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安<何>所……”是文言文中表疑问的固定格式。从语法角度分析,当属句子谓语部分的浓缩倒装。在句子谓语部分的主谓短语中,“所”字结构作主语,“安”作谓语。等于说,“所……者(为)安。”如下例:信义安所见乎?(《苏武》)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安所……”格式,与“沛公安在”一类宾语前置句式不同。宾语前置是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的一种语言现象,一般有三种情况:(一)否定句代词作宾语;(二)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三)用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学语法新编》(庄文中〈在《动词谓语句》的第五种句式“主语+‘动+补’中,讲到“谓语由‘动+补’的动词短语充当。”举“⑥树叶‖绿〈得可爱〉。(巴金《鸟的天堂》)为例。该书将谓语“绿〈得可爱〉”理解为“动+补”的动词短语充当,是错误的。一、这样讲,就与该书紧接着的一节《形容词谓语句》中的(三)主语+“形+补”的例“⑦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朱自清《春》)(?)矛盾,使人无所适从。二、“树叶‖绿〈得可爱〉。”句中的“绿”应是形容词,不是动词。“绿”的后边没有动态助词,也不能加动态助词“着、了、过”。“绿”后没有趋向动词,也没有带宾语,“绿”没有动词的特点。“绿”前可以加程度副词“更”、“越发”等把“绿”看作形容词才是正确的。“树叶  相似文献   

3.
李德花 《学子》2013,(10):52
宾语前置句既是文言文倒装句教学和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帮助学生掌握,下面对其类型和规律作以概括总结。【规律一】疑问代词+动词或介词。文言文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要置于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类疑问代词主要有"谁""、孰""、奚""、曷"、"安"等。例如:⑴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⑵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相似文献   

4.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看两个例句:①谁?就是范灵芝那个流氓吗?(华宏仪《汉语词组》)②人家见他放牛,就叫他牛郎.(《〈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问答》在例①中,“范灵芝那个流氓”华老师认为是“复指词组”。在例②中,《提要》说“他牛郎是双宾语。于是有人问:认为“范灵芝那个流氓”是复指短语,是对的;“他”和“牛郎”也同指一个人,共同充当“叫”的宾语,为什么不可以叫“复指短语”呢?这个问题很有意义.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复指短语作宾语和这类双宾语的区别.这里的双宾语,其谓语一般是“叫”、“称”一类的动词,双宾语一般表称谓。例如:  相似文献   

5.
(一) 共宾结构是指两个动词共用一个宾语的语言形式。共宾结构中的两个动词一般由“而”联接,构成连动短语;共宾结构中的宾语,则往往由指示代词“之”充当。例如: 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腕、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例①中“得而腊之”为共宾结构,“得而腊”是由“而”联接两个动词所构成的连动短语,“之”乃动词“得”、  相似文献   

6.
《马氏文通》动词系统中的“坐动”、“散动”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氏文通》的“坐动”,指充当了谓语的动词;“散动”,指充当了主语、宾语、表语、介词的宾语、定语的动词。二者的划分标准是动词在句法结构中的功能。这种划分揭示了汉语动词既可以充当谓语,又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句法成分这一特点。因而《马氏文通》“坐动”、“散动”的提出对研究汉语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多功能性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四、代词宾语前置,为什么要限定为必须用了“不、未、毋(无)、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呢?答: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是:“否定词+代词宾语+述语动词”。所谓否定词是指在句中表示否定义的词,在词性上包括三类:表示否定的动词、副词和代词,其中只有“不”、“未”、“毋”(无)、“莫”可以用于这种宾语前置格式。下面一一分析。1.动词中表示否定义的是“无”,意义为“没有”,与动词“有”相对,能带名词或代词宾语。但是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前面必有状语否定词,而“无”在句中只能以述语身分与代词组成述宾结构,不能同时兼任表否定的状语,所以它…  相似文献   

8.
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不是宾语前置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这些特殊的词序中最突出的是宾语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之前。这样的条件有三个:一是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三是宾语用代词复指时前置。这一类的特点是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放在动词前面。但电大现行教材的一种观点认为,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这宾语也必须置于动词之前。就是说,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也是宾语前置的条件。(见朱振家先生主编的《简明古代汉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56-257…  相似文献   

9.
“是”在《论语》中,共出现60次,其中用作指示代词52次,用作形容词2次,作为词素与“故”、“以”、“用”结合而成复合连词,是以、是故、是用了6次,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一、指示代词的“是” “是”作为近指代词,可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充当主语和宾语时,有指示兼称代作用,充当定语时,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是指宾语在动词或介词之前的句法现象。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现将注意点分述如下:一、在否定句里代词宾语前置如果否定副词是: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而代词宾语是:余、吾、我、汝、尔、之等,宾语一般前置。但是要注意:如果否定句中的动词谓语前面有“能、肯、敢、尝”等能愿动词或副词,代词宾语还要放在能愿动词或副词的前面。还有就是否定副词必须是直接放在代词宾语前面的,宾语才可以前置;如果句中虽有否定副词,但不是直接放在代词宾语前面,宾语就不能前置。例如:(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相似文献   

11.
代词“之”在文言文中常充当动词的宾语,指代某一具体的人或事物,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如. ①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②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通常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疑问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或宾语由“是”、“之”复指并提前等,唯有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无条件前置。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在古文中的出现频率相当高,所以对它进行探讨和分析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以”的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一)为达到强调目的而将“以”的宾语前置。当名词或数词充当介词“以”的宾语时,这个  相似文献   

13.
一、名词后紧挨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1)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这两句中的名词“蹄”和“名”都紧挨代词宾语“之”,且构成了动宾关系,由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分别翻译为“用蹄子踢”和“命名”。二、两个名词连用,在构成主谓、动宾和动补短语的条件下,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4.
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不仅可以充当谓语动词的宾语,也可以充当介词的宾语,因此就出现了"介词 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相似文献   

15.
名词和代词是汉语中最常充当宾语的两种词类,本文选取了113个常用的单音动词,从历时角度考察了它们带名词宾语和带代词宾语的变化情况。文章主要对名词和代词的下位类型充当宾语的情况进行了详尽地讨论,通过数据对比找到了一条名词宾语和代词宾语历时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6.
〈五〉介词词组介词在句子中起介绍作用,它可以把代词、名词、名词性词组或其它类名词化了的词,介绍给动词.介词和它介绍的对象组成介宾词组,(它介绍的对象叫介词宾语)在句子中充当一个成分.介词词组一般只能作状语或补语.古汉语最常见的介词是"以"和"于(于)".介词"以"和它的宾语一起修饰谓语,说明动作的条件、凭借.例如: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某些及物动词的宾语后面还需要有一个补足语,意思才完整,宾语和它的补足语构成复合宾语。而复合宾语的第一部分通常由名词或代词充当,第二部分表示第一部分的名词或代词发出的动作或身份、特征等,称为宾语补足语。常见的宾语补足语有八种形式:1.许多动词可跟"宾语+to do…"构成句子,句中的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否定形式为"动词+宾语+not to do…"。例如: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讲解 1、及物动词+句子→I know that the man is a policeman. 主句 引导词 从句 2、概念:在句中担当宾语的从句叫宾语从句.可作动词宾语,也可做介词宾语. eg,Iknow that the man isa policeman.(动词宾语) Miss Zhang is angry at what you said.(介词宾语) 3、注意三点:1)、连词和代词选择2)、语序3)、时态 二、宾语从句的引导词 1.陈述句充当宾语从句时,用that引导,that无词义,在口语或非正式文体中常省略. 如:My teacher said (that)I wasa good boy. She doesn't know (that) she is seriously ill. 2.当由一般疑问句充当宾语从句时,用if或whether引导,意为“是否”.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何+V”中“何”字功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例,对古汉语“何+V”结构中的“何”字性质加以研究分析,界定“何”字为疑问代词,而不作疑问副词,解决了把词性与句子成分错误关联的问题。遵循古汉语语法规则,探讨了判断“何+V”结构中“何”是前置宾语还是状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一、从主谓句说起主谓句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强调 :A 主语是陈述的对象 ,就文言文而言 ,常用名词、代词充当。B 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 ,回答主语“怎么样” ,就文言文而言 ,常用动词、形容词来充当。C 宾语是谓语动词涉及的对象 ,就文言文而言 ,常用名词、代词来充当。D 状语是修饰、限制谓语的 ,就文言文而言 ,常用介词短语、副词来充当。二、确定主语及其相应实词的含义主语的位置常位于一句话的开头 ,且大都由名词、代词充当 ,确定主语一般来说比较容易 ,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A 人名的简称 ,字的简称。有些古人的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