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2013—2015年从河南新乡地区5个县市采集玉米小斑病标样,对分离出的413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新乡地区玉米小斑病菌有T、C、S、O等4种生理小种.其中,O小种的分离频率最高,是新乡地区玉米小斑病菌的优势小种,分离频率为56.1%;其次是S小种和T小种;C小种的出现频率最低,分离频率仅为5.1%.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在2013—2015年不同小种的数量在年度间动态变化规律有所差异:O小种群体数量逐渐减少;T小种和S小种群体数量逐年增加;C小种群体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新乡地区玉米小斑病菌优势小种O小种具有不同的致病能力,强致病力菌株出现频率为23.36%,中致病力菌株出现频率为37.98%,弱致病力菌株出现频率为38.66%.  相似文献   

2.
以70%乙醇和1%的次氯酸钠溶液为消毒剂,经过严格的表面消毒,从香樟树的枝、叶和周皮等组织中分离到内生菌21株,其中,真菌11株,细菌10株.分别以樟疫霉、玉米青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黄瓜灰霉病菌、魔芋白绢病菌等9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筛选到一株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  相似文献   

3.
利用基因组DNA纯化试剂盒稳定、快捷地提取单只大型溞(Daphnia magna)基因组DNA.以提取出的DNA为模板,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基因(COI)特异性引物,通过降落PCR技术扩增大型溞COI部分基因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此基因确为大型溞COI部分基因片段,从而证明本研究所提取的线粒体DNA能够...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特定核甘酸片段进行分离。纯化及扩增已成为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过去,人们为了从生物材料中获得某一段特定的DNA(基因)顺序或者进行其顺序分析或鉴定,需要经过非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高粱紫斑病菌、玉米青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和奇亚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对除了奇亚枯萎病菌以外的4种病原真菌抑菌效果较好,抑菌率菌均高于80%,其中对小麦纹枯病菌抑菌效果最好,质量浓度为0.04 g/m L条件下,培养第7天的最大抑制率达到87%.提取物对这4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对不同病菌发挥最大抑制作用的质量浓度和培养时间均不同.  相似文献   

6.
珙桐rbcL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知植物rbcL基因设计引物,以珙桐叶片总DNA为模板,PCR扩增目的DNA片段,克隆入pDM19-T载体.阳性克隆鉴定后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断长为1266 bp,包括1031 bp的编码区序列,编码343个氨基酸;其编码区氨基酸与烟草、菠菜、玉米、甘薯、拟南芥、水稻、葡萄、地钱和葡萄柚等9个物种的同源性94.13%以上,并构建了它们间的亲缘关系树.该基因片断的预测晶体结构与菠菜的最相近,推测Lys86、Lys60、Lys179等残基对酶的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F1减弱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为探针,从建立的玉米cDNA的文库中分离到相应的cDNA克隆.经测序和序列同源分析证明,该cDNA编码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其氨基酸序列与人类、大鼠、牛和鸡等动物肝脏相同基因对应区段的相似性分为为65.7%,63.4%,63.7%和61.2%.  相似文献   

8.
1碱基对改变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间隙区)中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除了基因外,DNA分子中还有许多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存在于基因与基因之间.这些片段不能称为基因,可以将之称为"基因间隙区".因此,这些"基因间隙区"的碱基对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一般不会改变.这些"基因间隙区"虽然不能控制生物基因的表达,但却有个体差异,可用于侦探罪犯或身份鉴定.所以科学家仍然把"基因间隙区"纳入"人类基因组草图".  相似文献   

9.
2010年2月下旬,从南阳市超市购买的苹果中,发现感染皮孔斑点病的病果,从病果上随机采集病斑,经表面消毒后将病斑置于PDA平板上进行病原菌分离.从19个病斑中共分离获得17株形态相同的链格孢属真菌,经单孢纯化后对代表性致病菌株AP-5-3进行病原学鉴定.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及其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分析,将菌株AP-5-3鉴定为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合生长pH为6.5.本文对苹果皮孔斑点病的病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27.下列哪一项陈述最能合理解释基因与蛋白质关系?( ) A.基因是编码蛋白质的DNA片段 B.蛋白质是编码基因的DNA片段 C.基因组成蛋白质 D.蛋白质组成基因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3个代表性的超甜玉米品种为试材,设计了7种种子处理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在早播气温较低的条件下,种子处理对提高超甜玉米种子的田间出苗率、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较低的早春播种,种子处理方法对提高甜玉米种子的田间出苗率、成苗率效果显著,最高可提高田间出苗35.2%;以噻酮、丙酮、氮酮的处理效果最好。本研究中的种子处理方法,与以往的方法比较,具有安全无毒、操作简便的优点,可以更好地指导甜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12.
玉米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盐生环境中,渗透胁迫及离子胁迫对玉米造成直接伤害,但它可以通过稀盐、拒盐和有机物积累等方式来抵御盐胁迫,与根际共生的微生物在玉米而盐胁迫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四个对生玉米自交系双列杂交F1对生频率和单株产量的结果分析 ,认为 :只要F1对生株率达到 5 0 %左右 ,单株产量达到 2 5 0克左右 ,生产上利用对生玉米杂种优势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为主要原料,采用现代酶工程技术生产玉米饮料.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玉米饮料最佳酶解条件,即酶用量0.4%,料水比1:4,时间60min,温度90℃,DE值可达2.76.由该方法生产的玉米饮料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玉米的色、香、味,组织状态均匀,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增灵对玉米发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浓度、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温度等条件下玉米的发芽率、发芽势。结果表明,增灵在用水稀释1000倍时,能较好的提高玉米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说明了适合浓度的增灵处理玉米种子能提高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玉蜀黍尾孢菌引起的玉米灰斑病目前已经发展成一重要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温暖、湿润的地区。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发生规律及抗病机理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玉米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并对玉米灰斑病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荷叶离褶伞摇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摇瓶发酵法对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荷叶离褶伞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为玉米面;最适氮源为麸皮;最适碳氮比为16:1;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面200g/L,蔗糖15g/L,麸皮35g/L,酵母膏1.5 g/L;最适发酵条件:pH值7.0,温度26℃,接种量10%,转速160r/min;稳定生长期为接菌后6-8d.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薏苡设不刈青和刈青一次共两种处理方式,分析其生物产量以及籽实产量之间的差异性.并且分别与传统的饲料玉米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薏苡的生物产量每亩为5054.9kg,墨白一号玉米40O9.6kg和凤引一号玉米3813.6kg.籽实产量,未刈青的薏苡为243.4kg,刈青后的180kg,后者的百籽重明显的超过前者(21:24.6g).又对鲜全株薏苡,青刈玉米的营养分析表明,两者的粗蛋白(7.65:2.58)、粗脂肪(5.02:0.81)、钙(1.57:0.06)、磷(0.32:0.05)无氮浸出物(48.1:20.09)、及粗灰分(9.60:1.99)的百分比含量显著超过后者.  相似文献   

19.
永平府作为清代连接山海关和京师的交通要冲,被誉为“京东第一府”。晚清至民国永平府内主要粮食作物如麦类、稻米类、豆类以及黍粟类、玉米和高梁等作物都呈现出不同的分布区域与特点。而其经济作物的分布如棉花、桑、芝麻以及花生、蓝靛的种植等都分布不一。永平府地域范围并不广袤,但其农作物的地理分布仍受到一定的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毕赤酵母重组菌GS115-Ch—Glu菌种进行发酵脱毒条件的优化,为大规模发酵重组毕赤酵母获得高表达目的蛋白奠定基础。方法:以毕赤酵母重组菌为实验菌株,分别以葡萄糖、乳糖、玉米淀粉、蛋白胨、甘油、玉米淀粉+甘油为碳源,研究不同碳源对菌株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毕赤酵母重组菌的最适碳源为玉米淀粉,最适浓度为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