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取向。从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的主要内容、人的全面发展上,进一步探讨了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生态保护领域、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价值取向。在高校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落实以学生为本,这是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价值取向、目标选择和实现路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其健康人格,让所有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健康、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价值取向。在高校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落实以学生为本,这是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价值取向、目标选择和实现路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其健康人格,让所有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健康、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呈现的人本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重视个人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社会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其目标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取向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撑,个性发展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撑,个性发展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学较强的应用性特征要求其博士研究生兼具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能力。中美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学院在博士生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和方向、严谨的考核制度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主要区别在于以应用为导向和以学术为导向的价值取向,进而反映在课程设置、师资构成、实践体系方面的差异化发展。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以应用为导向的培养理念与实践对于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培养在价值取向、课程设置与支撑体系建设方面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又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师德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校为本,建构一种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而又与理想追求相结合的师德规范。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本”,指的是发展之本,即实现人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发展之根本。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就要围绕发展这个主题,以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主线,着眼于以下几个向度:第一,从发展的动力机制上来理解;第二,从发展的价值取向上来理解;第三,从谋划发展的思维方式上来理解。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本”,指的是发展之本,即实现人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发展之根本。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就要围绕发展这个主题,以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主线,着眼于以下几个向度:第一,从发展的动力机制上来理解;第二,从发展的价值取向上来理解;第三,从谋划发展的思维方式上来理解。  相似文献   

11.
《四川教育》2010,(7):F0002-F0002
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树立了正确的办学质量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关爱,发展学生为本,把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作为教师职业规范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从而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主要体现在充分尊重教师,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嬗变表现为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人的发展五个方面摇摆不定,这对基础教育的发展造成了种种缺失。反而思之,其根源在于没有确立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基点。根据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以及时代精神的呼唤,"以人为本"应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基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以人为价值取向。改革开放30年,执政党的发展价值取向经历了人的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三次大的转变。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取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价值观的继承、深化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为本"是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价值取向、目标选择和实现路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就必须从学生本身的发展出发,让所有学生得到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并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实现以人为本,就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创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5.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对人的关照,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效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归纳出以育人为本的高职校园文化具有实践取向、职业定向等五个典型特征。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价值取向的和谐统一,并与行业企业文化进行多元融合。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 ,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教材建设主要存在四种取向 ,即心理化取向、教育化取向、生活化取向和问题化取向 ;也存在六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教材编写可以采取四种行之有效的对策 :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要凸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 ;教材内容要“以实为本、突出主题”;教材结构要采取“螺旋提升 ,科学运作”的编排方式 ;教材编写组织宜采取“多元优化、积极整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是价值哲学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的主体是个人、群体和社会,价值导向的主体只是社会;价值取向的依据在于价值认识的多元性,价值导向的依据在于价值真理的一元性;价值取向的方向是使主体走向客体,价值导向的方向是使客体趋近主体,二者方向相反;价值取向的内容不全是理性认识的成果,也有一些感性认识的成果,而价值导向的内容则全是理性认识的成果。其联系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是价值导向的前提,价值导向是价值取向的向导。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界追求的是“以技能为本”,旨在培养高技术人才,而现实和实践证明这种价值取向是偏激的。职业教育必须“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人文价值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预科教育是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研究综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我国民族预科教育经历了"过渡适应中探索""加速变革求发展""巩固深化中创新"三个阶段,整体表现为"社会本位""以人为本""差别化"三种价值取向,呈现出"外推式向内涵式""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价值表征,完善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可以从明确定位、坚持以生为本、确保政策执行效力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意识形态是以价值观为导向和核心的,不同的意识形态相互区别的本质在于其价值观的不同,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以其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价值观念的有序存在。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和国家形成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的主导性价值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促进入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为促进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创造条件,在这样的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必须正确认识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国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