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阶段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对近几年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大学体育理论研究与课程实施对象不和谐,同时趋向以学生兴趣为主,忽视了课程的文化建设。结论认为:应加强大学体育课程内在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利用综合资源提升体育人文观,课程教学中强化其应有的调控力和约束力。  相似文献   

2.
陈召 《体育世界》2009,(4):53-54
在分析体育隐蔽课程和快乐体育等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得出体育隐蔽课程的特点和内容构成等为快乐体育教学奠定了基础,并对体育隐蔽课程建设以实施快乐体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与施教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大学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概念,以及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性体育课程的实施方法:语言性教学法、直观性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体育课程两种形态和两维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姚蕾 《体育与科学》2002,23(1):73-75
本文提出了体育课程应由体育显性课程和体育隐性课程两种课程形态组成,阐明了两种课程形态提出的背景和依据,并对两种课程形态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得出两种课程形态的不同目标。  相似文献   

5.
全媒体在深度挖掘和精准凝练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课程教学及优化思政教学模式方面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运用文献资料、辩证分析及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全媒体时代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表现出具象流变的育人话语、立体多维的内容传播模式、科技加持的育人方式、多方联动的育人主体等时代特征。针对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造成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不成熟、育人内容传播碎片化、全媒体支撑要素不健全、体育教师媒介思政素养不足等推行阻碍,从顶层设计、理念更新、资源整合、科技加持、能力提升5个方面勾画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蓝图,完善“全媒体+”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育人内容体系,深化全媒体技术,助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效度,全方位提升体育教师思政媒介素养等创新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体育课程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大众化时代,体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塑造高等教育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因此,笔者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体育课程的时代要求及高校体育课程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对未来高等教育大众化体育课程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从体育扩展到体育与健康,内涵扩大了,增加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内容,把有关身体发育、增进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都纳入一本教材。这里就有一个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孰重孰轻的问题,课程虽然更名为体育与健康,但健康教育教材并不是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的简单合并。那么如  相似文献   

8.
针对体育课程当下的发展前景,从文化的视角审视体育课程,以期构建具有时代性、开放性、民族性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9.
我校体育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阶段农业院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需求,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体育课程。课程凸显了新颖性、愉悦性和实用性,自主创编的《大学生哑铃韵律操》、《拉拉带操》和组编的《体育舞蹈》等特色课程内容,深受学生欢迎。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但能促进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同时能使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发展与探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对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文献的调研,专家访谈及定量分析,就转型期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发展现状,国内、外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比较与分析;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为转型期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文化学的角度对骑士、武士、侠士这三类特殊的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他们所承载的思想精神对各自民族产生的深刻文化影响,继而指出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对其文化内涵扬弃结合,将有助于构建一个和平、和谐发展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2.
彭鹰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2):142-143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理论体系的建构并不等于评价实践也上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基于现实的评价实践在评价功能的解释和评价操作等要素上与理论相背离。  相似文献   

13.
真、善、美是湖畔诗派区别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特殊的美学风格。湖畔四诗人对爱情的大胆表白是前所未有的,因为他们敢于真实地袒露内心最隐秘处的情感。他们的诗表现了争取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客观上起到了反封建的作用。湖畔诗人怀着美化现实的理想放情地歌唱爱情、颂美青春。他们为努力使真各美融合到诗歌中去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是现实中其具体制度尚不完善,根源在于主体性的缺失.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具有特定的法律意义和社会价值,但其本身也存在主体认识错位的现象.通过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主体性重建,加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是一项事关农村基层经济、文化、民主建设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5.
论传统文化对武术内外兼修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是超出体育范畴的一种独特的东方文化形式,内外兼修是它的显著特点,是奠定其多元价值的一大基石,是其在形成和发展形成过程中,受传统文化的滋润和影响,与气功交叉相融的结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推理论证法等从儒、道、佛三家主流传统文化入手,探析了它们在武术内外兼修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武术入奥的可行性分析,分别是思想的西方化、项目设置的简单化及评判标准与实施的量化,并提出竞技武术只能作为武术入奥的代表,并非全部。在武术的可持续发展中应该注意中国武术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使武术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作为身体最直接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与身体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身体从宏观角度可分为“生理身体”和“文化身体”。生理身体是体育的实践者、创造者和受益者。而文化身体则又是体育文化的基础与实质、标志和象征。  相似文献   

18.
吴晓强 《体育科技》2001,22(3):62-64
对学校体育的数量和质量、学校体育思想、深化学校体育整体改革与全民健身计划如何接轨进行思考,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进程,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全运会赛制的历史功绩和时代局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运会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对全运会要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全运会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一根调控杠杆,其作用不可低估,但进入新世纪的全运会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不适应时代需求的种种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全运会要与时俱进,彻底告别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全运会赛制,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新型赛制.是全运会今后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养生对缓解老龄化社会护理难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促使社会老龄化,这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老年人积极投身科学养生的行列,提高自理能力以及社会关爱等有效的举措,对于提高老龄化社会的生活质量,缓解由于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护理难题等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查阅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演绎、推理、逻辑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