识复杂度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设计充分顾及了网络舆情的知识复杂性,在对网络舆情知识复杂度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指标量化方法和复杂度映射函数建立网络舆情知识复杂度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灰色相似度思想和偏差分析方法对所提指标体系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有效性指数,能够作为政府应用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应对网络舆情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丁志卿  吴彦艳  黄颖利 《软科学》2011,25(5):138-141
以调查问卷的主观评价和客观数据为基础,运用突变级数等研究方法,发现企业在中关村报价转让系统挂牌,提高了知名度,改善了融资环境,拓宽了信息获取渠道,促进了治理制度改革,加快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未来需进一步完善中关村报价转让系统的部分制度,尽快扩大试点范围,为构建全国性的场外市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困境及出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莉 《软科学》2001,15(6):19-24
建国几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80年代后,社会保障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范畴内运行,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亟待深化改革,加速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