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教材标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主题图)师:小朋友们去过这个地方吗?师:看一看,这里有你喜欢的游戏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动手做(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七巧板的组成,会用七巧板拼出一些简单的图形。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做.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数学教学首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拜读了文[1]后,感触颇深:作为课堂数学教学的主要传播媒介——数学教学语言,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动脉,对辅导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就新型课堂语言设计作了一次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设计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一务有效的教学思路。“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获得灵活的数学知识和高层次的问题解决能力。以“问题解决”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以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组织课程内容,使数学学习与具体问题解决过程相一致,为实现数学课程目标提供了一种动态、融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提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数学教学的面貌,改变数学学习的方式,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剧围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从而自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更快更好地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一句话:“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具体到教学操作就有一个问题:教师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先看一个青年骨干教师上“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91—92页)一课的片断。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第十一册[教学过程]一、现场调研设计意图:因为这堂单元复习课是借班上课,对学生原有基础一无所知,故上课一开始就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为针对性地复习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当前,改革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亮点。所谓“开放”数学教学,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其目标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行获取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数学教学基本上以“接受式”为主,后来“启发式”有所发展,近来人们认识到“活动式”教学的重要性,而美国的数学教学一贯重视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发现,对学习过程的体验^[1].下面,我们以“众数、中位数”教学为例说明中美两种不同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文[1]指出“研究性题材已露脸高考”,并呼吁“让研究性学习走进高三数学课堂”.本文通过对由一个平凡的等式到数学奥林匹克问题的创造过程的思维揭露,提倡奥林匹克数学也要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过程]一、揭示面积的意义1.课件出示大小不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图。师:这都是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在这三个封闭图形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陈晓明 《广西教育》2007,(7A):71-72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学数学就是“做数学”。所谓“做数学”,即把数学课堂教学设置成一种活动,它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有意义的学习一定要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的且有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的自然语言逐步抽象到形成的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新教材特别重视情景问题的创设,把它视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实践教学与综合运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要求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规律,并根据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有效沟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一些玩具,大家看看(出示标有价格的实物玩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徐中春 《考试周刊》2011,(86):99-100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7—48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相似文献   

18.
初中阶段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对于将来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据调查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会比较差,可见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新教材大纲明确指出“现代技术的使用将会深刻地影响数学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的改变”,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时代的来临,正在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教育技术的更新也更新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了解数学背景,获得数学经验,而数学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实际操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采用"诱思教学"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诱思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诱思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思想由“学习数学”向“研究数学”转变,自觉克服学生学习中的思维障碍,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得到主动、生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