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宦官专权乱政是明朝政治的重要特征,本文拟从朱元璋实行的杀戮功臣、封藩、废丞相等政策与明朝宦官专权的关系进行论述。结论是:朱元璋的政策失误对明朝宦官专权起了他未曾料到的渊源作用。  相似文献   

2.
东汉、唐、明朝后期,是我国古代史上有名的宦官专权时期。明朝从英宗朱祁镇开始,至明熹宗朱由校时宦官魏忠贤专权达到高峰。其间罪大恶极者有四: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明太祖朱元璋,为防止宦官专权,禁止宦官与外廷大臣交往,并在宫门内竖立三尺高的石碑一块,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这块碑经惠帝、成祖、仁宗、宣宗四朝一直立在宫门内。这样宦官虽权势日增,却没有达到专权的程度。至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  相似文献   

3.
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宦官之祸超过汉唐,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明初太祖朱元璋禁止太监干预朝政,到成祖朱棣重用宦官,至宣宗朝秉笔太监当权,形成了宦官专权局面。明代宦官专权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明代君主集权专制制度发展的结果;其次,是宦官机构完备的结果;再次,是宦官对厂卫操纵的结果。总之,明代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明代专制主义皇权高度强化,其主要标志是宦官擅政.而王振则足宦官擅政的第一人。本文试从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和王振擅政的联系来分析明代宦官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王振擅政对明代政治的影响.一、宦官擅政是明代强化专制主义皇权之所必然中国封建社会如从秦汉算起,到明初已延续了近一千六百年。在封建社会里,历代封建帝王都注意加强专制主义以维护统治。明朝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就是历史演变的必然趋向。明朝建立后,以朱元璋为首的明初统治者吸取历代统治经验,一方面严禁外戚、大臣专权,尤其是明太祖诛胡惟庸,罢丞相制后,进一步堵绝了大臣专权的道路,从形式上解决了自封建社会以来长期存在的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使其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程度高于历代皇朝。另一方面,明太祖朱元璋对汉唐  相似文献   

5.
清朝初期,顺治帝接受了明朝灭亡的教训,更是为了安定民心,平息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他非常重视整肃吏治.鉴于明朝宦官专权祸国的教训,严禁宦官交接外官;制订了严厉的惩贪法令;并沿袭了明代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明朝在朱元璋废丞相制后,决策中枢与行政间出现脱节,于是产生了内阁制。内阁的职责主要是“票拟”与调和,阁臣受制于皇帝和司礼监的批红,不能拥有丞相的权力。有明一代,相权不予内阁,成为官僚集团的软熟保守、宦官的擅政专权以及阁部之争与党派之争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政治腐败的集中体现,它加速了明王朝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宦官专权乱政危害程度是古代历史少有的,明代宦官专权之所以惨烈,即有中国古代史中其它朝代宦官专权的共性、一般性原因,也有明代自己独特的原因。本文将对明代宦官乱政专权的原因做深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唐代宦官专权始于玄宗时期。此后,髓着宦官专权,宦官内争也相应激化,愈演愈烈,形成中晚唐中枢政治之一大特色。究其原因,除一些个人因素而外,与宦官官制有很大关系。宦官官制如何激化宦官内争,迄今尚无专文探讨,本文对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9.
从秦至清的宦官制度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发展过程,宦官的兴起导致宦官专权,宦官之所以能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在中国历史舞台上长期存在,显然与皇帝专制的人治体制有关,宦官专权给当时社会造成极大的祸乱。  相似文献   

10.
宦官专权的心理动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宦官专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特有的一种历史现象,从政治体制的大框架下去研究和论述.已是众多论者述及颇多的。但是,却很少有人考虑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君主的心理特征、宦官的生理特征和变态心理以及官僚士大夫的心理状态等所带来的导致宦官专权的心理性因素。实际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生存环境,但宦官专权的原动力却来自宦官自身特殊的生理机制。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心理变态。  相似文献   

11.
汉唐时期宦官专权的基础之一,是宦官典掌军职。汉唐宦官典掌军职分有监军、典掌禁军和衔领军职三种方式。宦官典掌军职,在东汉时期属于临时差遣的性质,唐代中后期以后,宦官典掌军职则逐步制度化,成为唐代宦官专权的一大特色,也是造成唐代后期宦官危害甚烈,废立帝位如同儿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宦官制度由来已久,但在古代中国直到秦汉之前,宦官阶层还一直处在社会的底层。宦官得宠专权还仅是个别的事例。随着汉武帝加强中央中枢机构,使宦官有隙参与朝政,形成所谓“中朝”,特别是东汉以后宦官专权,其社会地位得到很快的提高,从  相似文献   

13.
“中宗反正”事件后,朝鲜中宗三次遣使明朝请求被册封为朝鲜国王。在这一过程中,明朝一方面将朝鲜认定为礼义之邦,可以用礼义观念进行要求,另一方面又视其为“外国”,对其内政不多做干涉,体现了一种较为矛盾的心态。朝鲜在请封事件中出于现实需要,以欺骗手法获取明朝的册封,对礼法制度造成了破坏。而朝鲜籍宦官在此事件中的巨大影响则是与刘瑾等宦官集团在正德初年的专权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易彪 《文教资料》2007,(24):151-152,178
明代的宦官擅权,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黑暗的一页。本文就宦官专权的社会条件展开分析和透视,以揭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宦官专权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正>外戚宦官轮流专权局面的出现,是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利用皇帝作为工具进行斗争的产物。皇帝小时,大权掌握在监护人母亲及其娘家一方组成的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要夺回大权只能靠身边的宦官,于是宦官乘机专权。二者比较,宦官专权危害更大。宦官制度产生于周朝,周王建立庞大的后妃制度,为防止数目众多的妻子红杏出墙,把她们关在后宫与世隔绝,但王宫工作不能完全由女人承担,因而想出一种残忍的办法,即由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王朝衰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宦官专权这一原因不能忽略。正是因为皇帝担心王公大臣篡权,以至于非常信赖对自己百依百顺,又无子嗣的拥有特殊身份的宦官们,所以把权力下放给他们。对于狡诈阴险,奴性十足的他们一旦拥有了权力,便会胡作非为,肆无忌惮地扰乱朝纲,使朝廷内外乌烟瘴气,最终导致王朝的衰亡。本文从中国古代王朝衰亡的原因,宦官专权的缘由和宦官专权导致王朝衰亡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宦官专权是怎样导致王朝的衰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驭宦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史家在谈及明太祖朱元璋严驭宦官时,皆赞誉有加,认为明代重用宦官源于成祖朱棣,与朱元璋毫无干系;其实不然,明代宦官擅权的祸根在太祖,朱棣不过是“萧作曹随”而已。宦官出使、监军、干预经济、刺臣民隐事监觞于洪武年间,它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并不以朱元璋个人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明朝时期内阁形成、发展和职权增大历程,解析了宦官涉政与权力扩张.指出了贯穿于整个封建时代的宦官在明朝时期的干政现象胜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内阁政治和宦官政治双轨辅政是明朝独特的政治现象,在明朝中后期内阁和宦官之间为了行政决策权相互攻讦、倾轧,在政务中又相互依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明朝政治的发展.但明朝后期,宦官操控了内阁,导致明朝朝政混乱,政治统治愈加黑暗,使明朝逐渐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揭示唐代中后期君主对宦官之策具有不易宦官权力的特点,并对其形成原因展开多方位的分析。认为唐代中后期君主所构建的基本上是一个内廷外朝相制的二元体制,宦官在其间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这一体制被视为王朝统治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君主对宦官之策实质上只能是在维护二元体制的前提下对这种体制的改善。正是这二元体制以及君主对宦官的相应政策构成了宦官专权长期存续的根本原因,并由此带来了君主陷入困境、政局加剧动荡的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的宦官之祸,以汉、唐、明三代为甚,期间权阉辈出,但居宰相之位者,惟唐代权阉李辅国而已。司马光言,唐代宦官之祸盛于肃代,就是指李辅国于肃代两朝专擅朝政,从而奠定了唐代宦官专权的局面。李辅国出身卑微,但长久的宫中生活使他深谙世事、通晓事故。他通过耍弄权术、消除异己、恃宠擅权、骄恣一时,实开唐代宦官专权之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