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们在研究俯卧式跳高直线助跑起跳技术时,发现运动员起跳离地一刹那,人体重心偏离起跳点垂线,形成一定的偏心角θ(图一),这种起跳用力的方式称为“偏心”用力。偏心用力虽然减弱了俯式起跳时的垂直分力,但却获得了俯式过杆所必须的沿人体纵轴旋转过杆的动力。因此一定的偏心用力对俯式跳高的顺利过杆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研究俯卧式跳高直线助跑起跳技术时,发现运动员起跳离地一刹那,人体重心偏离起跳点垂线,形成一定的偏心角θ(图1),这种起跳用力的方式称为“偏心”用力。偏心用力虽然减弱了俯式起跳时的垂直分力,但却获得了俯式过杆所必须的沿人体纵轴旋转过杆的动力。因此一定的偏心用力对俯式跳高的顺利过杆是不可缺少的。背越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起跳技术,是否也像俯卧式一样必须偏心用力?能否  相似文献   

3.
对第11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运动员进行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最后一步技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异性小;H2、成绩和重心最大高度均相对较低;起跳点距离横杆垂直面过近;助跑速度和起跳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低;利用水平速度的能力不够;起跳结束时重心垂直速度与垂直加速距离、摆动腿摆动速度与摆动腿水平角、缓冲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与垂直速度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身体重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垂直速度是由小到大不断加速增大,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中完成的,起跳垂直速度是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下的“双动力”起跳中获得。弧线助跑起跳最大的优越性是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积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背越式跳高旋转动力来源和利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转在背越式跳高技术中至关重要。旋转动力主要来源于弧线助跑、起跳和起跳摆动动作。旋转动力的获得首先避免了偏心起跳,实现了正心起跳,提高了起跳效果;其二,过杆时能充分利用已获得的转动角动量,并协同肌肉内力的作用,实现旋转补偿、相向补偿,完成身体各部位依次过杆,达到了对H3(重心腾至最高点与横竿上沿之间的距离)挖掘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了解跳高起跳时重心的腾起角和初速度,既有助于研究与评价运动员的腾起高度和远度,也有利于确定与验证起跳点的距离和助跑夹角等有关的运动学参数。因此测量与计算跳高腾起角与初速度的方法,其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由于跳高时人体运动姿势的千变万化,其重心的运动轨迹已不易测量计算,故测算起跳时重心的腾起角和初速度就更为复杂。目前大都采用摄影技术图片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 中小学生跳高,多以跨越式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起跳点,不仅破坏了起跳和过竿的技术,而且也影响了练习的情绪和积极性。我们知道,起跳点过近容易碰落横竿,过远又会影响高度。起跳以后,身体重心在达到横杆水平面之前,在保证身体不碰及横杆的前提下,使髋关节横轴与横杆保持最近的距离,就能比较合理地利用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而获得较好的过  相似文献   

8.
如何纠正背越式跳高的“倒体过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许多初学者,甚至一些训练有素的跳高运动员,不能较好地把助跑起跳时的腾起初速度及起跳后获得的垂直速度合理运用,因而造成了起跳后身体过早向前冲出,即“倒体过早”的严重错误。“倒体过早”一方面减小了起跳时获得的垂直速度,缩短了身体重心至地面的垂直距离,造成了肩或背过早碰杆,而且也不利于过杆时杆上动作的顺利完成,还易使下一个“坐杆”错误动作的产生。显然“倒体过早”对合理完成背越式跳高的技术优势及提高运动成绩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倒体过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一些合理的方法进行纠正,以提高训…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杨雁盛的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其2006-08—2007-08份所参加的各次大赛技术进行跟踪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生物力学测量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选取的主要指标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杨雁盛最后两步助跑至起跳身体重心水平方向速度损失过大,垂直方向速度增值过大,从而造成起跳垂直分力过大,致使腾起初速度减小,但整体赛次起跳阶段重心腾起角度保持较好,符合撑竿跳高对起跳腾起角的技术要求;步幅和步频基本符合撑竿跳高最后两步步长变化的技术要求;起跳离地瞬间摆动腿髋角偏小,但大小腿折叠角度基本符合撑竿跳高技术要求;起跳点位置偏近是起跳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髋部动作在田径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正确的髋部动作对于运动员机能潜力的发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送髋”在跳远技术中的意义急行跳远,人体腾越的远度取决于运动员在助跑中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起跳用力时产生的垂直速度。这样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加速能力和强大的踏跳力量。同时还要求运动员掌握好合理的起跳技术。起跳技术是整个跳远技术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对于充分利用人体助跳中获到的水平速度和取得较大的腾起初速都是极为重要髋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起跳多轴转动的生物力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越式跳高起跳多轴转动的生物力学机制冯晓东张健背越式跳高技术,无论是技术概念还是技术动作结构,起跳技术都是跳高技术的核心。起跳阶段的目的是迅速改变人体的运动方向,并获得尽可能大的垂直速度,同时还要产生一定的旋转动力,保证过杆动作的顺利完成。在起跳阶段...  相似文献   

12.
选取李玲在2008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萧山站女子撑竿跳高决赛4.45m夺冠时的比赛录像,运用德国SIMI Mo-tion影像解析系统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外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李玲的最后两步助跑,倒2步步长偏短,且其倒1步比倒2步步长长,出现了"拉大步"现象。②李玲起跳时上手握点地面投影点和起跳点的间距较大,与现代撑竿跳高的技术要求略有偏差。③起跳的腾起角度、竿弦与地面的夹角较小,已达到世界级优秀运动员水平。④起跳时间偏长,插穴时间过早,与"自由起跳"技术尚有差距。⑤起跳步水平速度损失、垂直速度增加都较小,是比较合理的起跳技术,但最后两步助跑的水平速度不够。  相似文献   

13.
采用录像拍摄与解析的方法分析了优秀男排运动员沙滩排球扣球起跳阶段的人体重心的速度变化及人体环节的配合特点。研究表明:在沙滩上起跳时人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少、腾起垂直速度小、腾起角度小;在沙滩上起跳时人体环节的配合均较差,这是由沙滩的流动性、可压缩性等特性所致。  相似文献   

14.
背越式跳高起跳腿爆发力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背越式跳高起跳腿用力和起跳技术的特点,以希尔方程式原理为指导,采用多种组合的专门训练,发展运动员起跳腿的爆发力,提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而,为提高人体重心腾起高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跳远运动员应该了解跳远的助跑距离、速度、起跳角度、高度和空中时间等各个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参数的最佳值。刘易斯虽有良好的速度,但是他还不能在跳远助跑和起跳中充分发挥他的速度优势。从理论上来讲,起跳速度和起跳角度(重心与起跳点连线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决定运动员的跳远距离。刘易斯在起跳中的主要问题是踏跳力有  相似文献   

16.
人体的肌肉在手或足固定条件下收缩产生的内力,是人体重心发生运动的动力完全符合牛顿第一定律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人体起跳阶段身体重心获得向上运动的速度,由躯干、髋关节、膝关节和足关节的有关肌肉在足、足前掌和足趾依次固定于地面条件下收缩使它们发生伸展运动引起.这些肌肉在固定条件下收缩产生的内力是跳跃的动力.足离地前的起跳阶段,足是绕固定面或点向上转动,没有发生平动.所以,作用于足的固定面或点的支撑反作用力不能成为跳跃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摄像与录像解析的方法对沙滩排球与室内排球扣球起跳阶段人体重心的运动特征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对比研究。沙滩排球扣球起跳与室内排球扣球起跳相比 ,人体重心运动特征表现为 :起跳过程水平速度损失小 ,离地时刻水平速度大 ;加速蹬伸阶段人体重心上升位移短 ,垂直腾起速度小 ;人体重心腾起角小  相似文献   

18.
以参加2006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女子撑竿跳高比赛的12名运动员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录像等研究方法,对比赛时所表现的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起跳时水平速度损失较高;起跳时间与世界优秀水平接近;起跳点与上握点的位置基本符合现代撑竿跳高技术的要求;起跳蹬地角与优秀运动员还有一定差距,重心腾起角较大;起跳时肩角未充分打开;起跳时膝关节弯曲度稍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爱捷运动录像快速反馈系统EIMG90,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摆动腿蹬离地面至起跳腿着地支撑阶段,我国运动员两腿着地点近,身体重心向下垂直速度小,这有利于保持起跳前的速度,起跳脚着地瞬间至最大缓冲阶段,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重心向上垂直速度相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我国运动员在着地支撑瞬间身体内倾不够。  相似文献   

20.
跳远是超越水平障碍的一种技术方法,人所以能超越障碍是由于运动員在助跑时所获得的水平速度与起跳时作用力作用于地面所产生的垂直速度而形成的合力,人的身体重心被这个合力的作用的結果。人的身体重心随着这个合力划出一定軌迹,并形成了一个抛物綫,这个抛物线便决定了跳远的远度。为了研究跳远技术,我們把跳远看作是向水平方向与地面成一定角度拋出去物体的运动。如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