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情绪调节量表,对107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积极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大部分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一般自我效能感不只对情绪调节能力发挥直接影响作用,而且通过积极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情绪调节策略对情绪类型与延迟满足关系影响,采用两种不同情绪类型的视频短片启动大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比较两种条件下使用认知重评策略与表达抑制策略对紧随其后的延迟满足任务成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积极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组延迟满足得分差异不显著;消极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组延迟满足任务得分显著高于表达抑制组。结论:认知重评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消极情绪对延迟满足表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情绪调节效能感量表》和《抑郁量表》对1108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青少年自尊对抑郁症状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效能感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①自尊、情绪调节效能感与抑郁三者相关非常显著:②自尊、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可显著预测青少年的抑郁症状;③自尊对抑郁的影响部分是通过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发挥作用的。结论:自尊不仅可以直接缓解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还会间接通过情绪调节效能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39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依恋问卷>和<大学生消极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分析、探讨了不同依恋行为大学生的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异.结果:(1)年级与院校类型在消极认知、消极行动、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情绪定向上不显著;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消极情绪调节上有显著差异;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在消极情绪调节上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大学生情绪创造性的发展特点,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创造性间的预测关系,选取810名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创造性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阶段个体的情绪创造性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年级差异显著,情绪创造性随年级增长呈线性上升趋势,大三达到顶峰;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均对情绪创造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大学生对自身情绪调节的自信程度对独特、恰当的情绪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生活中,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无不留下了情绪的痕迹。人们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情绪的力量,由此现代人越来越重视情商的开发和培养。本文论述了情绪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方式和注意程度等方面的影响,阐释了积极情绪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和消极情绪对学习的破坏作用。并从培养积极情绪和克服消极情绪两个方面探讨了学生进行自我情绪调节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儿童对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这一角度,对90名8-15岁的智障儿童和90名3-5岁的普通幼儿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智障儿童和普通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异同。结果发现:(1)智障儿童和普通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均呈现年龄差异,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多;(2)智障儿童和普通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3)在引发消极情绪的情景下,3-5岁的普通幼儿比8-15岁的智障儿童更多地使用积极策略,更少使用消极策略;(4)8-15岁的智障儿童较难使用认知重建的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法对351名艺术类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艺术类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其与人格、自动思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艺术类大学生在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上性别差异不显著;在愤怒和悲伤两种消极情绪调节策略中,注意转移策略最多.前者的情境修正策略最少,后者的人际支持策略最少.表达抑制策略在两种情绪调节中的使用均较少;在快乐情绪调节策略中,支持分享策略使用最多,表达抑制最少.(2)人格特质P、N和L及自动思维与情绪调节策略关系密切;(3)人格特质P,或通过自动思维对情绪调节策略有直接和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37名儿童及其父母、老师的问卷调查,考察了父母情绪教导、情绪表达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母情绪教导对儿童攻击行为起抑制作用,而父母的情绪觉察和情绪接受对儿童攻击行为影响不明显;(2)父母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攻击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而父母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在父母情绪表达、情绪教导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即父母情绪表达、情绪教导通过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对儿童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5所民办幼儿园随机抽取中班、大班各5个班级,共310名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其中流动幼儿161名,非流动幼儿145名。通过家庭嘈杂度量表、幼儿情绪调节策略量表进行测评,比较流动与非流动幼儿家庭嘈杂度及情绪调节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且详细研究了家庭嘈杂度和情绪调节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流动幼儿的家庭嘈杂度显著高于非流动幼儿家庭,流动幼儿在认知重建策略维度上显著低于非流动幼儿,在其他情绪调节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家庭嘈杂度与积极情绪调节策略中认知重建策略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发泄和被动应付策略)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法测查了高职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并与本科生的测量结果相比较,通过回归分析考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尊、抑郁的关系。研究结果:(1)高职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总分及管理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均低于本科生,且差异显著。(2)高职生群体内部的差异检验显示,在表达积极情绪和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方面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班干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总分及管理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均显著高于普通学生;来自双亲或单亲家庭的高职生在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方面差异显著,后者得分较低。(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抑郁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加强对高职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教会他们善于管理和疏导自己的消极情绪,在自尊水平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提升的条件下,有助于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高职生英语基础薄弱,词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明显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尤其是词汇记忆存在很大障碍。积极的情绪能促进记忆的效果,通过合理使用情绪调节策略,可以促使学生减弱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绪,增强学习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加强英语词汇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听障大学生的学习情绪不仅影响其学习活动与结果,而且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本文通过问卷法与访谈法,初步调查了听障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业情绪体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听障大学生主要存在32种学业情绪,与学业相关的活动中体验到的消极情绪要多于积极情绪;自我认知、学业目标和学习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听障大学生的学业情绪。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藏族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藏族大学生情绪调节的重新评价维度对问题行为的学业适应不良、攻击行为、违纪、退缩和问题行为总分存在显著的影响,表达抑制维度对问题行为的各维度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情绪调节策略的角度研究弱智儿童的情绪调节特征,对北京市4所培智学校228名7-14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唐氏综合征、低功能自闭症和一般性弱智(无明显可报告病因)3类儿童.结果发现: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呈现出年龄差异,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会随着年龄的增高而显著增多;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呈现出类别差异,唐氏综合征儿童和一般性弱智儿童在积极策略的运用上显著高于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弱智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无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情绪对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三组英语水平相当的大学生被试分别进行积极、中性和消极情绪诱发,比较以上三种不同情绪对于英语词汇记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积极情绪促进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2)中性情绪对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没有显著影响;3)消极情绪对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同时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积极情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消极情绪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的重点课题之一。文章从大学生的情绪特征、大学生情绪的影响及危害,以及以往大学生消极情绪的研究状况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有关大学生消极情绪的研究情况,并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消极情绪这一现状,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加强校园管理、建立心理健康中心、完善学校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降低大学生的消极情绪,促进其积极情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积极情绪情感培养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积极情绪情感的产生既需要大学生的自我调节,也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与引导,而恰当地选择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亮  张英 《教师》2010,(14)
本文意在探讨高中生生活事件、情绪调节及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和<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对湖南省八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提出应重视高中生生活事件的基本特征,提高高中生应对消极情绪的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18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筛选出高焦虑、高抑郁个体,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探讨其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现:(1)高、低焦虑组和高、低抑郁组在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焦虑、抑郁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对情绪控制持消极态度;(2)随着焦虑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习惯使用的忽视策略则越少,习惯使用重视和抑制策略则越多;(3)随着抑郁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习惯使用的宣泄策略越多;(4)个体对情绪控制持积极内隐态度,其对消极情绪习惯使用的认知忽视策略越多且认知重视策略越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