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观点摘录     
俞祖华、赵慧峰在《戊戌思潮:中国三大现代性思潮的共同源头》(刊于《学术月刊》2009年第11期)一文中指出,戊戌思潮开启了以移植现代性价值理念、建立现代文艺学术为重点内容的中国思想文化学术现代性的早期探索。它对于中国人文现代性的发轫、生成有着重要的导向与牵引作用,是被称为中国三大现代性思潮的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共同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2.
保守主义文化观的典型范式──评陈立夫三四十年代的文化哲学周德丰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是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潮。其中,保守主义是既抵抗全盘西化,也反对共产主义的文化派别。但是细分起来,文化保守主义阵营的构成比较复杂。既有...  相似文献   

3.
任宝玉 《天中学刊》2011,26(6):20-22
自由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曾经风靡一时,然而它却以悲剧的命运谢幕。这其中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由主义的顽强抵制,二是近代中国恶劣的政治环境不断挤压自由主义的生长和生存空间。在这两大因素的作用下,自由主义最终败北于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社科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与洛阳师范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8月16-18日在洛阳召开。与会学者围绕"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的会议主题,分别对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概念与类型,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发端与评价,中国近代史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的互动关系,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对近代思想家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梳理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概念内涵及思想谱系,考察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在近代中国各种社会运动中的思想演绎及历史价值,为当代中国社会文明的现代性演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意义资源,体现了"以学术关怀人类,以思想推动社会"会议宗旨。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中国曾经出现过众多社会思湖,但是就其主导倾向而言,是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两种。前者是80年代思潮的主流,后者是如年代思潮的底色。从激进主义到保守主义的转变有思想自身演变的线索,更有现实的原因,因此都具有历史的理由。考察思想史和社会史的互动有助于理解社会思潮及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6.
保守主义思潮主要是指自近代以降迄及五四前后,在强烈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的刺激下,一部分以承续中国文化精神为使命的现代知识分子,力图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的本体和主导地位,重建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象征,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会通西方文化,建构起一种继往开来、中体西用式的思想文化体系,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现实出路的一种思想文化倾向。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保守主义主要是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说的,文学上的保守主义只是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个次要部分而存在,它与文化紧密相关。在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文化保守主义一直是作为文化激进主义的反对力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的文化保守主义萌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主张在吸纳西方文化、巩固道统"的基础上,重塑中国的文化观念以解决中国问题,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现代新儒家学派标志着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体系化,它以复兴儒学为固守信仰和思想前提,以文化救国为理论使命,中体西用"仍是其基本框架;近年来国学热"的兴起在客观上为文化保守主义的重兴提供了条件,文化保守主义的阵地逐渐由海外向大陆漫延,其批判指向亦由文化激进主义转向政治激进主义,由此导致对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否定,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批判研究。  相似文献   

8.
严复对中国现代哲学思潮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一方面严复哲学思想本身开启了中国哲学现代科学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和进化论历史观思潮,男一方面又通过这些思潮以及某些观念影响和促进了中国哲学现代人本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三民主义思潮、西化思潮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传播和发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严复自身哲学思想的价值。可以说,严复正是以思潮的形式影响了他之后的中国现代哲学家以及中国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守成主义是一种立场,又是一种观念,其基本的指向是注重稳定,反对变革,因此它是平衡激进主义思潮的一股重要力量,但也在历史上扮演过负面的角色。对文化守成主义的得与失,要进行历史的分析。评价它,也不能离开与它对立的激进主义思潮和自由主义思潮。这些思潮往往是互动的,彼此的牵制,保证了历史发展方向的合理性。海外新儒家要解决的是西方社会的问题,不能用它来否定中国五四启蒙主义的功绩。一些文化守成主义者把五四与"文革"并论,归入激进主义,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取代80年代的“文化热”悄然升温,保守主义在经历了激进主义的狂风暴雨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温馨岁月。随着保守主义在现代中国思想谱系中的重新凸现,大陆学人们开始回眸、反思与检讨近代以来的保守主义。在此之前,港台与海外学者已注意到近代中国保守主义思潮的探讨,重要成果如傅乐诗的《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保守主义》、艾恺的《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等。  相似文献   

11.
以现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的维度检视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一步追问,即当代中国教育界“反传统“究竟反什么;何谓当前中国教育界的“保守主义”传统;以何种思维方式为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声辩。以“元理论”思维对教育改革中“主义”之争进行辨识,可以形成的理论共识:超越“进步“与“落后“的二元对立思维;超越“保守“与“国粹“等同论思维;超越“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流俗化思维。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其存在的思想史意义表现为:指认了“教育改良“是历史的常态,“教育革命“是历史的反常态;有助于形成制衡“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本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思潮:前者属于文化观范畴,后者属于政治哲学范畴.然而,以张君劢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却试图通过心本论、性善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关系等维度,建构一种糅合文化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以期复兴中华民族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这不仅构成了现代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的风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出于新启蒙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文化立场的学者,围绕对"五四"的历史价值评判,各执一端,针锋相对地对20世纪中国的激进与保守两股文化思潮的历史功过进行了阐发。对"五四"的重评,包含了学术界诊断中国历史文化症结和引导当下文化走向的强烈诉求;体现了在全球化时代学术界对如何化解启蒙与保守、西化与民族化之间的间隔,以及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14.
中国100多年近现代文化曲折发展的历史表明,要完成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消除保守主义、国粹主义与激进主义、全盘西化的二元对立:前者固守中国传统,后者抛弃中国传统,结果都不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西互为体用乃是一种扬弃了上述二元对立的新的文化转型战略,其基本路径是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因素,并使之与西方文化的优秀资源相结合,从而成功地实现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或转化性创造。  相似文献   

15.
从世界范围来看,作为政治哲学的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走向了相互融合。就中国现代政治哲学史而言,这种现象也是常态。徐复观与殷海光分别是现代中国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是从各自立场吸收对方思想的典型。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新儒学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有着多层面的复杂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构成中国近现代新儒学的事实前提和逻辑原点,而西方近代文化的危机则是新儒学产生的个别性和直接性根源;现代新儒学的产生也离不开它的“宿敌”——文化激进主义的刺激;现代新儒学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员还与中国近现代的其他文化保守主义有着理论上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本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思潮:前者属于文化观范畴,后者属于政治哲学范畴。然而,以张君劢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却试图通过心本论、性善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关系等维度,建构一种糅合文化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以期复兴中华民族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这不仅构成了现代新儒家学术思想的基本架构,亦是其鲜明的学术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的政治思想领域里,保守主义是一条时隐时现的线索.它与自由主义一起构成美国政治思想的唐蕴,影响着政策的选定.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与主张用疾风骤雨式的运动冲击现有社会秩序的革命主义大有不同.简单在两者中间做出好与坏的价值判断,既非易事也不科学.从保守主义这一视角对美国历史进行宏观考察,同时在历史的长镜头中辨认出保守主义,有助于对两者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