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的传播是很广泛的,像《关睢》《静鸟》《无衣》《氓》《七月》《硕鼠》《伐檀》等篇,先后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连中学生也能琅琅上口了。但是,《诗经》各篇的题目是如何形成的呢? 比如说,首篇《关睢》,为什么题目叫《关睢》?此诗开头两句是:“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关关”,是鸟的叫声;“睢鸠”,是鸟名,似凫雁。为什么题目不叫“关关”、“睢鸠”或“关关睢鸠”, 而偏偏叫《关睢》?如果从此诗的内容去考虑,  相似文献   

2.
作为《诗经》第一篇、“国风”之首的《关睢》,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对它的解读的形式不谓不多,仅就其主题而言,就有了“赞美说”、“讽谏说”、“爱情说”等诸种说法。本支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内容等不同角度出发,对此三种说法进行了辨驳,从而得出《关睢》主题的新意义,即对“美”的渴望、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3.
(一)《关睢》的主旨 《关睢》,这思之慕之的吟唱,是三千年前歌咏爱情的诗句。在今天,不仅被我们用来比拟美好的爱情,在古代更是倍受青睐。然而,在《诗经》流传的过程中,随着《诗经》经学地位的逐步确立,《关睢》之义也被历代学者多样诠释。  相似文献   

4.
一、《关睢》魅力与后妃之德“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古老的诗歌,已盛传三千余年,无论高雅之士抑或粗俗之辈,几乎均对它特别的厚爱,以致时至今日,仍对读者发挥出无穷的魅力。这魅力从何而来?若问现代读者,恐怕会异口同声地归结于一个“情”字。但古人似乎不像现代人这样多情,他们从诗中所发现的乃是“德”:“《关睢》,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毛诗序》)那么,这后妃究竟用何德来“乡人”“邦国”?按照孔颖达的解释是:“言后妃性行和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毛诗正义》)这种解释在现代读者看来纯系捕风捉影的误解,透读《关睢》,所见者无非对“窈窕淑女”的思念之情,字里行间怎么也找不到“行性和谐”之类的“后妃之德”。但奇怪的是,恰是这种捕风捉影的误解,竟成左右读者长达两千多年的权威性定论。  相似文献   

5.
文章先从婚俗礼乐制度方面否定了《关睢》主题是"求偶婚嫁诗";然后通过原诗字词、语句的具体考释进一步论证了《关睢》的主题是求贤诗而不是婚嫁诗;最后又从《关睢》的分章与表现手法方面进一步加以论证,深化求贤诗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离骚》) 雄鸠,朱熹释为鹘鸠,今人有指为即《诗·关睢》之“睢鸠”,按《方言》:“其大者谓之鳻鸠(即今之班鸠)…其小者或谓之鹘鸠”;而《尔雅·舍人注》则以为“鶌鸠,一名鹘鸠,今之班鸠”,无论其为大为小,均不见比兴之义。说为“睢鸠”者,意谓“睢”为“且”字之讹,即雄鸠。但就《诗》言之如此,则“关关”两字无着;且“古以鸠为匹鸟”,屈原亦不应“恶”之,故亦难通。按《释文》“雄”作“鸠”,《集注》又云:“黄云:‘呼故反’,然则‘鸬’字  相似文献   

7.
《关睢》《伐檀》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主要的表现方法是赋、比、兴。《关睢》描写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的思慕和追求.《伐檀》怒斥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残酷掠夺的罪行.这两首诗都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方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8.
“关关睢鸠”,众所周知是《诗·关睢》的开头一句。对这“关关”如何解释?千百年来的学者注家尽管对《诗经》笺传疏注、注释译解难计其数,各种意见可谓繁杂纷歧,但各家对这“关关”的解释,却是一脉相承,完全一致。《诗》毛传:“和声也”;鲁说:“音声和也”;《玉篇》:“和鸣也”;《广韵》:“二鸟和鸣”;朱熹《集传》:“雌雄相应之和声也”。从明清直到现今的注家学者们,全都毫无例外地接受了传统的解说,只有少数古诗今译本出于韵脚变化的需要,把“关关”译为“对唱”。说法虽然不  相似文献   

9.
“关关”(《诗经·周南·关睢》)与“交交”(《风》中出现三次,《雅》中出现三次)诠义古来并非众口一辞。“关关”,《毛诗正义》:“关关,和声也。”马瑞辰案玉篇“关关,和声也,或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历代对《诗经·关睢》释义的重新梳理为切入点,驳斥了“五四”以来个别学者片面强调《诗》之为“诗”的艺术性,抹煞《诗》之为“经”的历史文化性的狭隘观点,还原了《诗经》作为儒家道德和教化传承工具的历史面目,力图为未来的研究树立更加宽广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关睢》是《诗经》的第一篇,“关关维鸠”几乎成了整部《诗经》的代表,它的地位不可谓之不重要.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即使是这首人人瞩目的诗作,我们对它的了解也还并不那么深入,从名物、主旨到该诗的写作手法,都还有许多不解之处。本文拟从最简单的名物入手,探讨一下有关的问题,以加深对该诗的认识,希望有补于《诗经》研究之伟业。一、说睢鸠孔子在评定《诗》的价值时,把“多识夫鸟兽草木之名”作为一项,可见在当时也不是人人都很通晓的.《关难》第一句里便出现了维鸠这个鸟名,它居然困惑了从古至今的许多学子。也许有人…  相似文献   

12.
《关睢》二章:“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管锥编》卷一考论:《传》、《笺》以“服”与“悠”皆释为“思”,不胜堆床骈拇矣!“悠”作长、远解,亦无不可。何夜之长?其人则远!正复顺理成章。《太平乐府》卷一乔梦符《蟾宫曲寄远》:“饭不沾匙,睡如翻饼。”下旬足以笺“辗转反侧”也(页66)。  相似文献   

13.
勿庸讳言,两性之间的情感是中学生整个感情世界中最敏感、最活跃而又最受压抑的领域。如何使初涉两性情感体验的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利用文学作品教学进行爱情观的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我在教诗经《伐檀》、《硕鼠》时,增加了《关睢》和《静女》。“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追求,自古以来就是天经地义的,无可厚非。但这种爱慕、追求又都是有选择、有条件的,只有“淑女”与“君子”才是好配偶。我教…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确切地说,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历来被尊为重要经典。在整部《诗经》中,至少在全部《国风》中,《关睢》处居要冲,有开宗明义之功。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关睢》关系重大。 我们不妨先听听古贤们的一些评论:  相似文献   

15.
《诗·关睢》“寤寐思服”一句作何训释,前人意见不一,如: 毛亨:“服,思之也。” 郑玄:“服,事也。求贤女而不得,觉寐则思已职事当谁与共之乎?” 孔颖达:“觉寐之中服膺念虑而思之。” 朱熹:“服,犹怀也。” 朱骏声:《诗·关睢》‘寤寐思服’,传‘思之也’。愚按:‘伏而思之也’。” 郑玄不同意毛享的训释,本《尔雅·释诂》文训服为事。服训事,思服则是“思事”或“思职事”,郑却说成“思已职事当谁与共之”,增字为训,辗转迂曲,龃龉不通。孔颖达本王肃之训(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基本原理,以历史文献为据,认真考证辨析《关睢》诗中一些重要词语的注释,探索诗中“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发掘该诗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关睢》所表现的既非”后妃之德”,更非恋爱不成的梦幻,而是一个完整而又圆满,实实在在的恋爱过程。  相似文献   

18.
薛吉辰 《语文知识》2005,(12):14-14
“雎”是形声字,从“且”得声,读作jǖ,在古籍中多用于人名和鸟名。《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是一种水鸟,古时常用来比喻女性。 战国时有两个人,一个叫范雎,也写作“范且”,或误作“范睢”,《战国策》中有他  相似文献   

19.
清代学者钱大昕曾对范雎之“雎”作过考证,他说:“战国,秦汉人多以且为名,读子余切。如穰苴、预且、夏无且、龙且皆是。且旁或加隹,如范雎,唐雎,文殊而音不殊也。”《辞海》对“范雎”也释作“范且”,并指出“范睢”属于误作。同时,许多选有《范雎说秦王》(选自《战国策》)的书,均是作“雎”,而没有作“睢”的。可见是“雎”(ju)而不是“睢”(sui)。  相似文献   

20.
说“得”     
得,会意字,甲骨文的“得”字由“又”和“贝”组合而成,表示用手拿贝,意指有所收获。《玉篇。彳部》:“得,获也。”后来“导”加彳旁,表示行走时有所得。《说文》:“得,行有所得也。”可见,“得”的本义是“得到”、“取得”、“获得”。如《易·乾》:“知得而不知丧。”《诗经·周南·关睢》:“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