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惜分文集(三卷本)》出版暨庆贺甘惜分教授96岁华诞研讨会4月1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甘惜分教授是中国著名新闻理论家,中国新闻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38年奔赴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八路军120师政治部任高级干部学习班政治教员和政策研究员、新华社任记者和编辑,1949年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  相似文献   

2.
简析当前我国新闻理论教材的主要结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说来,最能代表理论新闻学体系结构的是新闻理论教材.教材是研究成果的累积与凝结.进入新时期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甘惜分教授1982年出版的<新闻理论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部新闻理论教材),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2008年出版的<新闻理论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国内出版的新闻理论教材大概有六七十种,我们不可能对所有这些教材都进行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童兵 《新闻爱好者》2015,(3):5-10,1
!近期颐之年的甘惜分先生曾经半生戎马、半生书斋,其丰富的革命和教育!实践经历,为中国新闻学研究与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甘惜分以高昂的政治热情、无畏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不倦的工作干劲,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闻学教学、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的事业之中,致力于中国新闻学!!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新闻专业人才。甘惜分教授主持和指!导舆论研究所近30年,是中国现代舆情调查和研究的开拓者。他领导实施的多!!次调查结果曾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重视。著名的“首都知名人士龙!!年展望”调查及其发现,成为至今最有影响力的舆论调查和研判的成功项目。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0月底举行了一次学术报告会,探讨如何深化我国的新闻改革问题。甘惜分教授在“关于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体制改革的设想”论文中指出,要改变几个传统的新闻观念,并提出几项建议。教师程曼丽介绍、分析了苏联新闻界近年来的改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7,(1)
何微先生是中国当代新闻学理论巨擘,是与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王中先生、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甘惜分先生等齐名的新闻思想家。他有着早年接受史学教育的深厚根底,有着数十年的新闻工作实践,有着参加革命斗争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军事辩证法的积累,有...  相似文献   

6.
在甘惜分老师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写点什么来纪念导师呢?我翻看与老师交往的一些物品.找到了他当年题赠的几帧字幅,又看了收入《甘惜分文集》中的他的一些书法作品,禁不住思绪连连,心生感慨,顿时找到了要写的题目。  相似文献   

7.
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原理和舆论监督的原理,任何党派、团体、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接受党报批评同级党委问题50多年来一直是学术舆论监督的敏感的问题,《新闻知识》2004年第五期刊发的一篇访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名教授甘惜分的专访中,甘惜分教授认为党报批评同级党委没有什么不好。看了这  相似文献   

8.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16,(4):36
他从战火中走来,经历了旧时的苦难,也经历了新中国的风云;从记者到教师,他把探寻真理当作毕生的追求;他反对别人称自己为"泰斗",自认只是一个执著的新闻规律探索者。本期传媒骄子刊发《甘惜分:不唯书的书生》,纪念和缅怀1月8日逝世的著名新闻教育家、新闻理论家甘惜分先生。当前,面对媒体整合的大势所趋,广播与广播人  相似文献   

9.
2005年11月2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甘惜分的学子和学孙,以及新闻学界、业界的人士约80人欢聚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与他们90岁的老师甘惜分一起庆贺他从事新闻教育50周年暨90华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校党委书记程天权为甘老寿辰送来了花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一兵代表学校致词,恭祝甘教授四喜临门:从事新闻教育50周年、从事新闻事业60周年、参加革命68周年以及人生90大寿。会议由甘老师的弟子喻国明主持,他的学生们深情回忆了他们与甘老师的师生友谊和自己学术成长的经历。童兵教授代表“甘门”弟子宣读了祝福甘老…  相似文献   

10.
六月二十四日北京—深圳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主持召开的’1993中文传播研究暨教育研讨会将在本月末举行。这是海内外华人传播学者的一次盛会。我和大陆另外十几名学者应邀参加。上午在新闻所接待韩国汉城大学传播学教授康贤斗以后,即奔首都机场。同行者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的新闻理论家甘惜分、新闻史学家方汉奇,还有人大新闻学院院长何梓华教授和中国新闻学院沈如钢教授。飞抵深圳后,又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宁树藩教授、刘海贵副教授,以及武汉大学的李进才、吴高福、樊凡三位会合。  相似文献   

11.
老兵新传     
6月,在北京一个清风沉醉的夜晚,我们沿着车水马龙的美术馆后街,送甘惜分老人回家。他今年已经77岁。但是,看他步履匆匆的身影,听他不知疲倦的谈笑风生,我们感到,甘惜分,这位新中国新闻界的耆宿,仿佛和我们一样有一颗不老的心。甘惜分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尽管已离休多年,但整个身心,仍然扑在新闻事业上。1980年他虽已年近古稀,仍热情满怀地组建了中国的第一家舆论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后来又应邀担任《新闻学大辞典》一书的主编。我们来京,就是为了和  相似文献   

12.
正辞典之为"典",在于其系统、海量、精典、多维的成书特点及其对于学科发展的标杆意义。正如甘惜分教授所说的那样,当一门学科逐渐成熟时。便应有一种辞典作为它阶段性的研究总结,成为这一学科的知识总汇。2014年9月30日,甘惜分、方汉奇等30多位新闻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新闻传播大辞典》出版座谈会,围绕我国辞书编撰与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历程以及该辞典的成书特点、价值等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2015,(2):2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新闻传播学大辞典》近日由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辞典不仅大幅更新了1993年版的《新闻学大辞典》,首次集纳了传播学的成果。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维客、威客、闪客、微博、微信、移动终端以及媒介融合等新闻传播学科最前沿研究成果都囊括其中。辞典历经6年多编纂,由两位中国著名新闻教育家99岁的甘惜分和88岁的方汉奇教授担任顾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童兵教授、  相似文献   

14.
贾亦凡  陈斌 《新闻窗》2010,(2):28-32,20
近日.重读著名学者甘惜分教授的名著《新闻理论基础》,颇有感慨。关于新闻真实性问题,甘惜分教授认为:“每条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必须是完全真实可靠的。”在他看来,“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新闻理论基础》121页)或许,在甘教授那个年代,做到这一点的确不难,但在今天的新闻界,却是天下第一难!本刊评选“年度假新闻”九年.但新闻打假依然长路漫漫。  相似文献   

15.
甘惜分是我国党报理论体系的构建者,为我国新闻学的发展和教学开拓了道路,正如徐培汀教授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新闻学与传播学》一书中所说,“甘惜分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学家”。①该书提出“甘惜分新闻思想”的概念,认为甘先生在新闻学领域具有显著成就和重要影响,奠定了我国党报新闻学的论证模式。(一)党报思想与理论体系的构建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革命报刊规律时,吸取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党报思想精华,确立了报纸的阶级性和党报的政治性、党性、真实性、组织性、战斗性和群众性的重要办报原则,到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2001年9月,以赛亚·伯林的《俄国思想家》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第一次被引进到中国,收录在由刘东教授主编的"人文与社会译丛"丛书中。近十  相似文献   

17.
甘惜分老师是我博士生导师童兵老师的博士生导师,童老师是中国新闻学第一个博士,我又是童老师众多博士生中的开门弟子。所以《新闻爱好者》杂志的施宇老友向我约稿时,提出要我写一点如何继承和发扬甘老的学风是理所当然的。当然在我看来,由甘老的大弟子童兵老师和清华大学刘建明老师撰文最为合适。如果我也来写,那我多少有几点犯难:其一,我研究的是美国等欧美国家新闻传播事业,恰恰不擅长研究中国;其二,作为“长孙”,登门甘老家或在人  相似文献   

18.
我院甘惜分、方汉奇、喻国明教授金长城传媒奖·共和国60年传媒影响力人物称号2009年12月4-5日,中国传媒大会2009年会在北京万豪酒店-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主办单位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甘惜分教授的百岁华诞。很感谢《新闻爱好者》为此编发专辑并向我约稿。甘老是我的硕博导师郑保卫教授和博士后导师童兵教授的导师,按受教辈分,他是我的“师爷”。甘老的经历,各位读者通过一些论著想必都已有所了解,本期专辑中童兵老师等的文章中也有介绍,所以本文不再赘述。《新闻爱好者》编辑部主任施宇在向我约稿时,希望我结合自己与甘老的交往经历,谈谈一个青年学子心目中的前辈。这正合吾意。  相似文献   

20.
甘惜分先生1916年生于四川省邻水县,今年是甘惜分教授90周年寿诞。甘惜分于1938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开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抗日期间他在晋西北党校工作担任政治教员和政策研究员。1946年后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做过记者和编辑,任新华通讯社绥蒙分社记者,参加《绥蒙日报》的创办工作。1947年任新华社晋绥分社编辑。1949年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中文系新闻专业副教授,从此开始转向新闻学教育和新闻学理论研究,至今已经50余年。此后,在1958年的院系调整时,甘惜分随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