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阅读能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上,大家已达成共识。但在读什么样的书上,却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读经派主张读“四书“”五经”,内容上越深越好,认为孩子在13岁以前应该满腹经伦;儿童文学派反对读经,认为儿童就应该读童书。大家都强调是让儿童在最适合的年龄读了最适合的书。我个人认为,儿童阅读就是在汲取他们精神成长所需的“营养”,这个“营养”的搭配必须全面、合理与均衡。因而,我主张儿童阅读应“两条腿”走路。一、古诗、古词、古文——孩子成长的“母乳”从小多读一些经典诗文、名家名篇,除滋养…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身体成长需要合理地搭配一日三餐,既要色香味俱全,又要营养全面,孩子的精神成长更需要全面的“营养”。阅读是孩子精神成长的“一日三餐”,儿童阅读也是教师和家长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话题,大家一致认识到阅读很重要。但在孩子课余时间有限的睛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才是营养全面,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许多教师和家长对此感到很迷惑。从国外和台湾地区的阅读经验看,  相似文献   

3.
面对琳琅满目的儿童文学图书市场,“成人应该如何为儿童选择读物才是最适宜的”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为儿童选择文学读物有三个原则:使儿童快乐、洋溢爱与情感、引领儿童成长。因此,成人应抛弃自己的阅读成见。尊重儿童读书的兴趣,让儿童参与决定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方式,让儿童在书中“读”出乐趣、“读”出感觉、“读”出美妙、“读”出人生的韵味,在爱与情感中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思疑解难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营造一个富有精神活力的课堂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一个“读”字。“读”就是唤醒,就是领悟。因此,教师应该“读”懂课堂,“读”出课堂的精神活力。那么怎样“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5.
马春兰 《甘肃教育》2011,(13):33-33
阅读是一个人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呢?通过实践,本人认为在教学时广泛开展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多种形式的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使他们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从而达到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身体成长需要合理地搭配一日三餐,既要色香味俱全,又要营养全面,孩子的精神成长更需要全面的"营养"。阅读是孩子精神成长的"一日三餐",儿童阅读也是教师和家长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话题,大家一致认识到阅读很重要。但在孩子课余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才是营养全面,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许多教师和家长  相似文献   

7.
孩子的身体成长需要合理地搭配一日三餐,既要色香味俱全,又要营养全面,孩子的精神成长更需要全面的"营养"。阅读是孩子精神成长的"一日三餐",儿童阅读也是教师和家长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话题,大家一致认识到阅读很重要。但在孩子课余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才是营养全面,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许多教师和家长  相似文献   

8.
构建自主、高效、优质课堂,突出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我们应如何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呢?在熊晓珑老师的《让专业成长伴我们前行》(《河北教育》2011年第1期)一文中给出了答案,“新课改要求教师心中有书,读专业、读历史、读哲学,什么经典都找时间阅读,与崇高的人类精神对话”.是的,教师站在文化的讲台上,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灵动、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给学生以启迪.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因此,我认为阅读对于教师成长应该是第一的.没有教师的阅读,就不会有教师的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弥尔顿说:“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可见,书籍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那么读了一页书,读了一本书,你能从中得到多少有“营养”的“乳汁”,能获取多少有效信息呢?在阅读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同学阅读收获甚微。其表现是:读时什么都清楚,过后什么都糊涂,  相似文献   

10.
《山东教育》2004,(21):122-123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  相似文献   

11.
民国废止读经后曾有过三次儿童读经运动,目前出现了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王财贵是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的核心人物,他试图颠覆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提出“填牛”理论和记忆的“黄金时期”理论,主张让儿童死记硬背“经典”。他的这些主张在理论方面是极为错误的。在实践方面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纷纷发起了阅读运动。课外阅读指导一直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亲近母语”实验,以“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为理念,以倡导儿童阅读、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书香社会为宗旨,以建设优质保量的儿童阅读课程为目标,以建设书香校园为重点,率先在扬州的实验学校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全方位推广“班级读书会”“教师读书会”“亲子共读”“社区读书会”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方式,在全国形成了较大影响。本期我们刊发了“亲近母语”课题的一组文章,从课题介绍、教材建设、书香校园建设等方面展示他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所做的一些探索。课外阅读指导和儿童阅读教育是语文课改的重要内容,希望我们编发的这组文章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对于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一起分享。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我是1955年出生于山东的一个农村,十  相似文献   

14.
80年前,鲁迅写过一篇杂文叫《十四年的“读经”》(注:“十四年”指民国十四年,即1925年),严厉批判了那时鼓吹少儿读经的论调。他把主张读经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诚心诚意主张读经的”,是“胡涂透顶的笨牛”。对这种人,他认为用不着和他们讨论,  相似文献   

15.
我一直主张经典作品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据一个特殊的重要的地位。所谓“经典”.就是民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结晶。因此,阅读经典,就是“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新语文读本)编者的话》)。而“让作为民族精神源泉的思想与文学在孩子心上扎根”.这更是民族精神建设的基础性的工作。我因此建议在中学选修课程里.应以经典作品的阅读作为一个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新教育实验“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段阅读研究,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为每一位儿童寻找到此时此刻最适合他的书”。在接下来做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项目(以日常教育教学为核心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俗称“三专”项目)中,专业阅读的目标也是“为每一位教师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合他的书”。  相似文献   

17.
汪秀珍 《学语文》2008,(1):28-28
“阅读”,顾名思义,当然要在“读”上做文章。我认为,首先要抓好“诵读”,然后要抓好“精读”。“诵渎”和“精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弥尔顿说:“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可见,书籍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地重要。那么读了一页书,读了一本书,你能从中得到多少“营养的乳汁”,即能获取多少有效信息呢?这就要看读者的阅读能力了。  相似文献   

19.
张贯之 《高教研究》2005,21(2):56-63
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性意义的特有行为,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思想交流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儿主张“阅读世界这本大书”,卢梭认为“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无数有名的作家更是反复强调“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书”,从而观察人生,读懂生活。因此,阅读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它为观察、考核、阅世、  相似文献   

20.
把学生引向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这是每一个教育者(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如何将这一教育引导落到实处,我校实践的“大阅读”课程,就是利用丰富的阅读资源、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积极为学生创造拓展阅读时空、启迪阅读兴趣、塑造心灵的“场”,让好书伴随儿童幸福、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