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篇小说《大学纪事》是一部近距离反映中国大学生活的优秀作品,也是一部在大学生活乃至知识分子题材创作上有所突破有所贡献的优秀作品。作品中的主角,H大的校长何季洲,是当代文学史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他是当今国情下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此外,小说还刻划了H大上上下下的众生相。  相似文献   

2.
《大学纪事》在“院校合并”的背景上,暴露了高校大跃进式的发展所带来的系列危机,展现了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揭示了现行的大学体制所造成的知识分子阶层精神的萎缩和人格弱点。  相似文献   

3.
《大学纪事》紧贴现实,对当前中国高校贪大求全的形式主义,不择手段的“申博”风的揭露和批判,其题材和主题都有一定的“时事性”。小说能将时事性与历史深度,将言说的勇气与叙事的精到,将问题的尖锐与美学的高度结合起来。这是一部以高扬的人文立场,以自觉的历史使命感和人格勇气,尖锐地进行社会现实批判的佳作。在长篇小说叙事艺术上,《大学纪事》也颇具特点,为当代中国长篇小说艺术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描写大学“弊政”的长篇小说《大学纪事》,以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揭示当下中国大学教育中的诸多问题,体现了现实主义所具有的对当代社会的认识功能和批判职能。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塑造,更以形象的力量揭示了官本位文化对当代人精神的塑造和犬儒主义在中国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大学外部德育环境 ,向人们提出了对当代大学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的要求。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大学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但是 ,在大学德育的传统定位中 ,“学校人”与“社会人”往往发生着裂变。当代大学德育的目标选择之一就是使“学校人”与“社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而二者统一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大学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6.
《大学纪事》描述了一个当代中国大学发展的故事,也为我们观察和思考中国大学的校长角色和治理结构提供了一个视角。扩招、合并、新校区建  相似文献   

7.
《大学》《中庸》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的代表作,其内容涉及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领域,对教育的目标、作用及过程等问题形成了理论性认识,构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哲学的一般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庸”的教育价值观,由“诚”至“道”的教育目的论,礼乐相成的教育途径说和知行合一的教学认识论。《大学》《中庸》所阐明的教育思想,不仅规定了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和理论的走向,而且确定了封建时代教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人生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为《童年》《在人间》。作者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在《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  相似文献   

9.
大学教育与知识分子的角色承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功能性质与知识分子的功能性质具有相互依存的解释特性。一方面,大学作为现代社会的知识原理创造母体与道义价值策源地,以培养知识分子的教育目标承担这一重大功能;另一方面,只有依托大学所规定的上述功能,“知识分子”才能揭示其特有的现代功能特性。上述两个方面要求突破流行的大学与知识分子观念:“大学”不再仅仅是服务于社会的技术手段劳力资源,“知识分子也不再仅仅是专业知识资历的称谓。  相似文献   

10.
廉思 《教育》2012,(32):59
出版:中信出版社《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是第一部系统反映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生存现状的重磅著作。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思想动态,对中国社会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蚁族"一词的首创者——廉思教授带领其团队自2011年以来,对全国40岁以下高校青年教师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调查涉及全国上百所高校、5000余名高校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理想类型”法从历史的维度构筑大学理念发展的三个阶段——信仰理念、理性理念、一流理念,继而揭示大学理念与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的变迁:在信念理念时代,大学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是传播知识的“教授者”;在理性理念时代,大学教师从“立法者”向“专家”角色的转向体现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策略;一流大学理念下知识的“效用性”使得大学教师演变成知识的“兜售者”。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代,树立多元大学理念,重新考量知识的价值,为大学教师创造良好的学术生长与精神培育空间,重建大学教师知识分子的伦理职责和使命担当,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永恒议题。  相似文献   

12.
学生"满意度"--大学评估的一个尺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9年7月,由网大(www.netbig.com)与《中国青年报》联合推出的非官方评估的中国大学排行榜对社会的震动不同凡响。其中所涉及的教育消费者和投资者(学生及人事部门———企事业和政府)、提供者(大学)到管理者(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等内容特别引人注目,导致社会对各大学之间的偏好发生了“有引导性”的改变,也使接受教育服务的“顾客”对大学的比较和选择发生了变化。勿庸赘言,大学评估和排名对于大学的声誉、生源、资金,以及发展前途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民间中介机构对大学排行的出现,冲破了以往国家行政对大学评估…  相似文献   

13.
《贵人》的文本是关于生存的叙述,通过讲述一个叫素的女孩的生存故事,揭示了当代“都市边缘人”的生存危机。小说没有建立道德评判的篱墙,不动声色的叙写中蕴含着现实的深度,表现出作家对都市边缘知识分子生命走向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4.
阿什比在《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一书中提出大学是“遗传”和“环境”结合的产物,并结合德、英、美三国高等教育发展史,详尽阐述了“遗传”与“环境”的内涵,并分析了“环境”对内在逻辑在当代大学发展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阿什比强调改造内在逻辑来适应环境,以促成影响大学发展的三种力量保持平衡是未来大学发展的趋势。本文试图将阿什比在著述中所表达的有规律性的思想豁显出来,以期为读者进一步认识其高等教育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从前期《大学古本原序》与《大学古本旁释》的“诚意”之教,到后期《大学古本序》与《大学问》倡导的“致良知”说,王阳明的大学思想是由初创逐步发展到成熟的。其间,既括了王阳明恢复《古本大学》并推崇其为达到“万物一体”的道德境界的“大人之学”的努力,也包括了王阳明对《大学》思想内容的重解,以服从其心学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学分制专项课是以课程理论为基础,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联系高校实际,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的理论与实践内容的探讨。实践表明“学分制专项课”符合教育部的“三自主”的要求,即“学生可自主选择上课教师、上课内容、上课时间”,同时也符合“让大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尔基,苏联著名作家。出生于普通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底层生活阅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其著述颇多,作品多表现俄国沙皇制度下人民的苦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代表作有《母亲》《童年》等。《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为《童年》《在人间》。它主要记叙了“我”(阿廖沙)在喀山的成长经历。阿廖沙原本怀着上大学的梦想来到喀山,但残酷的现实很快打碎了他的梦想,他不得不去“读”大地窖、码头这样的“社会大学”。阿廖沙到处打工,接触到有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通过他们的指引,以及社会的磨炼,阿廖沙获得成长,走向了新的生活。小说塑造了阿廖沙这个从社会底层走向革命的典型形象。尽管本书的创作年代距今天较远,但“社会大学”这一说法并不过时。“读”好“社会大学”,“读”社会这部“无字书”,能让人获得全面的成长。可把这本书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比阅读。  相似文献   

18.
寒珍珠的长篇小说《同胞》是她全面描写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其抒写“海归派”知识分子的发轫之作。在《同胞》中,赛珍珠再现了两类中国知识分子-理论家和实践主义者-当面临抉择之时,是如何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寻找自己的根源和归属感的。另外,《同胞》也是最早对待美国华裔经历的文学作品之一。《同胞》再一次证明了赛珍珠文学作品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学》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的大学精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明明德”和“亲民”的“纲领”分别对应于“追求崇高”和“勇于担当”的大学精神。“明明德”要求在教学和科研中应当具有追求崇高的精神:道德的崇高和知识的崇高;“亲民”要求大学师生应当具备科学精神、公民素质,要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和担当意识。大学要主动服务社会,转化知识、促进教育。二者相辅相成,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  相似文献   

20.
《唐诗纪事》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文纪事”体的唐诗研究专著,对后世的“纪事”体之作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本文通过对是书文本的解读,探析《唐诗纪事》的编辑体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