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发现,大学生道德需要与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偏离,道德期望与高校道德教育要求背离,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作者认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针对性不强的深层根源是长期忽视大学生道德需要,大学生道德教育与大学生道德需要严重脱节。确立大学生道德需要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基础地位,重构以大学生道德需要为核心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是切实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针对性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需要与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需要人们自觉履行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道德教育应以大学生的道德需要为支点,尊重并提升大学生的道德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理解与对话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发展规律出发,提出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做好4个方面的文章。一是道德教育要突出学生主体性;二是道德教育要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三是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四是道德教育要强化实践体验。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关键取决于学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道德需要是道德学习、道德修养与道德行为的动机,是人的道德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激发道德需要既是德育凸现生命力的手段,又是德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应适应其心理特点,以道德需要为起点,使其产生道德动机,强化其道德行为,从而达到德育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昕 《华章》2007,(4):49-49
知、情、意、行式的道德教育过程结构以人们的道德认识为起点,但却忽视了道德认识产生的根源,于是很难对症下药,导致道德教育的效果不佳.要想使道德教育成为社会期望的有力饯行者、受教育对象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者,必须完善其现有的过程结构,找到道德教育真正的起点,这就是道德需要.道德需要在道德教育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需要是人们活动的一个动因,道德需要是人们进行道德活动的驱动力,在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在于忽视了道德主体的内在因素--道德需要,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就必须把道德培养 道德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学校道德教育应加强道德需要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培养道德需要的意义提高学校道德教育实效,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念,把培养道德需要放在主体性道德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充分发挥学生在道德学习中的主体作用。1.培养道德需要是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在胡守主编的《德育原理》(1989)中指出:“德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观点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把特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檀传宝在《学校道德教育原…  相似文献   

8.
尊重--鉴别两种道德教育的核心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长期推行一种重在“教道德”,热衷灌输,轻视甚至反对“学道德”的道德教育。实施重在“学道德”的道德教育,关键是要把尊重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尊重包括自我尊重和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尊重。尊重是道德需要的核心,尊重是道德学习的基础,自尊是自我调节系统的动力。尊重基础上的道德教育特点是:确信道德潜能,发现道德需要;保护道德潜能,培养道德需要;发展道德潜能,引导道德学习。  相似文献   

9.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对道德需要与道德发展的关系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儿童与青少年品德结构的任何一种特征(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来自于需要这种内部动力。与此同时,儿童与青少年的道德范畴的任何一种成分(善恶、义务、良心、荣誉、幸福、节操、正直等)也往往来自需要这种内部动力,与此同时,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规范的任何一种成分也来自需要的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讲,道德需要就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发挥主体积极的心理驱动器。所以我们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在个体的道德需要的基础上,以个人体的道德需要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动力和主要归因,道德教育才能取得效好的成效。1、道德教育要激发个体道德需要的产生我国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相分离、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分离、规范教化与德性培育相分离以及灌输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相分离等四个方面的困境;导致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的创新不足,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单一,道德教育评价方式不尽合理,以及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社会合力未能形成等。因此,需要充分认识道德教育的复杂性,实现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的多学科融合,注重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和示范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需要之教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将道德需要纳入道德教育的视域之中,对道德需要之教育意蕴予以阐析:道德需要是“主体发展性”德育的现实要求,是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的必然诉求,德育回归生活的现实支点。  相似文献   

12.
实效性低是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究其根源是道德教育与生活脱节。生活德育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激发道德需要为原则,以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建设民主化、师生情感联系生活化、校园文化特色化推动高校道德教育的科学运作,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要走出困境,必须重新认识道德的核心内核,只有将道德公正作为道德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准则,建立公平的社会道德机制,将道德落脚于个体的现实生活,使道德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能满足个体的道德需要,促进个体的发展,才能使个体真正感受、服膺并践行道德价值,道德教育才有可能焕发勃勃生机,真正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4.
本针对社会道德观念、道德风貌的变化和道德价值体系多元化现象,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状况和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校道德教育必须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改善和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判断与实践能力,帮助大学生走出道德困境,构建理想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5.
德育新观念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需要是人的社会行为的主要归因,道德需要的学说是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信念是品德心理结构的中心环节,道德修养是道德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可能性是孔子对道德教育的哲学体认。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仁人君子”的道德教化目标,“仁者爱人”的道德范畴体系和“为仁由己”的道德修养方法。孔子道德教育学说的现代启示主要有三:一是现代道德教育要成为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二是现代道德教育要充分尊重人的道德需要;三是现代道德教育需要更加突显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政治与德育博弈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四大困境: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分离、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分离、德性培育与规范教化分离、灌输教育与学生主体性分离,并针对各个困境分别提出有效破解方法,寻求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我国加入 WTO后对人才的需求 ,论述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分析了目前道德教育的困境以及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理想的道德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对道德教育本质的认识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个体的道德需要出发,激发道德情感,注重培养个体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分辨力.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时学生还出现反感、抵触情绪。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跟学校在道德教育中过分注重道德规范、道德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要有关。有需要才会有认识,才会有追求。突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就必须以学生的道德需要作为切入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