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我意识"是康德认识论哲学的核心和难点,蕴藏了康德认识论哲学的源头。康德创造性地提出"先验自我意识"概念,解答了休谟在认识论上的遗留问题,并突破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藩篱,在认识论上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由此影响了费希特、谢林以及黑格尔,开启了自我意识问题研究的不同流派。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列宁的物质定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最具现代意义的成果,它反映了近现代以来哲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反映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内在关系. 从哲学史上看,本体论与认识论总是统一的.但在不同的时期这种统一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古代哲学中,本体论……  相似文献   

3.
"自我意识"是近代哲学的重要原则,本文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康德、费希特、谢林以及黑格尔相关思想的考察,厘清了"自我意识"原则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发展思路。"自我意识"原则在康德哲学中得到确立,在黑格尔哲学中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早期关于“人本自然”思想的基本观点,认为马克思前瞻性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世界的本体涵容和现实统一的和谐关系,克服了传统唯物主义本体论与认识论之间的矛盾和局限性,为当代哲学确立了生活实践的认识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理本论是朱熹哲学思想的核心和最高范畴,也是朱熹整个学术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这是一个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和伦理本位色彩的哲学范畴。其本体论哲学的构建是通过对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全面吸收和改造而完成的。具体讲:吸收佛学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并将之改造为道德本体论;吸收儒学的道德学说并将之改造为伦理本位的哲学:吸收道家的认识论思想并将之改造为伦理体验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的哲学研究,就是对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的揭示.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隐藏在"人与语言的关系"的命题中.在认识论的哲学视野里,人与语言是一种反映论的认识论关系,它强调语言对人的客观性,强调人对语言的疏离性;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在于"认识语言知识".在存在论的哲学视野里,人与语言的关系统一到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实践中,它强调人与语言的本体论关系,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在"对话"; "对话"成为存在论哲学基础的语文教育论的核心的、基础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孔子诗教哲学与朱熹诗教哲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诗教哲学是一种本体论,是探求人的存在价值的本体论;朱熹诗教哲学是一种认识论,学<诗>就是"明天理"的认识论.孔子诗教的过程是开放的,其哲学价值是追求个体人格的发展;而朱熹诗教的过程是封闭的,其哲学价值是致知文本蕴含的道学.孔子诗教哲学表现出海纳百川的气魄,而朱熹诗教哲学则有点杞人忧天的伤感.孔子诗教哲学是一种语录式思想.不利于生成系统化的教育功能;而朱熹诗教哲学是一种结构化纲领,有利于引领文明发展的自觉化方向.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认为斯宾诺莎的哲学在本体论方面属于唯物主义一元论,在认识论方面属于唯物主义唯理论。本文从斯宾诺莎的著名命题“神即自然”、“神或实体”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出发,对斯宾诺莎的哲学本体论及认识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斯宾诺莎的哲学应当是带有明显二元论色彩的思辩的唯心主义。这样定性,对于更加客观地认识斯宾诺莎哲学的本质以及对于正确分析与认识斯宾诺莎时代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艺复兴和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经历了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的过程。认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阶段。经验论和唯理论作为人们获得知识的两大方法对当时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经验论和唯理论也有其各自的局限。正确理解和把握经验论和唯理论对了解西方近代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受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一书的影响,我国哲学界对本体论的关注逐步提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我意识才是真正的本体论存在,它构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本体论,把人理解为实践的存在,人通过实践活动影响和改变现实感性世界,从而把哲学本体论从以往的唯心主义、怀疑主义以及旧唯物主义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民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物质主义哲学,而是人民主义哲学。物质主义哲学虽是前苏联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统解读,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意识和革命精神。“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是共产主义哲学,“新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是革命地“改变世界”的人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将其发展到了人民主义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只须确立考察问题的现实基点,而无须设定抽象的逻辑起点。把握人民主义哲学,关键是把握哲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自觉从抽象的物质转向现实的人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12.
13.
本就经济哲学与科学哲学在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不同研究,强调要加强哲学界与经济学界的联系、交流和勾通。  相似文献   

14.
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状况十分令人担忧,除了外部原因,主要在于哲学教育自身.文章认为,应当借助哲学的力量,通过哲学教学改革,重新树立哲学的威望.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就是要回归哲学,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学.  相似文献   

15.
实用主义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哲学流派之一,它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曾被人们称之为美国的"官方哲学”、"美国精神”.实用主义一词来自希腊文"Pragmatism”,是行动、实践的意思.强调行动、实践,注重功效是实用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所以,它又被称为"行动哲学”或"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十分强调实践的伟大作用,把实践的观点看成是自己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并为实践服务的.但这两种哲学表面上重视实践的相似之处抹煞不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6.
老子哲学是政治哲学。老子所关注的对象是社会,而不是自然界。老子的政治哲学包括反对智慧和仁义,无为而治,谨慎地对待战争,主张国与国之间的谦下和友好,“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18.
分析哲学通过对命题意义,即可传达性的强调,以及对康德的先验范畴所进行的语义学改造,实现了对主体性哲学的某种超越。然而,分析哲学虽然否定了作为主体性哲学之前提的关于主客体之间的对立或者人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对立的假定,但却保留了康德哲学中的形式与内容的对立。也就是说,分析哲学对主体性哲学的否定是不彻底的,并没有放弃对绝对确定性的寻求,仍保留有康德哲学的残余,只能说是对主体性哲学的半截子超越。  相似文献   

19.
20.
哲学的本性和功能,在于寻求意义、确立价值、启迪智慧、锻炼思维。西方哲学以“本体——现象”为特征的运思范式,曾不可避免地陷入本体与价值、知识与价值的矛盾困惑之中;中国哲学从总体是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心物合一”的基础上,尝以“本体——工夫”为基本的运思范式,这样,西方哲学曾有过的困惑,中国哲学因其所特有的价值形上学品性而使其得以消解。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哲学是最合乎哲学本性的一种民族性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