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PVP为分散剂,分别用单还原剂(甲醛)一步还原和双还原剂(NaBH4与甲醛)分步还原CuSO4得到了多种不同彤貌的纳米铜。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双还原剂比单还原剂更容易得到单一形貌的纳米铜;PVP浓度越大,得到的纳米铜颗粒粒径越小:多次程序升温得到了铜纳米立方体。  相似文献   

2.
该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和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PVP/Ti(OiPr)4复合纤维,并对其进行热处理,制备了尺度均一、形貌较好且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TiO2纳米纤维.并通过对PVP/Ti(OiPr)4复合纤维进行各种表征,确定了不同温度下TiO2先催化剂的晶型.  相似文献   

3.
《神州学人》2013,(3):20-21
卢磊,1970年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2003年11月-2004年9月,2008年5月-2008年10月,两次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会评语:卢磊针对金属材料高强度和高导电性相互矛盾这一难题,巧妙利用纳米孪晶强化机制,成功实现了铜的超高强度和高导电性,有可能为高强高导电材料的开发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表面包覆剂,在室温大气条件下的水溶液中制备了ZnS:Mn^2+和ZnS:Mn^2+、Pb^2+纳来晶.XRD分析表明纳米尺寸的平均直径为2-4nm,TEM分析表明纳米尺寸均一,用荧光光谱检测到其激发波长(λexc≈410nm)和发射波长(λem≈510~560nm)都在可见光范围以内,显示出一种新颖的光致发光性质,并对这一性质作出了适当的解释.这些结果表明共掺杂的纳米晶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5.
一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化学、力学和物理性质,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而氧化铜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报道了以碳纳米管为模板制备氧化铜纳米棒,用湿化学技术把硝酸铜填充在碳纳米管中,在750℃焙烧6小时,除去碳纳米管。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所得氧化铜产品具有单斜晶形氧化铜纳米棒,其直径在20-90nm,长约500-1000nm,长径比约为30。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沉淀法调控合成了Cu_2O八面体和立方体等7个微米晶样品。探讨了表面活性剂PVP的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Cu_2O微米晶最终形貌的影响。当PVP用量由0.180 g增加至0.338 g时,Cu_2O八面体和立方体的形貌变化不大;而PVP用量有相近改变时,Cu_2O纳米球的形貌和分散性有很大改变,对此文中从微米颗粒和纳米颗粒的受力角度进行了分析。当反应温度从20℃增加至60℃时,Cu_2O八面体演变为球形;而反应温度从20℃增加至50℃时,Cu_2O立方体形貌未发生明显改变,只是增添了很多小颗粒附着在其表面。  相似文献   

7.
钒与人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钒是一种稀散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总量并不少,分布非常广泛,它对工业生产及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钒的性质钒是在1831年由瑞典化学家西夫屈朗姆(Sefstrom)发现的.到了1867年,英国化学家罗斯柯(Roscoe)第一次分离而制得了纯净的钒.钒是周期表中23号元素,属于第五副族,化学符号为V,金属钒密度6.1g/cm3,为立方晶型,原子量50.9411.钒具有灰色金属光泽,熔点甚高(1890℃),硬度很大,甚至比钢还硬,可以用它刻划玻璃和石英.钒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都比钛高得多…  相似文献   

8.
对氨水溶液体系中种子层法制备ZnO纳米棒的生长机理进行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具有002择优取向的ZnO种子层薄膜,利用XRD研究旋涂速度和热处理温度对薄膜取向性的影响;采用密闭高压的氨水溶液体系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的ZnO纳米棒,利用SEM对Zn O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说明了氨水体系下ZnO纳米棒薄膜的生长机理。测试果表明,4000r/min及300℃的热处理温度制备的ZnO种子层薄膜具有显著的002择优取向,有利于后续ZnO纳米棒沿002方向择优生长。氨水体系下,所获得的ZnO纳米棒长径比大于50,且顶部呈六角锥形,棒与棒之间的空隙较大,有利于敏感气体和量子点的吸附。  相似文献   

9.
用沉淀法制备了纳米ZnO,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得到了几种不同粒径分布范围的纳米级ZnO粉体,用AFM和XRD方法对纳米ZnO样品进行了表征,采用共混法将不同粒径的纳米ZnO粉体制成涂层,利用光透射实验装置测试了涂层的光吸收性能,且与普通ZnO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纳米ZnO比普通ZnO有较强的光吸收能力,且随着纳米ZnO粒径的减小,光吸收能力相应地变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密度泛涵DFT中的BLYP方法,利用DND数值基函数组,对ZnSe2和Zn2Se团簇的可能结构分别进行优化,得到了他们的低能态平衡结构,并计算了结合能和振动频率等物理量.分析了两种团簇的稳定性,发现ZnSe2团簇的稳定结构的结合能比Zn2Se团簇的大,意味着从能量的角度ZnSe2团簇更稳定.同时分析了两种团簇的最高占据轨道与最低轨道之间形成的能级间隙,得出两种团簇均具有导电性,且ZnSe2的导电性比Zn2Se的导电性强.  相似文献   

11.
LiFePO4是一种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潜在正极材料.LiFePO4微粒通过简单的共沉淀方法合成,为了增加其电子导电率,在水中用硝酸银溶液对LiFePO4进行包覆.粒子表面高分散的银提高了电子导电率和容量.不同电流密度下银包覆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和其他高导电率的LiFePO4是相似的.银包覆是一种保持容量的有效方法,甚至在高的电流密度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LPR-SC-MS/TE法制备一种亚波长结构金属薄膜:铜纳米线/金属膜复合结构。在这种复合结构中,铜纳米线平行镶嵌于金属膜中。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对复合结构膜的形貌及光学吸收特性进行研究发现:采用LPR-SC-MS/TE法制备的铜纳米线/金属复合结构膜中仅同质的铜纳米线/铜膜复合结构在656 nm波长处出现一个明显的SPR共振吸收峰,而异质的复合结构在可见光范围内未出现SPR共振吸收峰。  相似文献   

13.
金属Yb兼具功函数低、透光度高和化学稳定性相对较高等优点,非常适合作为有机顶部发光器件(TEOLED)的透明阴极材料。计算表明:TEOLED阴极层中加入金属Yb可以有效地抑制器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振荡(SPs),从而提高器件的相关性能。本文比较性地研究了两种阴极层不同(Yb/Yb:Au和Yb/Yb:Ag)、结构相同(ITO/NPB/Alq3/阴极)的TEOLED。结果表明,直接利用Yb:Au或Yb:Ag共沉积层作为透明阴极的TEOLED的透光度很高,但其电子注入能力较差、发光效率较低;而在Yb:Ag(或Yb:Au)共沉积层和Alq3层之间插入厚度适当的Yb层后,虽然透光度略有下降,但其发光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明胶作为稳定剂,葡萄糖为还原剂,硝酸银(AgNO3)为前驱体,通过一条绿色途径合成了银纳米粒子。利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X-射线衍射(XRD)对银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度及其分布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颗粒呈球形。粒度均匀,单分散性较好。该合成方法实验条件简单、原料易得、反应温和且对环境无污染。因此在探索绿色纳米合成技术上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二甲亚砜为溶剂,FeCl3·6H2O为氧化剂,通过相分离原位聚合法在醋酸纤维素(ca)基体中引发吡咯(Vy)单体发生化学氧化聚合,制备出均匀的聚吡咯/醋酸纤维素导电塑料薄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发现朝向玻璃的膜面(反面)由粒状结构的纤维素组成,而朝向溶液的膜面(正面)由簇状结构聚吡咯组成。同时考察了吡咯/FeCl3投料比、反应时间对样品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吡咯与三氯化铁的摩尔比为0.6,反应时间30min时,导电复合膜的表面电阻最低,大约为21.6Ω/cm。  相似文献   

16.
使用自组装法制备得到SiO2颗粒,测试得到其平均孔径约为3.61nm,此孔径大小与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分子层间距有关。将自组装得到的SiO2颗粒依次浸泡于硝酸银(AgNO3)溶液和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中,反应后光照此混合液得到复合材料Ag-SiO2。此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可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红外光谱(FT-IR)来表征,产物为球状复合颗粒,其中Ag纳米粒子被均匀的锁定于SiO2颗粒中,避免了Ag粒子的聚集。在抗菌性测试中发现此复合颗粒的抗菌性优于单一纳米Ag,文中还讨论了此类抗菌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用4种二酐与1种四胺单体聚合制备了4种超支化聚酰胺酸,特性粘度在0.15-0.95dl/g之间,具有良好的成膜性.酰亚胺化后得到4种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被用作液晶取向膜,具有良好的液晶取向性能,预倾角均在2.以上.紫外-可见光光谱表明HBPI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在400nm处透光率最低仍达90%以上.热重分析表明4种HBPI均具有良的热稳定性,T5最高可达362℃,T1o都在390℃以上.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在175℃以上.  相似文献   

18.
首先采用水热法制备出铁镍合金,然后将铁镍合金加入到含有超分子氢键网络的聚酰胺高分子基体中,得到一种具有导电性能的自修复高分子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阻率测定仪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导电及自修复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中Fe2+与Ni2+的摩尔比对铁镍合金形貌影响较大。当Fe2+与Ni2+摩尔比为70∶25时,产物形貌较规整。添加铁镍合金后,高分子材料的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当铁镍合金质量分数为45%时,自修复导电高分子材料的修复率达80%。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性能稳定的绝缘体,HfO2在电子、光学以及能量相关的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本工作中,我们使用反应溅射方法在不同O2/Ar比例下制备了HfO2薄膜。XRD结果显示,O2/At比例并不能明显的影响样品的结构。通过Debye—Schener公式估计,样品由纳米晶粒组成。在O2/Ar比例为0.06(功率12W)时制备的样品最接近化学配比。在可见光区域,样品具有很好的透光率,T〉85%。明显的吸收发生在波长小于220nm时。通过Tauc公式可以估算出,样品的带隙在5.051到5.547eV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非平面上的压力分布数据采集需求,设计一种基于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阵列的快速压力分布采集系统。以人体皮肤为实验采集对象,设计由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阵列为测量传感器、STM32芯片为主控的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再通过优化的并行式采集电路和统筹式采集算法,实现压力分布数据的快速采集。以单通道式(A1)与并行式(A2)采集电路,以及顺序式(B1)与统筹式(B2)软件算法为测试条件,压力分布数据的总共采集时间分别是26.722s(A1+B1)、12.165s(A1+B2)、0.498s(A2+B1)、0.187s(A2+B2)。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针对包括肢体皮肤在内的非平面上压力分布数据的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