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郑玄是汉代注释领域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位学者,他把“随文而释”的注疏之学推向了极致。他的训诂实践,不仅包容今古文经学,以今释古,而且首开因声求义之法。本文从注疏的内容上对郑玄的训诂实践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作为经学大师,郑玄的法律思想体现为以经汪律的特点。从有关经注中仍然可以看出郑玄的某些法律思想。郑玄所坚持的以礼制为出发点的立法原则,从一侧面说明了我国封建法律的实质。郑玄所宣扬的执法主张,同样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郑玄对于某些法律制度、概念和原则的注释,不仅为后人进一步理解和研究古代的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后世封建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第一部字书,以训释单音词为主,但也训释了一部分双音词。本文就对此书中的双音词训释加以研究,总结出其释又方法和释义规律,以能更好地继承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也为后世字典词典的编纂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4.
服虔以《谷梁传》解《左氏》例释[香港]陈建梁服虔为汉末大儒,其解经与郑众、贾造、许慎、郑玄皆有一相似之处,即多为存共说。而贾氏、服氏在解释《左传》时,欲为后世学者如杜预、孔颖达等批评他们肤引《公羊传》、《谷梁传》作解释为“自乱”;然后细观其文内容,可...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学的不朽名著,它为后世字典词典的编纂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该书的一些释义方式和释义规律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挖掘与研究。从《说文解字》中选取双字释语作为研究对象,对双字释语与被释字的意义关系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说文解字》的释义方式及释义规律,对于我们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加深对训诂学、词汇学以及词典学的研究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战国末期的训诂专书《尔雅》,在汉代影响巨大,这可以从汉代注释中对《尔雅》的经常引用得出结论。东汉郑玄在注释中明确引用《尔雅》43条;其暗引情况可以通过对比《尔雅》训条与《郑玄辞典》中汇集的郑玄语词训释来考察,结果发现两者训释相同或相似的词条约有490例。郑玄明引和暗引《尔雅》训条数合计约占《尔雅》训条总量的12%,可见郑玄语词释义对《尔雅》继承颇多。  相似文献   

7.
张锦辉 《语文知识》2012,(4):89-90,93
《论语集解》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论语》注本,其中收集了汉代名儒和曹魏学者八家的注文。本文以其中的何晏注为研究对象,着重从训释的原则、方法、思想、语言等方面探析其注文特点。  相似文献   

8.
《尔雅》绝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名物的训释,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尔雅》训释名物的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其名物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总结出中国古代以《尔雅》及其嫡传诸书为中心,旁及《方言》、《释名》及其各种专业书、类书等的名物研究系统。  相似文献   

9.
通过《玄应音义》注释语言的研究,略述《玄应音义》传承了前人文化典籍、词语,开拓、开展佛经的训释,出现了一大批新词语,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词语训释经验及其丰富的学术视野,揭示出该训诂专书的训释语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新发展及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坚定的抗战派。他抱着酌古理今的目的,研究历史的沿革变化,认为历史是不断变通发展和进化的;对于当时盛行的道学历史观,陈亮进行了极为严厉的批判,从而形成了他进步的历史观,对当时及后世的历史观念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韩柳与佛学     
这里试图探究韩柳与佛学的关系。韩愈立足于儒家,引释入儒,启后世道统儒学的先声;而柳宗元对佛学则是另外一种态度:他糅合儒释,游刃于中。韩愈等人的融释入儒与柳宗元等人的糅合儒释,构成了佛学对中国士大夫影响的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本来就是建立在诗教传统基础之上主观性较强的思想言说因此与价值论有着内在逻辑联系。从价值论视野审视以往的研究,无论是以今释古、中西比较,还是现代转换,都有较强的功利主义色彩。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本价值,主要在于它作为一种精神文化遗产,为现代文学理论的建构提供比较、参照的思想依据,从而获得一种根性的自信和启示;其次是以古释古;另外就是它丰富的文化意蕴,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为多学科研究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3.
屈原身上体现了中国古代悲剧精神的中和性,圆融性,柔韧性和世俗性,民间性。本文由此追溯了中国古代悲剧精神的文化渊源: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伦理型文化,审美原则是以和为美;二是儒,释,道的精神世界对悲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在学术研究中以国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他的研究是基于对国学的情感态度而展开的,其情感态度包含了他对国学的价值评判.而闻一多对国学的情感态度经过了从赞美到怀疑、从客观研究到彻底批判的演变过程,这正对应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之于国学价值取向的四种态度,即"信古"、"疑古"、"释古"、"批古".闻一多的国学态度在现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典范意义,其中所蕴涵的价值取向对当下的文化选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古食礼杂谈古饮食之礼极为烦琐。这里只谈古食礼之异于后世者若干事。古人在食前必洗手,其盥洗方式有二:一种是一般人平时自行沃洗。《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东荣,南北以堂深,水在洗东。”郑玄注:“洗,承盅洗者弃水器也。士用铁。水器,尊卑皆用金,及大小异。”  相似文献   

16.
楚绘画是中国上古时期水平最高和最有时代特色的绘画之一。它涵盖了后世中国画人物、山水、花乌分科的基本题材,基本上确立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造型语言,并能以概括性较强的形色语言表现对象的神韵;已初步形成了中国绘画散点透视的特点,对汉代绘画及后世中国绘画格局的形成意义至关重大。其造型、图式和色彩不仅具有形态学意义而被后世直接继承,更为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艺术要素和艺术精神影响了整个艺术史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7.
王充的教师道德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建立在“人贵论”基础之上,肯定了教育能改变人性,人是教育与环境的产物;反对“信师是古”,提倡“多闻博识”;主张“韦弦之教”、“博达疏通”、“学贵专一”等积极有为的教育观念,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值得认真研究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文化,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是必须关注的研究对象。郑玄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具体分析郑玄经学体系的诸建构内容,以便从横切面上为评说其经学造诣及其体系特征,提供其自身的价值判断根据;另一方面应从纵向的历时性和横向的共时性历史比较中,为郑玄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及价值准确定位。郑玄研究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上的一个基础性研究课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谢赫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以论、评相结合的绘画美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谢赫创造性地将绘画理论同中国哲学紧密相连,为绘画美学在中国文化中地位的取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解读《古画品录》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人物品藻虽表现出由儒转道的倾向,但是从《古画品录》中可以看出谢赫对画的品评仍然保留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体现出了儒家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汉语西部方言词汇的开发研究相对迟后薄弱。本文以15组词例申说西部方言的研究意义:纠正辞书对近代汉语因理据不明而致的种种误释;对辞书因难而缺的理据阐释提供可依据的证例;保留古音古义,以语证史等。西部语言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大有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