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正面教学、正规教学、有计划教学大行其道的当下,侧面教学、非正规教学、无意识教学易被人所忽略,但它在现实生活中又确实存在,并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提出侧面教学,是因为正规教学存在局限性,而侧面教学潜力巨大,不为一般人所注意,且侧面教学与正规教学本是一个整体.侧面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呈现境遇性、生活化和社会化的倾向;侧面教学具有即兴教学、个别交流、心灵对话的特点.侧面教学的实质在于:它是教师综合素养的投射,是对学生沉睡心灵的唤醒,是正规教学质的飞跃的催化剂.侧面教学不是正规教学的对立面,侧面教学并非随意教学,侧面教学不等于非制度化教育,侧面教学不等于非课堂教学,侧面教学不等于课外辅导,从事侧面教学的并非都是正规教师.  相似文献   

2.
有效教学是对中小学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要求。所以说,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教师。目前,很多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对有效教学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导致教学随意化、去目标化等现象的发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基于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主要策略有:理清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教科书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目标;科学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有效承载教学目标;分析学情,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以教学目标统领教学过程,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评价,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3.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离之根本在于教学理论工作者与教学实践工作者之间的隔阂。破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两张皮"难题,需要教学理论工作者与教学实践工作者的团结协作。站在教学论学科立场上看,教学理论必须从关注教学实践走向介入教学实践。教学理论要介入教学实践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学论学科所具有的双重性格,即教学论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教学理论介入教学实践有四种基本的方式与途径:一是教学理论工作者将教学理论带入教学实践;二是教学实践工作者到教学理论工作者那里"取经";三是在区域性的教育实验中教学理论工作者与教学实践工作者的合作;四是国家宏观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学理论工作者与教学实践工作者的合作。教学理论介入教学实践的价值在于发展教学理论,有效推进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我对两课教学究竟是教学的灵魂、灵魂的教学还是教学的应付、应付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结论是两课教学必然是教学的灵魂、灵魂的教学。目前,在全国两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两种现象。其一,两课教学是教学的灵魂、灵魂的教学的主流现象。两课教育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从事两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坚持把两课教育教学工作作为系统的灵魂工程来进行耕耘和运作,艰难地推动着两课教育教学工作,使两课教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物新课改呼唤优质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秀英 《林区教学》2009,(7):103-104
新课程呼唤有效教学和优质教学,有效教学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是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而优质教学必然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是更高层次的有效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优质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是优质教学的根本目标;课程三维目标是优质教学的导向点和评价点。  相似文献   

6.
姜艳  李如密 《教育科学》2020,36(1):22-28
教学想象是课堂教学中一项蕴含艺术性的活动,富有想象的教学过程会促成教学美。教学想象中蕴含的美是基于教学构成性美的综合考量,包括要素、过程、形式与风格的美;它是指向教学生成性美的全面激发,表现在教学动态生成与发展中。教学想象之美表现为:借助教学想象达成教学目标的优化;依托教学想象实现教学内容的活化;凭借教学想象彰显教学主体的互动;依仗教学想象呈现教学过程的创生。为构建教学想象美化教学,需通过教学想象之外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形式美;教学想象之内使教学内容充满活力,确保教学内容美;批判已有教学想象给师生留有深度想象的自由,达成教学过程美;教学想象之上充实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审美的品位。  相似文献   

7.
陈德旺 《考试周刊》2011,(78):169-170
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环节,执教者通过动态实施教学步骤与过程,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树立教学思想,增强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因而,片段教学比赛能够充分考查一名教师教学的教学素养技能。  相似文献   

8.
教学惯习是对教学要素结构化的产物,教学惯习对教学要素的吸纳、粘滞和锁定,形成了教学惯习的自我强化机制,使教学机智所需的教学要素被阻断。教师要对被教学惯习吸纳的教学要素施行变革,让教学要素重新流动起来,这种变革的动力来源于未被教学惯习吸纳的唯一教学要素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要素——学生。让所有的教学要素回归到学生主体上,使学生来聚合所有的教学要素,这样,被吸纳的教学要素才能重新在师生中流动开来。  相似文献   

9.
张廷亮 《江苏教育》2008,(24):10-11
所谓教学限度,是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等与教学有关的内容或要素,在教学实施中,具有适用性、有限性、局限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超越教学限度,要有效地控制教学要素的容量、进展,实现教学要素的有机组合,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限度不是某个具体的数值,而是一种临界的状态。与教学限度相对的概念是教学过度或教学无度。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现实教学问题。教学论学科中的问题只有来自现实教学问题中的教学论时,才是有生命力有现实性的教学论问题。要推动教学论学科的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对教学论学科中的问题的思考上,重要的是要研究和探讨现实教学问题中的教学论。无论是教学论学科发展理论基础和生长点的寻求以及方法论变革的呼唤,还是对当下教学理论体系超越的期盼,本土化教学论构建的热衷都不能无视现实教学问题。每一个教学论研究者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研究的目的和出发点,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教学论研究者也只有置身于现实的教学世界,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捕捉现实的教学问题,研究现实教学问题中的教学论,才能真正理解教学论,才能有所谓真正的教学论的创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