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20年后,中国已步入“后扶贫时代”。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缓解相对贫困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社会治理的新难点,体育将有何作为?运用文献资料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论证国家体育公共服务缓解相对贫困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结果表明,体育公共服务有助于提高小康社会成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但在落实过程中受制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扶贫资源部门化、体育社会力量引入存在制度壁垒和基层财力不足等障碍。解决这些难点,需要完善和健全体育公共服务与相对贫困治理的法律法规,建立体育跨部门统筹机制,优化引入体育社会力量的制度环境,完善基层体育治理的财政体制,最终提升体育公共服务缓解相对贫困的现代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赋予了中国体育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做好体育在新时代国家发展中的价值定位,对于推动体育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传统的强国体育服务于国家崛起的战略目标,发挥了增强国民体质、塑造国家实力、提升国家形象等政治价值。新时代对体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多元价值提出了新要求,中国体育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转变的脉络,对接"五位一体"的国家建设布局重新定位体育的角色,发挥体育助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元战略价值,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丰富社会价值观、助力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民族文化素养、培育现代化合格公民、助推民众生活方式绿色化、彰显国家新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国体育助力“贫困治理”的政策历程,提出完善体育扶贫长效机制的政策前瞻。研究认为,体育助力“贫困治理”是通过政策的实施来保障贫困人口体育权益的重要途径,对健康、文化、教育、经济领域扶贫的助力构成了体育助力贫困治理的逻辑起点。40年政策历程取得的成就体现在:制定了农村体育的工作方针、规划了农村体育的顶层设计、明确了体育扶贫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体育扶贫的战略地位,但存在贫困人口体育权益保障水平有待提升、贫困地区体育工作统筹兼顾不够深入、体育扶贫融合发展能力尚需完善、体育扶贫多元功能发挥仍需重视等问题。提出:制定体育公共服务中长期规划,健全相对贫困的应对机制;夯实全民健身在健康中的地位,完善体育扶贫的法治制度;加大体育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增强体育扶贫的社会力量;打造人民满意的体育产业新业态,实现体育扶贫的增收能力等政策前瞻。  相似文献   

4.
助力陕西省贫困地区脱贫是陕西省实现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地理环境不如人意、基础设施落后、与周边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缺乏联系等背景下,通过各类经济扶持策略及战略发掘出具有当地地理特点和民风特色的山地体育旅游资源尤为可贵。在“绿水青山 +体育旅游 +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的“体育 +”规划下,结合实际,规划出以山地体育旅游运动项目为核心 IP 的山地体育项目与赛事,帮助脱贫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陕西贫困地区加快开发山地体育旅游资源,例如陕南秦岭沿线山地体育赛事、陕北高原山地体育赛事不断推陈出新,将赛事变成节日,扩大区域经济联动性,将山地体育旅游做成陕西乡村振兴特色成效,顺利实现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后奥运时代中华武术与大众体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后奥运时代的来临,体育发展战略必然从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转变。武术被称为"国术",其文化积淀很深、群众基础雄厚,在后奥运时代发展中华武术有很大的优势,有助于我们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道路。文章从中华武术的特点入手,在探讨后奥运时代大众健身特点的基础上,从后奥运时代推广武术作为大众体育项目的意义、推广武术作为大众体育项目的策略两个方面分析了后奥运时代中华武术对大众体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启动建设体育强国战略工程极为关键的5年。构建与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是确保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也将是"十二五"期间体育改革的重大任务。当前体育事业仍面临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需求与相对薄弱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之间的矛盾、体育管理体制与社会发展环境和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体育事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体育事业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的改革要以体育强国建设为总目标,进一步深化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分类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推进体育事业组织体系的多元化、体育事业发展方式的集约化、体育事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体育事业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及体育事业公共管理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7.
农村体育的"贫困"客观存在,体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应当以体育助力精准扶贫加强对农村体育贫困领域的支持。体育作为扶贫杠杆,对于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聚合与辐射作用。但农村体育治理过程中由于碎片化治理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代替式治理导致治理内卷化现象,粗放型治理导致治理精准度欠缺,阻碍了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体育精准扶贫与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未来要坚持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引领农村体育治理,以体制机制协同促进农村体育多元治理,以互联网科学技术激发农村体育智慧治理,以"体育+"模式推动农村体育的全面治理,以软硬兼施并进保障农村体育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8.
介绍《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的意义,主要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转变的需要、引领全民健身助力"健康中国"的需要、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需要与体育文化成为体育强国软实力的需要4个方面来阐述。并从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支撑、战略保障对《纲要》的内容进行介绍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6个主要亮点:1)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理念,助力"健康中国"建设;2)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跨越;3)以量化标准来践行身体素养,引领当代体育教育改革发展;4)强调跨部门联动协同,强化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完善体育产业经济结构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6)发挥体育外交通用语言的优势,提升国际话语权力与彰显大国本色。《纲要》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因而提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执行、深化体育改革与坚持依法治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在总结梳理我国竞技体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后奥运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宏观背景的变化与构建和谐体育的新任务,通过系统分析,为我国"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总结了7条宏观对策:(1)实现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先行;(2)实现微观举国体制向宏观举国体制转变;(3)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转变;(4)实现竞技体育一元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变;(5)实现由追求奥运会金牌数量向追求奥运会金牌含金量的转变;(6)实现运动员管理由社会本位向运动员本位转变;(7)实现运动训练由科技攻关向科技先导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了新世纪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主旋律,成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要求,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体育教育必须溶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实施精准扶贫背景下,体育扶贫是公民体育权和中国特色公民发展权的重要实现途径。目前,体育扶贫的政府保障义务水平较低,体育扶贫面临的新环境和新需求要求将体育扶贫作为一项单独扶贫政策纳入国家扶贫战略。落实体育扶贫需要国家进行顶层设计,在法治化轨道上实施精准体育扶贫政策,包括保障要素投入到位,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发展贫困地区体育产业,同时注重发挥体育扶贫所产生的巨大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体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为贫困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提供了“体育+”的可行之路,而首要任务是对贫困农村地区进行体育资源开发。在体育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机制建设,既包括“政府—市场—贫困地区”三方协同的体育资源开发机制、开发政策的监督机制、体育资源开发的精准扶贫机制,又包括法律保障、环境保护、评价问责、信息平台建设等配套机制。贫困农村地区体育资源开发可实施“体育+”精准扶贫模式,完善贫困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因贫施策原则,发展贫困农村地区特色化体育资源;引入专业体育旅游运营商,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扶贫模式,走“体育+”产业化发展道路;实施“体育+教育”精准扶贫,培养体育扶贫人才;完善体育资源开发政策支持,加强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13.
"体育+"精准扶贫协同机制建设对实现农村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体育扶贫可分为体育公共设施扶贫(输血)和"体育+"产业扶贫(造血)两种模式。扶贫实践过程中存在体育扶贫精准度低、体育扶贫主体单一、体育扶贫资源缺乏整合的问题,亟需建立农村"体育+"精准扶贫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体育扶贫的精准度。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依据,结合体育产业特点,构建以"体育+"产业项目为核心,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全程参与的农村"体育+"精准扶贫协同工作机制;该机制通过实施"体育+"产业精准选择、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扶贫产业市场化纳入、社会组织全程参与、扶贫主体利益共享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体育精准扶贫:逻辑起点、实践探析与推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精准扶贫是一种重要但受到忽视的精准扶贫模式。将体育纳入精准扶贫中,采用"体育+健康"、"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产业"等多种组合扶贫模式,能推动贫困地区在健康、文化脱贫的同时,在经济上也同步脱贫,从而构成体育精准扶贫的逻辑起点。从实践探索来看,体育精准扶贫存在精准识别方法不成熟、精准识别对象不均衡、精准帮扶主体比较单一、精准帮扶措施比较简单、精准帮扶脱离靶向、精准脱贫成效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最后,结合以上问题,从加强顶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案例分析、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全面总结我国脱贫攻坚时期体育产业在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实践经验。在明确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模式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制前提下,全面分析广东、山东、贵州的体育助力精准扶贫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助力精准扶贫模式的具体对策:首先,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来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效能感;其次,通过体育产业促进农业实现高质量服务农业发展的成就感;再次,通过提升体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高质量提升农民个体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是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在精准扶贫目标实现后,对脱贫人口返贫的治理将成为后精准扶贫时代的主要任务。返贫的成因很多,因病致贫是主要原因。由于体育在健康促进方面具有其他社会活动所不具备的全面性、积极性作用,因此需要积极推动精准扶贫战略转向,从完善农村卫生医疗保障体系这一被动的方式转向构建公共体育健康治理这一主动方式,构建体育阻断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农村体育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体育的扶志、扶智、扶能,特别是扶健康方面突出的功能,为后精准扶贫时代成功阻断返贫现象提供解决方案。发挥体育阻断返贫功能,必须加大对农村体育发展的支持和治理力度,采取有效的行动方案,促进农村体育快速振兴,通过体育改善农村社会经济生态,引导人们养成体育健康生活方式,为其走向共同富裕的生活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深水期,体育扶贫在提高贫困地区居民身体素质、带动地区经济收入、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助力体育脱贫攻坚,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从政府、市场、社会3个主体角度出发,构建了"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体育扶贫模式,为带动农村体育发展和完成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模式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以"健康中国"为研究背景,以循证实践方法论为理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叙永县农村公共体育扶贫现状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叙永县农村体育扶贫出现边缘化、村民锻炼利益边际化,管理形式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和个人经验为主。扶贫成效不精准,具体体现在:体育设施配置不精准,体育帮扶资金投入不精准,体育法规、措施落实不精准,社会指导员因村派人不精准,对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等。用循证实践方法论指导叙永县农村公共体育扶贫,首先确定主体及职责划分,以生成不同的农村公共体育扶贫证据,并对证据进行等级评定;其次,针对问题在扶贫中推动证据的使用;再次,引进评估组织对扶贫过程和所取成效进行评价;最后,对农村公共体育精准扶贫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