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冀麦5418诱变3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中,变异系数为退化小穗数穗长株高小穗数;在加工性状中,变异系数为直链淀粉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沉降值硬度系数出粉率吸水率容重;在营养性状中,湿面筋含量干基蛋白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产量性状和加工性状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且各个性状之间存在许多显著差异.变异分析表明:M3代发生了广泛的变异,小穗数和吸水率等变异率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行质量-千粒质量、小穗数-株高、硬度指数-出粉率之间显著正相关;容重-直链淀粉含量、稳定时间-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沉降值等之间存在17对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出粉率-湿面筋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容重等存在10对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累计贡献率≥85%的标准,有6个主成分入选,其累计贡献率为90.018%,已包含了大部分信息.  相似文献   

2.
用200Gy 的^60Co-γ射线诱变皖麦50的干种子,对 M2的性状进行变异及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变异系数看,粒重〉粒数〉沉降值〉退化小穗数〉千粒重〉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湿面筋〉蛋白质〉硬度指数〉穗长〉株高〉小穗数〉出粉率〉吸水率〉容重。简单相关分析表明,粒重与蛋白质含量相关不显著。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产量性状与农艺性状间相关极显著,营养品质性状与加工品质性状间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用200Gy 的60 Co -γ射线诱变皖麦50的干种子,对 M2的性状进行变异及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变异系数看,粒重>粒数>沉降值>退化小穗数>千粒重>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湿面筋>蛋白质>硬度指数>穗长>株高>小穗数>出粉率>吸水率>容重。简单相关分析表明,粒重与蛋白质含量相关不显著。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产量性状与农艺性状间相关极显著,营养品质性状与加工品质性状间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用200Gy的~(60)Co-γ射线诱变小麦冀5418的干种子,对M3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性状的变异系数依次为退化小穗数穗长株高小穗数,直链淀粉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形成时间硬度系数出粉率吸水率容重,湿面筋含量干基蛋白质含量;M3代的主要性状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其中行粒重与千粒重、小穗数与株高、硬度指数与出粉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容重与直链淀粉含量、稳定时间与形成时间、稳定时间与沉降值和其它14对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出粉率与湿面筋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吸水率与容重和其它7对性状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小穗数及吸水率的变异率较大;根据累计贡献率≥85%的标准,有6个主成分入选,其累计贡献率为85.907%。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近年来河南省大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大麦生产和高产育种提供借鉴,以13个啤酒大麦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穗﹥穗粒数﹥穗长﹥千粒质量﹥株高,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71 6),其次是穗粒数(r=0.254 1),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r=-0.094 8);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麦有效穗与产量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穗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982 1.增加有效穗数,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大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Eberhart和RusseⅡ(1966)的分析模式评价了12个夏芝麻品种(系)产量等10个性状的稳定性,并按Spearman等级相关的方法研究了产量稳定性与其他性状稳定性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多数品种(系)产量等10个性状的平均表现与环境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关系;产量的稳定性与单株蒴数、单株粒重及株高的稳定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单株蒴数、单株粒重和株高的稳定性可作为夏芝麻稳产性育种的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108份"西农"系列、"宛麦"系列小麦新品系在南阳地区的抗性、产量性状进行分析,探究适应南阳气候的小麦特征,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冬性品系容易遭受冬季冻害,春性品系容易遭受春季冻害;大部分品系对条锈病和叶锈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白粉病很少发生,全部品系均遭受赤霉病病害.对筛选出的16个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系作进一步分析,发现冬前蘖与基本苗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春季蘖和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数与冬前蘖呈显著正相关.在满足综合抗病性好的基础上,冬前发育稳健且春发能力强的品系能够增强抗寒性、增加穗数、协调穗粒数,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
选择甘薯品种安薯07的自交结实种子进行培育,对472株自交后代的最长蔓长、单株分枝数、茎粗、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个性状的变异分析中,单株鲜薯质量、单株分枝数和单株结薯数的变异系数较大,而茎粗、最长蔓长的变异系数较小.在相关性分析中单株结薯数、单株分枝数、最长蔓长和单株鲜薯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单株结薯数、单株分枝数、最长蔓长会对提高产量有贡献;单株分枝数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相关性,说明甘薯自交后代各性状间关系复杂,因此在甘薯育种过程中不能单一考虑某个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薯数、单株分枝数、最长蔓长对产量直接作用较大,可以作为甘薯育种的参考选择性状;单株分枝数通过单株结薯数对产量间接作用较大,因此甘薯育种过程中应考虑甘薯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12个夏芝麻品种(系)的10个数量性状的稳定性,同时采用相关分析法论证了产量稳定性与其它性状稳定性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品种(系)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与环境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关系.产量的稳定性与单株蒴数、单株粒重及株高的稳定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蒴数、单株粒重和株高的稳定性可作为夏芝麻稳产性育种的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沿黄地区近期育成或推广的6个粳稻品种的主要形态性状以及产量的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水稻穗颈长与株高、剑叶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剑叶长呈较高的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2)结实率与剑叶长呈显著负相关。(3)产量与剑叶宽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4)三优18在沿黄地区推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摘要:用^60Co-γ射线诱变小麦扬麦14,对M,代290个穗行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多元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幅度是不同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穗粒重〉退化小穗数〉行粒重〉穗粒数〉穗数〉穗长〉千粒重〉小穗数〉株高;变异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行粒重=穗粒数〉穗数〉穗长〉株高=千粒重〉小穗数〉穗粒重〉退化小穗数。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与行粒重相关极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主成分入选,分别为粒数、穗数、粒重、退化小穗、穗长、株高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91.78%。当遗传距离为39.60时,290个穗行分为各具特征的7类,高产类型应从类群Ⅵ的8份材料中进行筛选;矮秆、密穗类型应从类Ⅶ的1份材料中选择。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抗虫棉品种间几个主要性状的差异显著性、遗传力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间,生育期、果枝数等几个主要性状差异显著;遗传力大小顺序为: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株高〉节他〉生育期〉果枝数;生育期与节位、霜前皮棉产量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霜前皮棉产量、果枝数与节位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前期育成的8个高原杂交粳稻新组合为研究对象,对其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品种KZ108与KZ101,KZ111,楚粳27这3个品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穗粒数与实粒数、实粒数与结实率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实粒数与着粒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有效穗与着粒密度、千粒质量与结实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其余品种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相比也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表明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KZ108,KZ110,KZ106,KZ104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棉籽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是饲用蛋白和油料的重要来源。本研究以陆地棉“中棉所45”为轮回亲本,海岛棉“Hai1”为供体亲本构建的BC4F3:5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群体多年多点5个环境中的棉籽蛋白质含量、油分等相关营养品质含量及籽粒大小等相关性状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棉花陆海渐渗系BC4F3:5棉籽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性状之间及其与籽粒大小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BC4F3:5群体中棉籽主要营养成分及籽粒大小相关性状均呈正态分布,棉籽油分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基本接近轮回亲本“中棉所45”,群体内遗传变异较为丰富。棉籽棕榈酸含量与油分呈正相关,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与油分呈负相关,油分与蛋白质间呈显著负相关,5个环境下棉籽油分含量与籽粒宽度呈正相关,棉籽蛋白质含量与籽粒宽度呈负相关;基因型、环境以及两者互作对棉籽油分和蛋白质含量以及粒宽和粒长均有极显著影响;基因型对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有极显著影响,环境对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但...  相似文献   

15.
旱地小麦高代新品系的农艺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洛学院学报》2019,(2):24-28
以课题组选育的26份旱地小麦高代新品系为材料,大田种植条件下测定冻害率、抽穗期、穗数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了各性状的变异程度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冻害率的变异系数最大(115.8%)、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5.4%);冻害率与产量、穗粒数显著负相关,与饱满度、千粒重显著正相关,饱满度与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5个类群,品系12(第Ⅰ类群),品系1、6、10(第Ⅱ类群)综合性状优良,可根据各自农艺性状特点加以改造利用。  相似文献   

16.
对10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田间抗赤霉病评价、聚类及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发病率差异颇大,病穗率为0~31.5%,严重度为0~1,病情指数为0~26.145%.通过对各品种的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将抗病性从高到低分为 9个类群,分别有52个、12个、11个、17个、4个、7个、3个、1个、1个品种,其中第Ⅰ类群有33个品种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相关分析表明,病穗率与严重度、病穗率与病情指数、严重度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严重度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樟树家系子代测定林试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樟树家系测定林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92%的家系百日苗造林成活率达到76%以上,总体平均成活率达到90%。经方差分析,不同家系在树高、地径性状上差异极显著;樟树不同种源树高与经度呈极显著相关,与纬度呈显著相关;地径与经度、纬度均呈极显著相关;地径和树高呈显著相关;侧枝数与各生长性状及经纬度相关不紧密。根据种源育种值分析.建瓯和延平2个种源的生长性状优于总体平均水平,可作为建立种子园的优先选择对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水稻分蘖成穗与产量组成数量关系的分析表明:提高成穗率即可提高产量及其组成因子;群体穗数与产量多呈负相关,单株穗数与产量多呈正相关;群体的苗、茎(蘖)、穗与成穗率多呈负相关,单株的茎(蘖)、穗与成穗率多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以383名本科生为对象,分析了大学生英语成绩与成就目标定向、英语焦虑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多为掌握接近型和掌握回避型,英语焦虑程度普遍较高.(2)女生成绩回避目标定向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英语焦虑及英语成绩没有显著差异.(3)掌握接近目标定向与英语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与英语学习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掌握回避目标定向与英语成绩不相关,与英语学习焦虑呈显著正相关;成绩接近目标定向与英语成绩不相关,与英语学习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成绩回避目标定向与英语成绩呈负相关,与英语学习焦虑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对于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小麦未成熟胚胎离体培养无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小麦未成熟胚离体下发芽成苗,越夏后移植大田,观察R2代性状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品种典型特征特性,质量性状,未发生质的改变,研究的4个数量性状(株高、穗长、小穗数和千粒重)出现统计上5%显著变异。说明未成熟胚胎,离体下培养3~4个培养周期,其基本种性不会改变,即质量性状基因不产生特殊无性变异,但数量性状的微效基因则可能出现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