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7(6):I0001-I0006
第一期哲学“一分为三”命题在哲学上为何得不到承……………………………………………………认坚毅(5)从“人为本”的“实践人本论”到“以心为本”的“实践心本体论”———兼答谢诸位同仁的批评………………………………………………………………丛大川(10)论以人为本及其在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核心地…………………………………………位王征国(17)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李显朋(29)政治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原因分……………………………………………………………………析杨生贤(…  相似文献   

2.
将人的活动和环境的改变的辩证统一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将革命性作为实践的内在本质规定,现存社会生活在实践基础上辩证发展,人类因之由“彼岸”返回“此岸”,转向现实的生活世界。“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科学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来变革现实,改造世界。在实践中充分展现本质,在实践中检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能日新又新,亘古亘今。探寻“莱茵河葡萄酒”与“莱茵河彼岸”两个带有革命实践意味的哲学意象,在思辨终止之处,在现实生活面前,展开对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历史性叙述,在实践中证明此岸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哲学界有些人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中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致力于“实践哲学”体系的创新。作者认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大厦,完全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要用实践来构建整个哲学大厦。现在出的几部流通全国的哲学教科书,如果说是要建构“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是很难自圆其说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主体哲学 ,也是实践的、革命的批判的哲学。实践唯物主义不仅立足于实践去理解自然、社会和人 ,而且也以实践作为检验和发展自己的标准和动力。理解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性、主体性和革命批判性 ,才能阐明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才能理解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生机勃勃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牟宗三着力于传统儒学的专研 ,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 ,并力图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心体与性体》这本书就是牟宗三运用宋、明儒学的心性之学通过康德道德哲学的套路 ,构建其道德的形上学的典型之例。  相似文献   

6.
我国哲学界把实践的基本形式概括为三类: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这种分类在逻辑上很难讲通.科学实验不应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只能作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环节.应把人类改造自我的实践与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并列为实践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解读和分析《提纲》的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重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世界观。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认识了社会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批评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确立了自己的为了人类解放服务的无产阶级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在基础教育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重要教改举措。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在师范院校创办“科技教育”专业是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合格师资的重要途径,并对“科技教育专业”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自由个性”为理想的“人文主义”哲学观,反对“唯物唯心”二元对立,反对将“物质”视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基础,而是把“人”和“人的本质力量”视为哲学的出发点,把“人的意识”和“人的精神”及“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视为哲学的基础。主张“以人为本”,“精神文明第一,精神文明决定并创造物质文明”,使人类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充分显扬、无限丰富。  相似文献   

10.
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是一对紧密联系的范畴,对教育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当今课程理论的“客观性”、“普遍性”受到动摇,“理论霸权”、理论脱离具体情境、价值立场单一、教师和学生权力制约等问题相继出现。要改变课程探究方式的寻求思路,走出思辨化极浓的道路,摒弃对不以实践出发的课程理论的绝对依赖。实现价值立场多元化,追回教师、学生等人员的“审议”权力,保持自身的反思性逻辑超越,将从实践中精取的经验升华为“实践理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不是宇宙观意义上的新世界观,而是历史观意义上的新世界观,其关注的不是整个宇宙,而是人类世界,是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他在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创立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过程中,曾有保留地接受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但他绝不是一个人本主义者,而是在批判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实践观,继而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核心部分,但不是全部,否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对宇宙观问题失去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创新之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创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有的认为是主题的转换,从关注自然转移到关注人,以实践本体论代替物质本体论,或者是创立了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有的认为是把实践引进认识论,把实践理解为沟通意识和对象、主观和客观的中介,等等.这些理解并没有正确地、深刻地把握马克思在哲学上的真正创新.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贡献在于他实现了哲学出发点的根本转换.旧唯物主义是从自然存在出发解释问题的直观唯物主义或自然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从实践,即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解释问题的实践唯物主义或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我国粗俗唯心主义思潮泛滥 ,其根源 ,一是广大群众由于缺乏科学文化知识 ,缺少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武装 ,而导致思维方式的简单盲从 ;二是科学发展不充分 ;三是社会转型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为回击唯心主义的进攻 ,捍卫自己的阵地 ,并担负起新时期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研究新问题 ,概括吸收新成果 ;必须与当前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4.
传统哲学追求世界普遍终极的本体,遗忘了人的生存,陷入了虚妄的抽象境域;马克思哲学立足于实践,将自然和社会看作客现的实践活动不断变化生成的过程,使哲学最终由天国降到尘世,回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实现了马克思哲学实践变革的现实回归.  相似文献   

15.
在实践唯物主义精神的指引下,遵循实践哲学的方法原则,正确对待真理的主观特征和主体本性,挖掘深藏其中的主观意蕴,是关乎真理论研究和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要求。真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即科学的理论,它包含认识和正确的认识两个规定性,简而言之,真理是特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重大思想转变 ,这两次思想转变都与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社会实践 ,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马克思并非一开始就完全将现实的人和人的生产劳动作为社会历史的现实基础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到旧的形而上学思辨哲学的影响 ,在起初曾错误地从人的抽象本质出发 ,把工业、异化劳动和分工作为前共产主义社会历史的基础。要真正超越旧哲学 ,就必须找到新哲学的全新的立足点和理论出发点 ,而这个立足点和理论出发点 ,就是马克思所发现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革命实践及现实生活的人和人的生产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里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并创立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所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是与其还不够成熟的生产劳动理论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狄尔泰以描述心理学而不是以先验现象学作为他的认识论的基础,这是他与胡塞尔在哲学思想上的戏剧性的联姻与激烈争论的关键所在。胡塞尔认为狄尔泰的立场势必导致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而狄尔泰从来不接受这一评语,反对胡塞尔的先验唯心主义,坚持自己的“实在论的或批评地客观导向的”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毕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他以“自为”为哲学出发点,论证了本体性基础上的自由、绝对化的自由以及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问题。虽然萨特的自由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提出了人的责任等一些具有价值的思想,但由于他的自由论是建立在根本错误的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所以不能给人们科学的见解和指导,而只能是误导人们陶醉于极端个人主义和绝对自由化之中,使人陷入迷途。  相似文献   

19.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训练,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针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在实践中的尴尬,提出了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新载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它必然要关注实践,关注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的精神,它必须捕捉和回答时代性的问题,与同时代的其它哲学理论展开对话与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