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同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事件。女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事件主要有学习压力事件、就业压力事件、人际交往压力事件、生活适应压力事件、经济压力事件和婚恋压力事件六类。女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的方式可以分为情绪应对、主动认知、主动行为和回避应对四种。教育女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时应该考虑四个方面:深入了解女大学生发展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策略、重点培养女大学生的"韧性"以及引导女大学生发挥情绪应对策略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探讨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安徽某高职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解亚宁编制的建议应对方式问卷对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要明显地高于非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远低于非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状态焦虑与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的其它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特质焦虑与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和其它因子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消极应对对焦虑总分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因此应重视对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开展基于情绪调适、应对方式、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训练,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时代,远程办公模式作为新的办公模式日益盛行,高度自主性的远程办公情境使得自我领导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尽管个体在远程办公情境下具有丰富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消极情绪体验,但目前研究缺乏对远程办公者情绪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激励的关注。基于自我领导和远程办公相关文献,构建远程办公情境下的情绪自我领导理论,就是要解决在远程办公情境下如何提升个体的情绪自我领导力,以及如何利用情绪自我领导的行为选择策略、情感体验策略和认知调整策略,以帮助个体管理和应对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最终产生积极的情感类结果与绩效类结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个体在经历生活中的事件时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并产生情绪事件记忆.对情绪事件的回忆是儿童自传体记忆中的重要部分.由于儿童还不能连贯地对情绪事件进行.叙述,他们早期的自传体记忆通常是在亲子间共同回忆往事的情境下建构起来的.同时,压力事件作为情绪事件中的一部分,对儿童的处理策略及情绪健康都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儿童情绪事件记忆中存在的性别和文化差异以及儿童对压力事件的回忆这两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有效性对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深入访谈法,构建了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初步模型;并通过对问卷调查所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初步模型进行修正和验证,最终构建了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二阶七因素模型。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可分为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可分为寻求支持与帮助、认知与行为应对、注意转移、情感表露,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则分为消极设想、表达抑制、外部发泄。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教师应对压力时既使用问题解决应对,也使用情绪定向应对,但以问题解决定向应对为主;不同情境中应对方式使用频率存在一定差异;性别、教龄和所在地区对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影响;部分教师职业压力应对存在知行不一致的现象;当前教师职业压力应对可分为"强问题应对""问题应对与情绪应对并重"和"弱反应"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悲伤情绪的积极调节及其对震后心理援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积极情绪在悲伤调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积极情绪能降低悲伤情绪体验,抵消悲伤情绪的损害效果,恢复心理资源.成分操作理论、创伤后成长理论和压力应对理论分别解释了慢性悲伤背景下积极情绪产生的原因.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考虑悲伤问卷的改进,积极情绪的区分以及临床面谈策略选择等问题.此外,提出了对震后心理援助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ASLE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湖南某大学具有留守经历的1787名大学生、具有流动经历的1160名大学生和3823名常态大学生进行测量,比较他们的心理状况,结果发现: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均分显著高于流动经历和常态大学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以及与父母关系的均分显著低于流动经历和常态大学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其中人际关系、健康适应、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学习压力因子可有效预测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数据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基于利益诉求的集群行为情境范式,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考察不同群际互动方式下大学生集群行为,同时结合大学生压力情况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良好有效的沟通方式较之不良的沟通方式能够显著降低群体愤怒情绪和群体行为意愿,但对于群体认同以及群体效能的影响尚未达到显著;大学生所承受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著影响网络群体行为意愿,也就是压力越大,网络群体行为意愿越强。在此基础上,也提出若干应对策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初中教师在不同职业压力情境下其应对策略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教师在面对压力时寻求相应的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结果表明,教师的应对策略具有跨情境性;教师的应对策略和情境间有交互作用;一般教育效能感对十种应对策略均无显著预测作用,个人教学效能感对积极评价、情绪宣泄、计划解决、回避、自我调控、接受责任和忽视七种策略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龚雨玲 《教师》2010,(2):10-11
本研究以湖南体育职业学院2008级612名大学新生为测试对象,采用大学生压力应对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新生压力应对策略主要以积极应对为主,哨极应对策略使用相对较少;高职院校新生在应对策略运用中无显著性别差异,男女大学生主要以直接应对、计划应对等积极的应对策略为主,相对较少采用间接应对、逃避等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策略;高职院校新生压力应对策略在班级、不同专业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湖南体育职业学院2008级612名大学新生为测试对象,采用大学生压力应对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新生压力应对策略主要以积极应对为主,消极应对策略使用相对较少;高职院校新生在应对策略运用中无显著性别差异,男女大学生主要以直接应对、计划应对等积极的应对策略为主,相对较少采用间接应对、逃避等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策略;高职院校新生压力应对策略在班级、不同专业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2×2×3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不同情绪应对策略(寻求积极体验和分散注意)在不同情境(可控和不可控)下,对压力心理反应(情绪反应和压力感受)的影响。被试为大学本科生48人,每个被试在不同情境的三个实验阶段(基线期、应激期和干预期)分别测量一次。结果发现:(1)实验所用的瑞文推理测验任务成功地诱发了被试的压力感,设计的不同情境的确使被试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可控性。(2)与分散注意策略相比,寻求积极体验策略在应对压力的心理反应上更具优势,能够使正性情绪的增加、以及负性情绪和压力感受的减少显著超过基线水平。(3)情境可控性对情绪应对策略的效果起着调节作用,寻求积极体验策略在不可控的压力情境下更有利于个体缓解压力。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80):163-164
通过对学生公寓1050名舍长的调查结果显示,咸阳职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情绪表现以积极情绪为主,人际关系良好,应对方式积极,但也存在一定的心理危机问题。今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在进一步加强学生人际交往指导、注重建立积极应对方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同时重点关注和帮扶特殊群体,以提升我院心理健康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将应激情境与应对策略结合起来对高职大学生应对风格的基本情况采用应对风格问卷进行调查。在336名高职大学生中,应对风格灵活与异常类的个体较少。问题与情绪类的个体较多;男生中最多的是问题类应对风格,女生中最多的是情绪类应对风格;不同年级与专业的高职大学生应对风格的差别不大,三个年级在应对风格的四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理科学生与文科学生相比。倾向于在不同情境下采取问题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消极情绪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的重点课题之一。文章从大学生的情绪特征、大学生情绪的影响及危害,以及以往大学生消极情绪的研究状况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有关大学生消极情绪的研究情况,并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消极情绪这一现状,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加强校园管理、建立心理健康中心、完善学校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降低大学生的消极情绪,促进其积极情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简易初中生应对方式自陈量表》为工具对甘肃三个地区随机抽取的三所初级中学二年级学生共536人进行的测验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应对方式以主动型为主、被动型为辅.六种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依次是改变认知积极评价、求助、吸取经验与直接行动、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否认与忍耐、幻想.主动型应对方式在挫折与冲突情境下的使用高于压力与变化情境下的使用,而被动型应对方式在变化情境下的使用高于挫折、冲突与压力情境下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大学生应激应对问卷,对1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生活事件压力源的前两位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一类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和其他因子上得分均高于三类学生;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大部分首选是解决问题和幻想,并且心理状态越好,则更少地使用退避和自责等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情绪调节策略对情绪类型与延迟满足关系影响,采用两种不同情绪类型的视频短片启动大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比较两种条件下使用认知重评策略与表达抑制策略对紧随其后的延迟满足任务成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积极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组延迟满足得分差异不显著;消极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组延迟满足任务得分显著高于表达抑制组。结论:认知重评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消极情绪对延迟满足表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84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来探讨不同学业压力情境下,中学生的应对策略是否存在差异。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在应对正负两类性质压力时都倾向于采用适应性的应对策略;在不同性质的压力情境下中学生的应对策略存在人口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