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重庆市近年来重视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确立了城乡学前教育全面均衡普及的改革理念与目标,并通过健全与完善体制机制,如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并将经费向农村倾斜、建立弱势群体学前教育免费制度、大力加强公办园建设、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改革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实施规范化与优质化并行的学前教育工程等,极大地促进了城乡学前教育均衡普及,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与质量提高。这些改革探索与经验对我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各级政府应以农村学前教育普及为重点,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坚持公益与公平原则,从农村到城市分期分批建设公办幼儿园,同时推行弱势群体幼儿免费学前教育,不断扩大普惠性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实现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普及。  相似文献   

2.
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前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和基础。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日益显著,不公平状况日益严峻,集中表现在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和结果不公平。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缺乏监管是造成城乡学前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为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发展差异,应大力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普及,尽快满足广大农村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基本权利,促进城乡学前教育起点的公平;改革城乡学前教育人力和物力资源配置机制,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水平和办园条件,确保城乡学前教育过程的公平;加强农村幼儿园课程和教育质量的监管,提高农村幼儿入学准备的质量,保障城乡学前教育结果的公平。  相似文献   

3.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机制,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加强对城乡教育关系问题的研究。城乡教育关系作为一种制度,是指政府在对待和处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问题时所作的一种制度安排。根据制度本身的构成要素,城乡教育关系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在回顾我国城乡教育关系类型演变的基础上,未来城乡教育关系应该定位在目标一致、保障一体、结果均衡上。  相似文献   

4.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弱势儿童学前教育扶助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维护弱势儿童教育权利,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和健康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采取多种扶助政策保障弱势儿童享有平等的学前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研究发现,国际弱势儿童学前教育扶助政策主要特点有:1.立法明确并保障弱势儿童享有平等的学前教育权利;2.强化政府扶助弱势儿童学前教育的主导责任;3.坚持公平导向的财政投入原则,优先扶助弱势儿童;4.以公办学前教育为主体确保弱势儿童获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5.建立多种扶助制度,为弱势儿童提供免减和有资助的学前教育;6.依托国家专项行动计划优先发展弱势儿童学前教育.国际政策与经验对于我国制定和完善弱势儿童教育扶助政策,进而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宁波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设计(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宁波的学前教育发展表现出高普及率背景下的教育质量相对滑坡、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以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宁波现行教育体制对学前教育事业性质定位模糊,政府责任不清,财政、人事及管理制度不合理所致。依据当前公共服务领域改革的趋势,宁波市政府在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质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政府责任,着力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等原则的指导下,试图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益;通过完善管理服务体制,提升区域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在广泛调研与实践考察的基础上,宁波市政府重新设计了一整套学前教育发展制度,其中主要包括园舍建设制度、学前教育机构举办制度、财政经费投入制度、收费与财务管理制度、教师聘用管理制度、教师待遇保障制度、教师培养发展制度、教育管理与服务制度等,并以《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形式正式印发。宁波市所辖的11个县级政府依据这一文件精神与指示,分别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以园舍建设、经费保障、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四大工程为抓手,纷纷制订了具体的贯彻办法并组织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各县级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明确...  相似文献   

6.
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学前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处于弱势地位。与城市学前教育相比,农村学前教育在教育资源配置、受教育机会、专业师资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国家可以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加大对农村幼教的投入,构建一体化学前教育管理系统,促使城镇幼儿园向农村幼儿园提供更多支援和帮助,开发适合农村幼儿发展的幼儿园教材,改变农村学前教育的弱势地位,从而促进农村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改革是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结构失调主要表现为:幼儿园公弱民强、数量失调,民办园公办园公平竞争的环境失调,群众的学前教育需求与学前教育资源的供需失调,生源结构与幼儿园结构失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前教育发展失调。为此,应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扩大公办园数量;通过明确公办园和民办园各自的定位,加强分类管理,建立公办园民办园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建立完善公共财政扶持民办园的机制;坚持分阶段、分地区和城乡三个一体化统筹推进区域和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广东省为个案,通过文献分析和统计数据的比较,本研究发现:分级办学制的实行是导致或加剧城乡学前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学前教育投入制度、幼儿园等级制度和城乡规划双轨等方面.为此,必须遵循城乡学前教育共同发展的思路,对农村学前教育适度倾斜,改革等级评估制度,才能消除学前教育发展的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改革是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结构失调主要表现为:幼儿园"公弱民强"、数量失调,民办园公办园公平竞争的环境失调,群众的学前教育需求与学前教育资源的供需失调,生源结构与幼儿园结构失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前教育发展失调.为此,应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扩大公办园数量;通过明确公办园和民办园各自的定位,加强分类管理,建立公办园民办园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建立完善公共财政扶持民办园的机制;坚持分阶段、分地区和城乡"三个一体化"统筹推进区域和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探讨城乡教育关系的演变.以及城乡教育模式陷入“离农”与“为农”两难困境的历史成因。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和而不同”的现实定位,促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在学前教育政策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发展。文章基于政策变迁的视角,梳理学前教育“社区化”的政策嬗变,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以合理布局等为主要内容的孕育萌芽阶段(1978—1995年)、关注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初步发展阶段(1996—2009年)和聚焦“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巩固完善阶段(2010年至今)。虽然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政策体系仍有完善的空间,多部门协调合作、建立长期有效的发展机制、细化短期发展目标将会成为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政策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路径的选择需要考虑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选择具有操作性强、能平衡当下发展与未来发展、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路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理论路径有资本路径、制度路径、专业发展路径;现实中主要采用城乡交流、资源整合、政府主导与专家参与、发展非正规学前教育机构等路径。达到优化、合理的农村学前教育路径,需要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综合应用多种路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结构性失调现象,其具体表现为:幼儿园公弱民强、数量失调,民办园与公办园公平竞争的环境失调,群众学前教育需求与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失调,生源结构与幼儿园结构失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前教育发展失调。为此,我国应逐步完善全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扩大公办园数量,建立公办园与民办园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扶持民办园的机制;同时,坚持分阶段、分地区和城乡三个一体化,推进区域和城乡学前教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备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势在必行。从历史经验看,以底线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可行的选择。为此,本文论述底线公平视角下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主要特征和必需的制度保障。研究者认为,构建底线公平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必须解决现行制度设计的二元化和碎片化问题,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学前教育政策体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全面调整学前教育财政支出结构;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结构,坚持学前教育复合式供给机制改革;以民生为导向,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和科学的奖惩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和学前班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对待,按照小学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的错误做法。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老问题。但最近六七年来由于学前教育市场化的推波助澜,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蔓延城乡,正在成为一个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关系着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质量,关系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前途.与美国相比,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在目标上追求全才与塑造,在实施上追求完成任务、达到规定,在评价上追求完美与标准,重结果轻过程,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参与教育实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削弱了教育实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不利于高素质准幼儿教师的培养.我国与美国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上的诸多差异主要受到两国不同社会文化传统、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应借鉴美国相关举措,在建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目标时兼顾“社会实用”与“个人发展”,明确培养目标;在建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内容时赋予高校发展更大的自主性,提高课程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发挥整合理念,加强实践课程与教师资格制度的契合与连接;坚持系统观,完善和实施与实践课程相关的其他配套标准,建立幼儿教师教育标准及权威鉴定机构,完善实践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从制度层面保障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比较制度分析"的基本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推进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宽阔的思维进路和科学的研究范式。在历史的时空维度上,探究中国学前教育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剖析制度间跨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洞察改革背后多方主体的利益博弈,可以揭示城乡学前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深层根源。从政府主导的外生性规制向参与人共生的内生性创新变革,防范制度内卷、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弥合制度堕距、全方位协力促均衡,是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建成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石,但社会和经济结构的二元化造成了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城乡差异日益明显。为了打破体制机制瓶颈,政府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在推动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履职、管理体制构建、财政体制优化、公民办园和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明显的城区偏向。城乡二元结构和权力配置失衡(责任重心偏低、权责不对等、分级办学和权责回路封闭)是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中政府履职差异的原因。为此,政府亟需明确主导责任、提高责任主体重心、匹配财权和事权、消除办学等级制和缩短权责回路,以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9.
颜磊  何斌 《学前教育》2009,(7):63-65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教委提出了与本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定位相适应的学前教育发展思路,学前教育事业在“政府引导、合理布局、多元发展、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思想指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确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方向,培育了一支爱岗敬业、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保教队伍,拥有了一批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2008年“《纲要》走进朝阳”的开放活动中,朝阳区在展现本区名园风貌的同时,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获得了广泛好评。本刊此次选摘部分经验,以分享,以交流。  相似文献   

20.
弱势学校问题是教育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我国弱势学校缺乏一套良好的评估与扶助机制.而美国各州在对弱势学校的鉴定、评估、扶助方面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制度,这对我国弱势学校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