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课程考核是高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而高职考核方式显现出单一性问题。本文以《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面的考核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做到以考促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学习过程的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课程考核体系,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在课程考核改革中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考核的反馈职能。在课程考核设计中注重考核内容设计的科学性,采用多样化的形成性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总结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形态的新特征,得出了“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五个学习”(网络学习、个性化学习、弹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社会化学习)的结论,以期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形态的转变,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新工科背景下,原有的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以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为抓手,在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仿真大作业辅导教学中实施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期望达成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升了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度,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基于OBE教育理念及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地理科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人文地理学为例,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资源、教学形式、考核评价等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这一核心思想,强调学习的自主构建性和教学的情景互动性,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围绕“五个结合”对课程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究,力求让学生“会学能思”,享受学习的过程。最后通过教学总结,不断完善课程建设、持续改进,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以课程改革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以期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疫情防控期间针对仿真实践类课程,经过1个学期线上教学实践和学生过程性学习的考核,对学生在知识理解、教学模式、考核效果等方面进行问卷调研,总结线上教学和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以“物流系统仿真”课程为例,提出“一中心、二维度、三场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形成全过程的学生学习考核体系,使仿真实践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在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方面均有章可循,进而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调整。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电器学”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沈阳工学院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在“电器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先导,学生为主体,注重理实融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深耕课程建设、深挖课堂教学基础上,使专业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紧密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和基础教育的改革都对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对人才培养起到支撑的作用。化学教学论课程是化学师范专业必修课,“三环六步”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前导学、课中讲学、课后练学”三个教学环节进行实施,将“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应用在化学教学论课程中,提高了师范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体验性,夯实了基础理论知识,提升了化学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9.
英美文学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学科核心课程。在“三全育人”和“智慧教学模式”背景下,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符合新国标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无法适应现阶段的课程创新性教学改革趋势,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必须改革创新。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依托的考核方式能较好地规避传统方式的弊端,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各学习环节中,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性考核评价,是高校英美文学课程进行改革创新的可行性之路。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化学类课程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类、医学类专业学生来说,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学习会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效果,即化学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提高该类课程的教学质量,相关院校可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优化并改进课堂的授课形式,教学过程不再以教师为主体,而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合作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证实,采取这些方法后,化学类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公安本科院校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行业院校中基于“心智-美德”导向的学习参与模型成立,且均对学习结果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心智导向下的学习参与主要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美德导向下的学习参与主要影响学生成绩排名和职业认同感的形成。行业院校应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和客观化,以目的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不同类型的学习参与。  相似文献   

12.
白玲 《当代职业教育》2019,(2):35-40,55
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影响高职院校质量"攻坚战"的成败。但制约高职学生有效学习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利用系统工程学中的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求其关联性和层级性,构建高职学生有效学习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据此建议,以问题化的情境教学唤起学生的学习、以科勒的ARCS模型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多元交往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建构、以学校软硬条件为保障提高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度,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3.
谢艳娟 《高教论坛》2011,(3):106-109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对保证教学质量,顺利实现地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要影响。塑造积极地集体教学氛围,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效能感,落实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制度保障,都是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要求对高职院校课程进行实践改革。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分析为基础,创新教学模式,注重过程考核,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才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流体(水)力学》是工科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结合专业培养对课程的要求,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教学设计、启发性教学方法、课程网站资源建设,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强调合作精神,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此研究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人才素质测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不仅可以改进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而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能力,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进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长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农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设计,结合省属高校农科类学生知识体系结构,分析了在当前“试验统计方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条件和考核方式四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以满足和适应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8.
张瑞 《科教导刊》2021,(3):144-145
"一页设计"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及整体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一页纸"贯彻课堂,将课内与课外、讲授与自主学习,思考与合作训练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文结合"高职实用语文"课程中"语音与诵读"专题展开"一页教学设计",让学生转变角色,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课程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流体输配管网》课程认知程度、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以及希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等。通过归纳总结,得出如下课程认知与规律,对今后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流体输配管网》在学生学习与专业领域具有重要位置与作用;教与学方法协调,调整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占比,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更好地学习课程理论;教学方式采用“虚拟仿真”等实训平台及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程序设计课程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存在的不足,分析“双一流”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要求,以此为导向,结合程序设计课程特点,构建以在线平台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从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考核手段等方面对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试点,结果显示,该项改革在教学方式合理化、教学资源多样化和层次化、实践教学灵活化、考核方式科学化、考核手段现代化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全面提升了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