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正的艺术不是娱人耳目,而是震撼心灵.在大师的作品里仿佛有一个魂,在触摸着观赏者的心灵,那个魂正是透过画面背后艺术家的美丽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艺术家的命运是可悲的和伟大的.从诞生之日起,神圣的定数已给他盖上了印章.不是他去选择职业,而是职业选择了他,推着他不停地往前走……"先哲的这段话,傅聪先生用一生,对此作了最好的印证.  相似文献   

3.
心灵等高     
可以不是伟人,但心灵要与他等高;可以不是英雄,但心灵要与他等高;可以不是智者,但心灵要与他等高。所谓卑微者不是指一个人成就、地位的低下,而是指心灵卑微导致的人格低下。所谓高贵者也并不是一个人功可遮天盖地,而是指心灵高贵而导致人格崇高。  相似文献   

4.
吴荣微 《文教资料》2013,(18):52-53
关汉卿是我国元代伟大的戏剧家,有关关汉卿戏剧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和广泛,然而关于他思想的探讨却相对薄弱。不是因为他的思想不够资格研究,也不是因为研究者不屑,而是因为关汉卿生平资料的匮乏。幸运的是,一个艺术家的思想往往包含在其作品中,从其作品中的一个人物、情节、关目,总能见出其思想的端倪。本文从作品的角度分析这位伟大艺术家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保持心灵的开放意味着,教师关注的不是自我,不是向学生显示自己有多聪明,不是向学生显示自己的知识有多渊博,备课有多认真,而是帮助学生寻找到他们的优势和力量所在,学习他们想要了解和需要了解的东西。保持心灵的开放也意味着,教师要倾听学生,不是用我们的语言去填塞学生的沉默,而是去发现学生在沉默、恐惧背后真实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正他是一位有着快乐精神的画家。他善于观察生活的真实性,通过对线条和颜色的想象加工进行创作。物象都具有清晰的轮廓、动势和节奏,但又都是艺术的真实,而非自然真实。他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内心情感,不是通过所画对象本身去诉说,而是通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感染观者,他就是法国艺术家——杜菲。让孩子们跟随杜菲这位艺术大师—起去寻找最喜欢的地方吧!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就是一个艺术家.但又远远高出其他艺术家,因为他的作品不是静止的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会给社会创造无穷财富和价值的人”。一个好的班主任能够带好一个班,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探讨《绣荷包》的音乐内涵,从音乐分析和演奏提示入手,分析乐曲中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从而得出,表达民族风格的作品不是一种定式,而是要爱好手风琴音乐的艺术家去探索、创造和追求的。  相似文献   

9.
周国平 《新作文》2013,(6):31-32
如何去写作我相信,每一位好作家都有长久的纯粹私人写作的前史,这个前史决定了他后来成为作家不是仅仅为了谋生,也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因为写作是他的心灵需要。一、真正的写作从写日记开始真正的写作,即完全为自己的写作,是从写日记开始的。我相信,每一位好作家都有长久的纯粹私人写作的前史,这个前史决定了他后来成为作家不是仅仅为了谋生,也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因为写作是他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根据要求作文。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美,用你的心灵去感悟美,用你的妙笔去描绘美。  相似文献   

11.
如果用今天的文化观念去观照五十年代邓友梅的小说《在悬崖上》,便会得出与以往不同的结论 :作品中的“我”不是迷途知返的典型 ,而是“以理驭情”的悲剧形象 ;作品中的“妻子”不是新型的妇女 ,而是向传统道德观念屈服的女性 ;对作品中的人物加丽亚不应贬而应褒  相似文献   

12.
文学解读,意味着自由,它总是引导感情自觉地投入,鼓励心灵自由地飞翔。文学解读,意味着平等,平等参与,平等对话,完全可以用欣赏、怀疑、研究的目光去审视作品。文学解读,不是只关注浮在水面之上的冰山的八分之一,而是更关注水中的冰山的八分之七,不是只取花而不取其实。这就是用文学的眼光解读文学。  相似文献   

13.
文学解读,意味着自由,它总是引导感情自觉地投入,鼓励心灵自由地飞翔。文学解读,意味着平等,平等参与,平等对话,完全可以用欣赏、怀疑、研究的目光去审视作品。文学解读,不是只关注浮在水面之上的冰山的八分之一,而是更关注水中的冰山的八分之七,不是只取"花"而不取其实。这就是用文学的眼光解读文学。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又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就是一个艺术家,但又远远高出其他的艺术家,因为它的作品不是静止的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而是会给社会创造无穷财富和价值的活生生的人。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的劳动与其它劳动不同,不是用工具去影响或改造劳动对象,而是用自己的知识、智能、品格、言行去影响工作对象,这一过程是对学生心理影响的过程.是否赢得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实现教育目标最大化,教育效果优质化,辅导员亲和力作用不可忽视,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直通车.  相似文献   

16.
首先,艺术的美来源于现实客观的物象,但决不等同于现实客观的物象,而是对其的升华,超于客观物象的,是通过艺术家情感、思想熔铸后表达出来的。一件优秀的作品本身所载负着一个艺术家的精神的追求。是心灵的产物。艺术作品本身将是艺术家心灵演进和呈现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付军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6(2):119-120,124
幼儿的画画教学重点不是剖析技法,而是要让幼儿用心灵去充分感受和欣赏美,在此基础上个性化的模仿,让幼儿用自己小小的画笔去表现和创造独特的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最后在收获和分享中体验快乐和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不是为了把感觉、感受和思想机械化,而是为了体验一个过程,强化感觉、感受和思想;不是为了把学到的东西归类,而是为了使学到的东西植根;不是为了发现已学过的东西,而是为了不断寻找新的东西;不是为了知道什么,而是为了思考什么"(引自黄梅著《德国美术教育》)所以,我比较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及情感体验,对结果——孩子们的"作品",更过的时候是欣赏和赞许。我承认,孩子们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天真美丽的童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教育名言     
教育名言一切能够永存的艺术作品,是用它的时代的本质铸造成的。艺术家并不是独自一人制造作品。他在作品中记录他的同伴们,整整一辈人所痛苦、热爱和梦想的一切。[法]罗曼·罗兰:《母与子》教育名言@罗曼·罗兰...  相似文献   

20.
<正> 法国画家柯罗说过,我是既用眼睛又用心灵来表达一切的,我眼睛见到的一切,还要用心灵去解释。长期以来,对于美术创作中的视觉感受和内在情感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命题了。一幅美术作品的出现,人们不仅从感官上获得艺术美的享受,还要去揣摩作品中的内在含意,从中窥见作者的一种情绪,这或许是一种潜在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