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文君 《小学生》2010,(11):51-52
异步教学法是由湖北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所创,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师教学的异步化,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其特点足:“教师适应学生,学生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具体做法是:学生按照六因素学习法(又叫“六步学习法”即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有两种糊涂方式:一是假糊涂,即清楚问题糊涂教;二是真糊涂,即湖涂问题清楚教。本文就这二种教学方式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一、清楚问题糊涂教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和可能出现的错误,如果只从正面反复讲,对错误之处进行教学辨析、归类、评讲,其效果不一定好,讲过之后,学生往往会重犯错误。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不能充分暴露错误的过程,学生不能获得错误的心理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假糊涂”方式:根据学生易忽视、易错误之处,佯装“不露声色”地讲错,待出现问题,再和学生一起去分析错误的原因,纠正错…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分级教学及其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普通话分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原有普通话水平等级划分教学群体,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训练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下面从其存在依据、实施步骤、注意事项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存在依据    1.理论依据: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论,提倡“因材施教”;孟子也曾经提出,“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则无以教,弟子舍则无以学”。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注意学生的群体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一些教育家针对班级授…  相似文献   

4.
在这样一个高歌猛进的年代去说“缓慢”的话题,仿佛不合时宜。教学的列车轰隆隆地往前赶,“高效”的警钟长鸣.身为教师。总希望引领学生走捷径,经常会发生的是:分析解题步骤,搭好一切教学支架,把可能发生的错误消灭在摇篮里;追求课堂上流畅的问答.对支支吾吾或漫无边际的回答虽强颜欢笑,心里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想方设法“诱使”后进学生完成当天作业,只等斯人落下最后一笔,一天的教学任务就算圆满了……这些都是自己曾经做过的事,现在回头看看,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学,必须经历感知、辨别、比较、概括、内化、压缩、转化、更广泛的迁移乃至创造等心理过程,才能真有收获。教,诚然可以促进这些过程,却不能替代,也很难跨越其中某个环节。有时。不是学得缓慢,而是教得心急了。  相似文献   

5.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为了能在教学中与学生思维上同步和心理上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师“心理换位”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我认为教学中“教师心理换位”应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教”是什么?汉代儒家表述过这样的意思:教是“教学”:教是“教人学”:教是教人“学做人”:教是教人“成人成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话的前面是否应该加上修饰语,教人学做“勤奋、宽容、诚信”之人:教人成“身心健康”之才,我个人认为,学生成功的标准应该是:强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广博的学识、创新的能力。其他几种标准都可以通过训练在短时间内见成效,惟独受教育者的意志力、宽容、诚信、勤奋等心理品质及承受挫折的健康的心理是需要长期培养的。心理健康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它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和谐教育场。和谐教育能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也适合当前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增强教学实效。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以教学领域中“教”与“学”关系为主的,学校诸教育活动与学生发展关系的和谐;以教学领域中“教”与“学”关系为主的,学校诸教育活动与学生发展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育价值及若干策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问题意识”是个体对事物的一种探究、怀疑、猜测的心理状态,培养“问题意识”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有利于数学的建构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的策略有:采用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思考空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元认知作用,提倡反思性的数学学习;重视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伴随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在校园中也出现了以中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弱势群体”。究其类型,可将中学生弱势群体划分为家庭贫困型、学习后进型及心理情感偏差型三种。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急需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关注,而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是改善校园弱势群体的关键环节。学校教育的主要切入点包括:晓之以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消费观;“授之以渔”,转化后进生的学习;投之以情,矫正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偏差。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含义是:一强调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强调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课程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兴趣、追求、体验、感觉、疑惑等。新的课程理念对于教师的备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厌学心理”是差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由于厌学,进而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差,表现差。厌学的原因及类型大致有这几种情形:逼迫、不堪重负性厌学;迷恋课外兴趣性厌学;失败、绝望退步性厌学;疲倦性厌学;环境性厌学。教师对这些厌学现象一定不能小视,如果不及时矫正.发展下去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2.
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教育整体化也要求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从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来看,其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外,教师在转化后进生时还应遵循以下“六个心”原则:一、了解学生,赋予爱心;二、创造机会,给予信心;三、奉献真诚,主动关心;四、平等相待,成为知心;五、改变厌学,形成热心;六、正面教育,投入耐心。在教育实践中,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还必须对他们实行“八优先”政策:一、排坐…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事物,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趋近的倾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学习的挚友;是发展智力的原动力。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开发出来: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智慧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55名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了一学期的跟踪研究,获得如下成果:(1)采用作业分析法归纳出小学生计算粗心的三种主要类型:混淆型、错写漏写型、干扰型;(2)运用信息加工理论探讨计算粗心的心理机制,并对粗心型和无粗心型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测试比较,发现知觉、记忆、思维综合障碍是导致小学生计算粗心的直接原因,且不同类型在知觉、记忆、思维方面的障碍各有侧重;(3)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达到消除小学生计算粗心现象,提高计算成绩,发展认知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注意力心理障碍,依据其表现,可分为慵懒型、自卑型、焦躁型、畸恋型和盲目乐观型。造成学习注意力障碍的原因离不开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学生个性心理因素和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因素。预防与疏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心理障碍需做到:培养学生“五自”心理,塑造健全人格;对学生进行正确学习习惯的训练;经常给学生成功的反馈;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发挥学生最大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16.
由于当前不利因素的影响,学生中出现了“后进生”增多的现象。当今国家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四有”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鼓励先进、转化后进,获得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下面谈谈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转化后进生的几点做法:一、寻根求源,对“症”下“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的不明确;意志不坚强;有的因为智力因素,感知慢、反应迟钝等。要转化后进,只有查清病“源”有的放矢,才能达到预期的转化目的。二、培养自尊,增强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后进生也有改变现状,要求上进的急切心理。他们…  相似文献   

17.
一、差生的类型对“差生”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把“学习困难”学生定义为“差生”,如徐芬老师撰文说:“差生称做学习不良学生,这些学生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上有严重困难”;还有一种是把“差生”定义为“学业不良”或“思想落后”的后进学生,即在政治表现和道...  相似文献   

18.
“启发”一词,原出于《论语·述而》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东汉郑玄作注)可见,启发的基础是心理分析和语言艺术,世界著名教育家孔子并没有制定什么模式。我忽然想到整个世界的教育教学几乎也没有制定什么教学模式。散见于各种教育史料,可以发现,《学记》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孟子》提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朱子学的》提出的“教道后进,须是严毅,然亦须有以兴起开发之,乃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赵展 《辽宁教育》2002,(12):46-46
语文“二三三式”教学模式是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二三三式”中的“二”指的是两种课型,即:导学课和训练课;前一个“三”指的是三种课型,即教读课、自读课和复习课;后一个“三”指的是每种课型的三种教学形式,即教读课的“知能点--以课例引导证明--拓展训练”、自读课的“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复习课的“知能点再现--深化拓展训练--能力再提高”。这种模式的研究,在确立教师、学生双边为主的地位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运用“二三三式”为主要方式,力争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20.
王维艳 《考试周刊》2013,(68):92-92
目前,教育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向生态课堂教学发展;从以“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教师不能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