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以及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饮食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汉代合浦地区的社会与文明发展影响深刻。通过史料考析、遗存研究、文化钩沉等方式,对汉代合浦地区的食源、食涵、食器、食习等文化内涵进行探究,以此揭示两汉时期合浦饮食文化的发展态貌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广西饮食文化是西南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区域的饮食文化缺乏系统的挖掘与整理。但事实上,这一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自古至今的食源、食性、食涵、食俗、食风等所有饮食文化事象,对整个西南地区乃至中华民族饮食文明的影响都是亘古遂深和日久旷远的。从史上该地域文化圈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古医食、文化学著等方面入手,首次探究了广西唐至五代时期饮食文化发展的基本形态和区域面貌。  相似文献   

3.
笔者谋划编写出版历时24年的《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丛书》将于2014年内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丛书原以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11个饮食文化区位各一分册并一综合卷的12册组成,计划600万字,而目前只能以10册的略写本形式付梓。丛书的编写坚持中华食学研究"十三亿人口,五千年文明"的"大众餐桌"基本理念与原则。是以人类或民族食生产、食生活的地理、自然、文化地域要素制约的"饮食文化圈"理论认知中华饮食史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顺应四时,因季而食"既是中国养生文化,也是中国烹饪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一优良传统对当代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餐饮业经营者要结合自身实际,深入研究、广泛传播、有效继承传统饮食文明精华,将四季饮食养生文化资源转化为行业的创新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5.
汉唐时期,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生活特点。而饮食生活的地方性和民族性,也就构成了饮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客观基础,而同处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中,更为各民族饮食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便利。一方面是兄弟民族,特别是西北方的少数民族的饮食原料(汉唐人称之为胡食),纷纷传入内地,这些都大大丰富了汉唐人民的饮食,成为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汉族也不断向西域、周边少数民族输出中原的农业文明,这对提高胡族的饮食文明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欧洲乃至世界知名的中国学家,萨班教授长期致力于东西方历史饮食文化比较研究,尤其是在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曾多次应邀赴中国多家知名大学开办学术讲座。2014年11月7-10日,以"丝绸之路上的饮食文明"为主题的2014西安·亚洲食学论坛在古城西安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汇集了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日本、韩国,以及美国、法国、瑞士、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共同对新丝路上的饮食文明进行思索和探讨,促进丝路经济带文化交流和亚洲食学研究与合作会议期间,萨班教授抽空专门接受了我刊编辑蓝洁的采访。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饮食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的饮食器具是研究饮食物质文化的核心所在。同时,又通过饮食器作为物质载体来体现造型艺术、工艺制作、风俗习惯、社会功能、社会等级等,因而又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具体表现。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行为,则以食为准则,有谚曰"民以食为天",说明了食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性。恩格斯曾说:"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阴雨天气多、地形崎岖不平的自然条件,以及商贾之风淡薄的社会因素,形成了喜食酸、食熏、食辣、食酒等独具特色的饮食风格。黔东南苗族饮食文化在与汉族饮食文化交融的同时,应该保留本民族的饮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保存了丰富的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在饮食时间、饮食结构、饮食卫生和饮食礼仪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该书在介绍食材与调料的同时,对药材、药材与食材的关系也有详细的说明,此外还把饮食与时令节气变化、国家治理相联系,突出地反映了"药食同源"思想、"天人合一"理念和"治国若烹鲜"的观点,丰富和深化了我国传统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0.
赵荣光先生是中国饮食文化从饮食史研究到食学建构重大转变的主要奠基人,其饮食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赵荣光先生倡导、身体力行的中华食学研究,已经从单纯的饮食史研究、烹饪研究,扩展到了饮食思想、地域饮食、饮食礼仪、不同阶层饮食、饮食传播和交流、饮食安全等领域。他开创了与国际饮食文化界对话、交流、合作的新时期。其倡导及开启之功,使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有了今天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1.
高启安教授师从樊锦诗和郑炳林两位世界知名敦煌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专注于敦煌饮食文化研究,其博士学位论文力基础的专著《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弥补了敦煌学、饮食文化史及唐五代史研究的空白,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近年来,高启安教授的研究视域从敦煌逐渐延伸至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发表论文多篇,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2014年11月7-10日,以"丝绸之路上的饮食文明"为主题的"2014西安·亚洲食学论坛"在古城西安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汇集了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韩国,以及美国、法国、瑞士、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共同对新丝路上的饮食文明进行探讨,促进了丝路经济带文化交流和亚洲食学研究与合作。高启安教授受邀担任论坛主持人并作主题发言,会议期间,接受了我刊执行主编黄桂婵编审的专访。  相似文献   

12.
王喜庆研究员是目前国内餐饮文化界的领军人物,有着丰富的餐饮企业管理经验,对中国饮食文化有着执着的追求和独到见解,自第一届亚洲食学论坛举办以来,就一直鼎力支持。2014年11月,由其担任执行主席的"丝绸之路饮食文明——2014西安·亚洲食学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社会影响广泛。2015年10月17-19日,第五届亚洲食学论坛在圣城曲阜召开,来自世界十余个国家的三百多名学者和餐饮企业代表围绕"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主题,对儒家饮食思想、中华传统食礼、世界各国食文化、食礼制度和食行为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讨。王喜庆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主题演讲,并受聘为"中华食礼馆"顾问。会议期间,他抽空专门接受了我刊执行主编黄桂婵编审的专访。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陶瓷大学詹嘉教授沉潜于陶瓷饮食器具和饮食文化交流研究,在食学研究领域独辟蹊径,卓然成为一家。其学术贡献与成就主要表现在:明确饮食器具是食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确立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食学瓷具研究范式;全面探讨中外饮食文化交流,视野宽广,思考周密;基于文化遗产、文化景观视角切入饮食器具研究;观照现实,倡导和推动中国陶瓷文化景观学、陶瓷遗产廊道学。詹嘉先生为中国饮食文化和食学研究开辟了新天地,是当代中国食学研究独树一帜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相似文献   

14.
Richard Tutwiler教授长期致力于埃及沙漠地区发展问题、食物安全、贫困缓和、尼罗河盆地水资源等可持续性问题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学界广泛赞誉,并且由于他在其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美国总统奖章。2011年8月17日至20日,以"留住祖先的餐桌记忆"为主题的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在杭州召开。这次饮食文化研究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围绕着亚洲饮食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就传统食品与食料、饮食习性与食事行为、中外饮食文化交流、饮食遗产管理和申遗等四个主要议题进行深度的学术研讨。国内外百余名知名食学研究者还共同签署和发布名为"食品安全:21世纪人权保障的底线!--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宣言"的倡议、商议组建亚洲食学研究会以及发布中国杭帮菜博物馆2011年10月开馆等重要资讯,二十多家媒体报道了此次盛会。Richard Tutwiler教授作为本次论坛的特邀嘉宾出席了此次盛会,并在大会上发表精彩演讲。会议百忙期间,Richard Tutwiler教授专门接受了我刊执行主编、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饮食文化研究》策划与主持人黄桂婵编审的专访。  相似文献   

15.
食育,即关于"吃"的教育,是通过饮食观念、营养、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知识教育,结合多种多样的烹饪、栽种等实践教育,让幼儿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具备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幼儿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理解和传承食文化,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3-6岁是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给予恰当的养成教育,培养好的饮食习惯,将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因此幼儿园为幼儿开展食育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对乳品文化十分重视,以乳为食的历史源远流长。乳品的种类与功能丰富,注重饮、食一体的饮食观。注重乳品饮食礼仪,在进餐顺序中一定要以"白食"为先。也注重通过乳品传达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民俗内涵。蒙古族丰富多姿的乳品文化,在中华饮食文化圈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赵荣光教授饮食学术著作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了赵荣光教授食学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饮食史、饮食文化、食学,并就其发展轨迹做了初步梳理。概念的变化只是为了阐述的方便,赵荣光教授的食学思想本质上是一以贯之,逐步递进的。赵荣光教授不仅是一个不尚空谈的理论家,还是一个尝试改变大众陈腐饮食观念的实干家。  相似文献   

18.
在赵荣光教授饮食学术著作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了赵荣光教授食学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饮食史、饮食文化、食学,并就其发展轨迹做了初步梳理。概念的变化只是为了阐述的方便,赵荣光教授的食学思想本质上是一以贯之,逐步递进的。赵荣光教授不仅是一个不尚空谈的理论家,还是一个尝试改变大众陈腐饮食观念的实干家。  相似文献   

19.
壮族饮食文化习俗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又有汉族等其他民族习俗在内的饮食文化习俗。壮族的饮食文化习俗具有三大特点:喜食糯米食品,喜食生腌酸辣,饮食礼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何宏教授是知名饮食文化研究专家,长期致力于饮食文化研究和教育工作,饮食文化研究成果显著.是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2015年10月17~19日,以"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为主题的曲阜·亚洲食学论坛在圣城曲阜成功举办。论坛围绕"食礼"主题,着重研讨中国乃至世界食礼制度、食行为,特别是中华饮食思想的现时代价值。来自中国、比利时、法国、美国、意大利、伊朗、塔吉克斯坦、瑞典、泰国、韩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200多位知名食学专家参会,并带来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和本国及本地区最新食学资讯。何宏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作发言。会议期间,他抽空专门接受了我刊蓝洁编辑的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