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娃娃斗儿",不是娃娃在打架,而是童年时一种玩泥的游戏。"斗"字,在这里不是读作四声,而是读作三声。意思是娃娃们玩的泥斗子,可以装东西。娃娃斗儿能装什么呢?其实什么也装不了,只能装回忆,装童年的欢声笑语。玩娃娃斗儿快40年了,我再向孩子们解释这个词,已经很费力。我出生在冀东平原的一个古老的村庄——曾家湾。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村里已  相似文献   

2.
陆海莲 《山东教育》2004,(27):38-38
孩子们分成小组在活动区各自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芳芳今天来的稍晚,平时她最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有时当“妈妈”,有时当“孩子”.“装”的还真像模像样的。这会儿,她径直走向玩“娃娃家”的小朋友,希望加入,“我和你们一起玩行吗?”田腾小朋友抢着说:“不行,不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有关散居儿童的教养问题,我们招收了一批孩子随班活动。“娃娃家”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区域。在两个“娃娃家”里,孩子们互不认识,相互之间基本没有交往。由于操便相应减少了。这样的安排带来了一些问题:孩子们为了一只碗、一把勺子而争抢,他们互不相让,都想喂娃娃吃饭,可又都不愿意跑到另一个“娃娃家”去玩,“娃娃家”里因而常常传出哭闹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及时作了调整,把两个“娃娃家”合并成一个大“娃娃家”。这下,“家”变宽敞了,操作材料丰富了,孩子们在这个新的“娃娃家”里玩得更尽兴了,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游戏情节…  相似文献   

4.
日前在幼儿园看了两个教育活动. 其一是"角色游戏".游戏一开始,教师分配一组孩子玩"娃娃家",另一组孩子玩积木,这时一个幼儿提反对意见,说不想玩"娃娃家",要玩"理发店",老师说"现在没有理发工具,还是听老师的,去玩娃娃家吧".孩子没生气,用手做成"剪刀",用一块积木当成"电吹风",欣喜地告诉老师"理发工具有了".但老师仍命令这个幼儿去玩"娃娃家",孩子很不情愿,游戏时不遵守规则.  相似文献   

5.
巧化争执     
孩子们在一起,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争执和矛盾,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差,协商解决冲突和矛盾的能力较差。虽然老师多次教育引导幼儿:不能争抢玩具,要和小朋友商量着玩。孩子们往往前面明白道理后面就发生冲突,搞得同伴关系较为紧张。一天,佳佳和文文在“娃娃家”里玩,游戏前协商好由文文当娃娃的妈妈。不一会儿,佳佳跑过来,一把抢过文文手里的娃娃,“我当娃娃的妈妈,你去当娃娃的姐姐吧!”“不行!我还没当完娃娃的妈妈呢!”“我就要当娃娃的妈妈,你去当姐姐!”两个孩子互不想让,“娃娃家”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是任由他们这样争吵…  相似文献   

6.
刘剑莺 《山东教育》2012,(12):33-34
"娃娃家"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孩子们在"娃娃家"的环境、情境中通过动作、语言来扮演角色,使用游戏材料进行角色互动,展开一系列的游戏情节,角色、材料、动作和情境是"娃娃家"游戏的基本要素。"娃娃家"游戏的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生活,如做饭、吃饭、照顾小宝宝、整理房间、洗  相似文献   

7.
黄娅 《今日教育》2006,(2):23-23
下午游戏活动时间时,我班幼儿正在玩“扮家家”的游戏.我也走到孩子们身边想和她们一起玩游戏。可是我刚走过去就见到尧尧小朋友将玩具娃娃的头“取”了下来.然后将娃娃放在桌子上又拿起旁边的餐具玩了起来。我见尧尧没有理会娃娃就问:你在做什么呢?尧尧说:“我在给娃娃做饭。”“你的娃娃呢?”她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她难过的看着娃娃说:“他的头和身子不小心分开了,他生病了。”我又问:“尧尧.你说怎么办呀?”她看着玩具娃娃很难为情的说:“我把她送医院吧?”  相似文献   

8.
一次晨间分区活动中,我发觉一向最喜欢玩“娃娃家”游戏的路捷小朋友,手里抱着娃娃,低着头,两眼噙着泪花,一声不吭地呆坐着。我见状吓坏了,以为她生病了。我正要问她时,她突然开口了:“老师,我不玩‘娃娃家’游戏了。‘娃娃家’的‘娃娃’都有爸爸,而我没有。”说着竞大声地哭起来,哭得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幼儿园的游戏观察中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为教师注意到的中断现象。在娃娃家的游戏角,孩子们正在精心地布置着场景,尤其是为娃娃准备了精致的小床。以下是游戏开展的记录:A女:娃娃呢?怎么没有娃娃呢?B男:今天不会有娃娃了。A女:为什么娃娃不见了?B男:娃娃是慧慧带来的,她昨天带回家了。A女:她不该带回家的,我们没有娃娃怎么玩呀?C女:好了,现在我是家长(妈妈),你(A女)是娃娃的阿姨,你(B男)是爸爸,你是舅舅,你是姐姐……A女:我不要作阿姨,我要作姐姐。A女:还没有娃娃呢,怎么玩呀?C女:那你(A女)作姐姐吧,你(原来的姐姐…  相似文献   

10.
<正>一、游戏背景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并百玩不厌的游戏,而"娃娃家"又是小班幼儿适合玩的游戏。布置时,我们用架子和纸箱的组合将"娃娃家"分隔成"厨房"和"卧室","厨房"放置"饮具","卧室"放置"家具",再布置一些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使"娃娃家"变得更舒适、更温馨。在娃娃家中,我们投放的有成品的、自制的、半成品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幼儿可以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增强角色游戏的操作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11.
在幼儿园里,各个班级里都有"娃娃家"这个游戏,而且幼儿都比较喜欢玩这个游戏,从这个方面,让我对小班幼儿"娃娃家"游戏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12.
“娃娃家”的活动场地从室内搬到了室外 ,吸引了大量的幼儿。齐齐爱动脑筋但年龄偏小 ,他非常想加入“娃娃家”游戏 ,我对他进行了近一个星期的观察。第一天 ,齐齐哭着对我说 :“他们不让我玩 ,我好好地对他们说 ,他们还是不让我玩。”齐齐无奈 ,只好选择别的游戏。第二天 ,齐齐玩到了“娃娃家”游戏 ,他对我说 :“真好玩 ,明天我还要玩。”第三天 ,齐齐不肯出去玩。他说 :“他们不让我到‘娃娃家’。”我问 :“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呢 ?”过了一会儿 ,我看见齐齐高兴地在“娃娃家”玩着 ,他一看到我就得意地说 :“我送了他们家一个水池 (用纸盒…  相似文献   

13.
华卉 《山东教育》2002,(9):38-38
小班的时候,只要问问孩子们你最喜欢什么活动区,绝大多数孩子准会说娃娃家,可自上中班后,孩子们去娃娃家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而且玩的兴趣也没有以前那么高涨。是不是娃娃家里的玩具孩子们玩够了?于是,业余时间我用布缝制了一些包子、饺子、烧麦,用海棉做了一些大饼、薯条、香肠等,把它们投放到娃娃家。孩子们新鲜了几天又没了兴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还是问问孩子们吧。午睡起床后,我边给小女孩梳头边和孩子们聊天。“小朋友,你们喜欢娃娃家吗?如果不喜欢咱就把它换成别的区。”“我们喜欢。”“喜欢?”“可…  相似文献   

14.
赵晓青 《新课程研究》2012,(12):155+171
观察目的:娃娃家角色的分配观察对象:第三组玩"娃娃家"的五位幼儿小萌、姜文煦、谢雨、王梓彦、程传捷观察时间:2012年3月14日8:30——8:50区域活动时间观察地点:小一班教室——"娃娃家"区域观察实录:今天是第三组的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五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才不想当奶奶了",原来是小萌和姜文煦小朋友都争着当妈妈了,而其他三个小朋友都戴好了角色牌,睁  相似文献   

15.
场景一 :班上有五个“娃娃家” ,两个分别在活动室拐角的城堡里 ,另三个在阳台上 ,五个“娃娃家”的玩具、材料都一样 ,但教师发现孩子每次最先选择的总是城堡中的“娃娃家” ,然后才去选择阳台上的。场景二 :活动室里有三个“娃娃家”。第一家放了一张床及一排封闭的柜子 ;第二家有独立的、仿真的粉红色娃娃家灶台 ,可以同时供两个孩子游戏 ;第三家设在一座塑料仿真小屋里 ,里面有灶台和灶具 ,窗外放了一张桌子、几张凳子。在整个游戏过程中 ,第一、二家几乎无人问津 ,而第三家则热闹非凡 ,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的游戏行为告诉了我们…  相似文献   

16.
电话打给我     
闲时找出一部坏了的电话机给“娃娃家”的孩子们。这下,电话成了“娃娃家”最受孩子们青睐的玩具。这天,孩子们正玩得起劲,“叮铃铃铃”,电话打到了我这儿:“喂,你好。请问宋老师在吗?”当时我不太舒服,便懒懒  相似文献   

17.
又到了自主游戏时间。孩子们很快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游戏,开开心心地玩起来。今天欢欢、文文等四个小朋友成为了一家人,他们在娃娃家扮演起各自的角色来。这几个孩子的能力都是比较强的,他们一进入娃娃家便开始讨论起角色分工来:有人负责买菜,有人负责打扫卫生,有人负责照顾娃娃,可谓安排得井井有条,相处得也十分融洽。我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心想:他们玩得真不错,一会儿我要请他们来介绍介绍,让其他小朋友也学一学。  相似文献   

18.
4~5岁的儿童最喜欢玩角色游戏,但是每次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我都会觉得很累。主要原因是每次游戏开始和结束时幼儿总将一大堆积木推来推去,一些调皮幼儿甚至还睡在积木上面。孩子们搭一个“家”的时间比真正游戏的时间还要长,“娃娃”也没时间照看,“家”里总是乱糟糟的。每次游戏结束收拾时,孩子们又总喊没玩够,于是常常边玩边收,收得很慢。所以我不得不从这“家”窜到那“家”,帮幼儿搭、收,十分累人。如何既让幼儿玩得尽兴,又让他们遵守时间和整理上的要求呢?为此我尝试了一些解决办法。第一种方法是:先提要求。在游…  相似文献   

19.
区域活动时,我看见一溯一个人站在“娃娃家”旁沉默不语。一溯有点内向,他是不是因为不敢与小朋友交往而游离集体呢?于是,我走过去,热情地拉着他的手说:“一溯,你快过去和他们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吧。”说着便想把他往“娃娃家”拉。可是,他不理会我,仍一动不动地站着,眼睛直愣愣地盯着“娃娃家”里的孩子们做游戏。这是怎么回事呢?顺着他的目光,只见那些孩子有的去买菜,有的在做饭,忙得不亦乐乎。看着看着,我也情不自禁地被他们的游戏所吸引。我再回头看,一溯正在“咯咯”地笑呢!过了一会儿,他便愉快地参与了他们的游戏。小班孩子缺乏游戏经…  相似文献   

20.
“着火了!”     
一天,"娃娃家"里孩子们正玩得起劲:"妈妈"在烧饭、"爸爸"在哄"宝宝",家里还来了一位"客人"。突然,从"娃娃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我闻声望去,只见"客人"一边跳一边向外喊:"着火啦,着火啦!"里面的"爸爸"和"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