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娜.阿伦特作为最早对公共领域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哲学家,她在分析人的条件、极权主义起源和现代西方宪政困境等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公共领域问题的宪政理论价值,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理论解决建构起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公共领域理论系统。这一理论的提出,既是她本人独特人生经历的时代感悟的理性成果,又是她对20世纪欧美社会的政治现象、政治过程和政治思想变迁的理论反思的结果。它不仅体现了阿伦特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哲学家理论创造活动的卓越之处,而且也奠定了她在公共领域理论发展史上的开创性地位。事实上,正是阿伦特的理论创建活动才使“公共领域”概念化,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和独具特色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2.
汉娜·阿伦特的政治思想蕴含对人类痛苦经验的强烈关怀。她从极权主义引致的灾难开始考察,指出痛苦经验在于非公共空间的生存状态,出路在于通过行动开创公共空间,这也是阿伦特行动理论的生成机理。阿伦特通过考察法国革命失败的原因进一步论证了以上观点,其行动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当下的政治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阿伦特看来,人的积极活动包含了劳动、工作和行动三个方面。劳动由于与自然生命相关,从而将人局限在私人领域之中,而与人之本性无关;行动则将人从自然生命和私人领域中超拔出来,进入到公共生活领域之中,从而构成了人之为人的根本。现代人恰恰违反了人的本质特性,为了物质欲望而沉迷于劳动,从而退出公共领域而将自己闭锁在狭隘的私人空间中,以致成了孤立的个体。因此,现代人要想从异化状态中解放出来,就必须回归于行动。阿伦特的研究将公共政治领域的重要性空前地凸显出来,强调了政治参与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天命,对于一心关注自我的现代人无疑具有强烈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4.
浮上水面的潜流——汉娜·阿伦特论公共领域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极权主义起源的反思是汉娜·阿伦特为当代政治哲学做出的一个重要贡献。她通过对人类存在境况的分析,说明劳动仅是满足生命必需性的手段和服从于生物本能的活动,因而在古希腊被归入家务的私人领域。行动不仅通过他人在场确立了个人认同和自我存在,而且揭示着个体的唯一和自由。公共领域做为行动实现的场所和条件,是人们平等对话、参与行动的政治空间。近代以来,经济利益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导致私人领域畸形膨胀,最终取代和吞噬了公共领域。在阿伦特看来,极权主义政治不仅是现代性危机的集中暴露,也深刻地反映了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公民文化的建设是当前政治哲学讨论的热点之一,汉娜.阿伦特通过对行动、公共领域等概念的分析和界定,对建立在"积极参与"这一公民共和主义传统上的公民文化作出了极富原创力的思考和阐释。阿伦特希望借此来提醒世人重新肯定行动、重建公共领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6.
王焜 《中学教育》2015,(2):28-35
作为20世纪最富独创意识的女性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对当代教育问题亦有深刻影响。通过分析阿伦特政治哲学中的相关理论:公共领域是实现人的独特性和责任感的实在领域,而大众社会侵蚀"私人领域",使"公共领域"隐退,造成人的独特性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了解决现今社会出现的盲从和责任感缺失问题,尝试首先从教育领域借鉴希腊城邦的政治经验,通过将阿伦特的政治理论与班主任的具体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找寻一种适应变革时代的教育模式:在班级的集体生活中重建公共领域,并保护私人领域,以教化出学生的独特性,并培养其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阿伦特建立的对社会进行"私人领域"、"社会领域"和"公共领域"三元相分的理论分析框架,既与传统市民社会理论范式不同,也与哈贝马斯等人的三分模式有异。它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一个新的政治哲学概念——公共领域的诞生,而且也标志着一个新的社会理论分析话语——公共领域理论范式的浮出水面。因此,研究阿伦特的社会三分理论模式具有多重政治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阿伦特和本雅明的思想体系中,"讲故事"都是很少被关注的重要命题。阿伦特将讲故事当作反抗权力、保障自由的方式,故事具有记录行动的政治价值,它以其偶然性和多元性避免意识形态的操纵,从而实现个体在公共领域中的彰显。而本雅明则将故事视为具有前现代灵韵的艺术形式,尽管它在现代社会逐渐式微,但是其对经验的重视,成为延迟毁灭、修复历史的手段。尽管两人思路截然不同,但在救赎弱者的意义上,两人的故事观实现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9.
依据阿伦特的行动理论,参与班级民主管理是必要的善,学生在参与班级民主管理中不仅能够彰显自我的存在,也能够获得在私人生活中体会不到的公共幸福。行动和言说不仅仅是学生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的方式,更是他们向世界彰显"我是谁"和"我的存在"的方式。班级民主管理需要以人的"复数性"为基础,人的复数性为认识班级公共事务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班级民主管理中来,还需要以公共判断为依据,公共判断让学生能够站在公共和他人的角度审视班级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10.
"对世界的爱"始终是贯穿阿伦特思想的隐秘线索。以非世界性和非政治性为内核的爱与世界的取向之间存在着不可化约的歧异。阿伦特无意清除爱与世界的悖谬,而是将"对世界的爱"理解为充分表达人类处境之共同性的公共纽带。通过考察阿伦特对爱的不同形式之分析,友谊和尊重被确认为是通向世界的爱的逻辑,"对世界的爱"必须落实到人类的行动能力及友爱的对话之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方公共领域理论及其中国本土化演进的再确认,发现一个长期被我国学界忽视的基本事实,即西方公共领域理论文化现象的存在。它集中表现为“国家-社会”二元模式论,并与“公私二元论”互为表里,从而很好地解释了西方公共领域理论的跨文化运用遭遇瓶颈的原因。鉴于此,在超越“国家-社会”二元模式论的基础上,尝试借鉴公共哲学中的“活私开公”理念,结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境况,重新探索中国公共领域应有的内涵及其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2.
阿伦特以其独特的哲学观和政治文化观,独立于任何一个思想派别之外,成为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她的特殊身份和人生经历,并没有成为她思想发展的羁绊,相反,正是这些因素造就了她与众不同的思维视角。她对于极权主义和现代消费社会的反思,是她关于平庸的恶、公共领域、公民积极参与和思考与判断等理论的来源。这些原创思想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之门。  相似文献   

13.
汉娜·阿伦特认为人的诞生性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教育是生命孕育出来的,"新来者"为世界的生机与活力注入了信心和希望,这种教育指向世界和世界中的人.教育者对儿童的成长和世界的持存具有重大责任,这一责任是以权威的形式体现的.作为从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过渡的中介地带,教育必须是保守的.阿伦特的保守教育观在于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引导新来者进入她所说的世界之中,获得更新世界的能力,并在世界所提供的公共空间中实现人之卓越.  相似文献   

14.
人的精神生活有三种:思维、意志和判断,这是人自身所具备的能力。面对“无思”的社会现实,就需要对精神生活救赎,这是行动的前提条件。从阿伦特现代意志理论出发,审视思维和判断能力,实现对人的精神生活的拯救,从而使现代人过上一种崇高的行动生活。  相似文献   

15.
公共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热点,在历史的视阈内,对其追根溯源,探究其形成历程很有必要。古代希腊孕育了公共领域的雏形,产生了朴素的公共领域思想,后来经过黑格尔、阿伦特等人的努力,哈贝马斯建构起成熟的公共领域理论。本文通过考察思想大师的天才构想,勾勒公共领域理论的形成图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阿伦特“行动”理论视角下“工作”“行动”和“卓越”内涵的考察,我们有必要重新理解教师“工作”、教师“行动”与教师“卓越”之间的内在关系。“工作”是教师得以卓越的前提基础,“行动”是教师走向卓越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在“工作”中,教师展现出了工具人、技艺人的特性,在“行动”中,教师通过彰显其主体性、创造性、发展性“敞开”其卓越。  相似文献   

17.
在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二者的边界非常清晰的古典时代,儿童在家庭和成人的庇护下获得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尽管这一过程受制于很多的必然性,但是却能保证儿童和世界之间不会彼此伤害;现代社会打破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区分,受其影响,现代学校因为其公共属性和私人属性的内在不平衡导致置身其中的儿童的生命成长和个性发展遭遇了来自公共领域的影响乃至伤害.在阿伦特看来,"儿童的世纪"之所以出现教育危机甚至在一些国家转化为灾难,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共领域认识教育危机时持有的偏见,即成人选择了忘记或者回避"教育的本质即诞生性"却试图回答和应对现实教育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汉娜·阿伦特以一个政治哲学家的视角向人们阐述了她独特的儿童观:儿童与私人领域的关系以及儿童与世界的关系,呈现出一种保守的儿童教育倾向。此外,阿伦特的儿童观与其诞生性哲学联系紧密,是其诞生性哲学实际的、基础的部分。目前,中国有关儿童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阿伦特在儿童方面的理论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些启示:不要让儿童过度地暴露在公共视野中;不要将孩子和成人完全割裂开来;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功能不可过于实用化。  相似文献   

19.
阿伦特从艾希曼的审判中得出"平庸的恶"的思想,即"正常的人"在集权制下由于不思想而丧失良知的邪恶。从纽伦堡到耶路撒冷的几十次审判实质上是"胜利者的法庭",阿伦特的思想引起认知困惑,她不仅从政治体制的社会结构功能追究历史责任,更从人性良知层面拷问政治、道德领域的集体与个人责任问题。这是二战结束16年后积淀出的对种族灭绝惊破迷梦的思想和诘问,这些思想又成为鲍曼、米格拉姆等著名学说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20.
对于生存哲学中的神秘,海德格尔、阿伦特和梅洛.庞蒂的看法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对海德格尔,神秘来自大地性,是存在论特征,且跟人与存在的联系有关。阿伦特认为神秘存在于生命领域中。对于庞蒂来说,神秘是大写的可见性,属于尚未区分出主客体的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