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61-466
目的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锻炼态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的方法,研究573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不高,强度较低,体育锻炼时间表现良好,体育锻炼以小锻炼量为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性别、专业、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2)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积极向上,且行为态度相对较好。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行为和目标态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行为态度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3)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存在高度相关。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行为态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解释变异量为19.1%。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形式以及受影响因素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大学生对课余体育的认知态度与动机,客观因素主要有场地器材不足、网络中花费时间较多、就业压力等。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为湖南省大学生如何开展课余体育锻炼本文提出自己的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于春艳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3):98-103,110
为了进一步揭示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机制,从体育锻炼心理学的角度,选取体育价值观、身体自尊两方面的因素,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35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各项心理指标对青少年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青少年的体育生活方式不容乐观;体育价值观对体育生活方式中的体育行为参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二者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身体自尊对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北方民族大学部分在校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现状调查研究,内容涉及大学生体育生活习惯、体质状况、体育消费、体育锻炼情况、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之间关系、宗教信仰对培养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文章通过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试图为促进宁夏高校大学生形成积极生活方式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高职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对其体育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进行调查,以了解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些因子在性别、年级、来源地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在总体上高度相关。建议学院从学生的体育生活实际出发,促进学生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以增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仁红 《体育世界》2014,(5):135-136,92
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行为正处在形成、提高、发展的关键期,无论从教育改革,还是从终身体育来看,体育都应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为重点,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他们的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四川托普学院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大学一、二、三年级学生各100人,总计300人。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状况及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然后正确引导与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同时也为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以及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玉秀  颜军  黄滨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5):109-114,127
研究以伤残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研究调适性体育教学与传统的保健体育教学在伤残大学生中应用的不同效果。通过现场教学及心理测量的方法对104名伤残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体育锻炼态度及心理健康进行研究,测试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表明:调适性体育教学对伤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自我概念及体育锻炼态度均产生了显著的改善作用,而传统的体育保健教学对以上各因子的促进作用未达到显著差异;教学方法和测量时间因子对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身体自我概念和体育锻炼态度的大部分因子效应均有显著影响,教学方法和测试时间因子之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调适性体育教学对伤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自我概念及体育锻炼态度的促进作用要明显优于传统的体育保健教学。  相似文献   

8.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6所高校274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参与度和体育价值观的关系进行调查,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培养并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总体态度与个体价值观相关极为显著(F=10.807,P<0.001);在体育参与度方面,体育时间投入与个体价值观相关显著(F=8.435,P<0.001),体育消费投入与大学生社会价值观存在一定的相关性(F=2.024,P<0.05),体育时间投入、体育总体态度与社会价值观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00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就行调查,分析影响00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提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为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肥胖的比例日趋增大,解决大学生的肥胖问题已迫在眉睫.以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体制、学校体育教育制度、家庭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个人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为视角,探究学生肥胖产生的原因.提出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家长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习惯等解决对策,为切实解决当前大学生的肥胖现状和健康状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昌吉高职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调查、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昌吉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态度处于良好水平,即体育态度积极;但在行为意向和主观标准上略低于平均值;男女生在行为意向和行为习惯上有显著差异,在行为控制感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晋中市三所不同类别的普通大专院校260名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情况进行了问卷式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体育功能虽有正确的认识,但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是消极的,有良好体育行为的学生更是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改革当前体育教学模式,采取强化大学生体育意识,加深大学生体育知识,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等措施加强对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育,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促进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为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4,自引:2,他引:132  
为有的放矢地落实高校体育各项改革措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基本处于良好水平,即“积极态度”,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反馈过程,是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环境这2种外界因素影响下,经过服从、同化、内化3个阶段而逐渐形成的;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大学生体育人口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0.7%,高于全国体育人口31.4%的比率,表明大学生群体是我国体育人口中较稳定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1 628名参与体育网课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行为与身体自尊进行测量,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居家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不够积极;女生的锻炼行为与男生存在明显差距;女生的身体自尊水平相对偏低。研究发现锻炼态度、锻炼行为、身体自尊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育网课期间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需要加强锻炼态度的引导以及锻炼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上海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法,对上海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运动态度指向于具体的体育活动项目、内容和方法;其次正确的锻炼态度并不直接导致实际的行为;另外男、女生在身体机能、形态和心理方面的差异会导致锻炼态度、行为和锻炼效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态度进行研究,从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与民族学等视角,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感情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等方面的认知、情感与行为特点及习惯,在此基础上,依据现代教育与体育理论,对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态度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等方法调查粤西高校女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现状,对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态度、持续时间、频度、锻炼形式和项目及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粤西高校女生的体育意识良好,但与体育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校内场地器材不足、缺乏课外专业辅导等是影响女生积极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全日制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下体质健康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体质健康状况良好,但是优秀率相对较低,女生相对男生体质相对较好;男生握力体重指数优秀范围的人数较高,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素质良好;女大学生生坐位体前屈优秀率较高,腰部柔韧性素质良好等。  相似文献   

19.
利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营养状况和饮食行为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营养不良率低,肥胖率较高;大学生饮食习惯存在一定问题,且普遍缺乏营养知识;男女生月饮食消费水平不一。建议在高校普及营养知识,加强学习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体育行为探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运用问卷调查及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揭示和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我国部分大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体育行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尚未具有良好的体育行为。大学生体育行为由隐性体育行为和显性体育行为2部分构成,隐性体育行为对显性体育行为具有驱动、导向、支持作用,显性体育行为是获得体育效果的直接行动,并以大学生体育效绩体验为中介,对隐性体育行为具有正向或负向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