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课程改革要求学科教师改变之前的教学方式和能力培养思维,重视给班级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强化他们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学科教育的最终质量。历史教师应该将促进高中生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学目标设置的主导因素,通过课堂教学对班级学生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帮助他们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理解,通过课程教育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本文主要思考历史教师如何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开展更高层面的课程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最终质量。  相似文献   

2.
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了目前重中之重的教学任务,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有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和习题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明确历史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历史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爱国观念,唤醒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热爱,本文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当下“核心素养”变为了教育界很流行的学术名词。“语文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根据社会时代的需要,汉语知识的具备能力和中国人的思维素质。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发展和修订的纲领和灵魂,是学科教育重建的把握和基础。汉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学生语文科目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继学科能力培养之后又一个更新更高的教育目标,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高度重视的课题。就高中历史学科而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重点,从课程、教师、学生等方面着手,逐渐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化学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科关键能力。这既是为了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符合新时代教育背景的。教师可立足于高中化学教学,研究化学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学科关键能力内涵,分析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三通史复习课应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根本。在《平民社会的来临:以宋代的经济和文化为视角》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从目标设置的方向性、材料选择的取舍性、程序设计的主次性、功效评估的侧重性等方面着手,以知识为依托和载体,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提高思维品质作为复习课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使得初中教育进入 了新的阶段,也将其融入了教学目标当中,为教师提供了丰富 的教学思路。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学科特点与 核心素养理念之间存在契合点。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向学生渗 透核心素养的责任感,运用与学生认知能力相符的方法达成培 养核心素养的目标。本文就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实践路径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实施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师最为关键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当今学科课程教学,都应当去思考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学科课程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建筑在学科课程上。在学生核心素养上形成学生阅读感悟创新需要思考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中历史学科素养涵盖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五大要素,是当前高中历史学科的主要培养方向与教学目标,尤其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理念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一方面需要传授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造创新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个人价值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及时调整和转换教学思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紧紧围绕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主观需求,构建一个集趣味性、交互性、启智性于一身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师专业化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是数学教师双专业性的要求.在教师专业化下,我国数学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应由5部分构成,即:普通文化课程、数学专业课程、一般教育学科课程、数学教育学课程、教育技能与实践课程.教师教育课程要进行适当的改革.数学教师应具备数学科学素养、数学思想方法素养、数学能力素养和数学观素养.  相似文献   

11.
学科素养的养成与提升是学科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知识素养是学科素养形成的基础,学科能力、学科情感是学科知识的内化与转化。然而,检视当下教师教育学科类课程设计,可以发现学科知识构成存在缺陷,学科类教师教育课程开发与设计有待优化与完善。知识内容、知识形式、知识旨趣是学科知识构成的三个维度,也是学科类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可供选择的框架。从知识内容、知识形式、知识旨趣维度入手进行学科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师范学生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97):71-72
逻辑推理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一直以来受到高度重视,新信息时代高中教育教学背景下更是被教师当作高中数学基础核心素养六大关键要素之一,高中数学基础学科实际核心教师素养教育作为一个对我国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新教学概念,需要教师对培养高中数学这门学科实际核心教育素养的基础理论具有充分的认识掌握,只有经过充分的基础理论逻辑学习,才能在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有目的性合理培养高中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切实有效的策略影响学生的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和归宿,但在实施过程中,它对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内蒙访古》为例,阐述了指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走进课文、感悟课文内涵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和合作探究,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继而论述了在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多种素养的观点,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先进教育理念、超学科的知识素养和综合应用各方面知识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素养等。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理念,区域认知素养是地理学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区域认知素养在考生水平表现标准的评价及教学质量分析的研究,以考生在区域认知素养的水平表现标准及不同知识范畴、能力属别为依据,选取典型性的试题对参加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地理试卷的普通高中应届考生的作答表现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结合考生典型作答情况,深入剖析考生存在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以及在区域认知素养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利用图文信息让区域空间具体化、确定区域主题让知识内容系统化、控制区域要素让原理规律情境化以及比较区域差异让特征表现鲜明化等教学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以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素养。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复习策略探究,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突出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的高考改革的应然走向。我们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考全国化学卷注重真实情境,并以此为载体;用结构化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并始终围绕教材内容;突出了个学科之间关键能力的考查。鉴于此,高中化学复习应凸显学科特点,在复习中始终围绕教材内容,并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延伸到体育课程领域是指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所获得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专项化教学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化、具体化。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旨在提高知技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能力和情感认同能力,探索学生在顺利完成专项化学习任务后理应具备合乎体育教育认知、技能、情意等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高中专项化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理念,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根本目标。在学生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品格和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素养是教师教育教学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新课改背景下,特别是"三维"目标的提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中学政治课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成为该课程能否有效发挥思政教育阵地优势,提升青年学生政治素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们越来越注重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综合创新意识的培养.文章以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转危为机"——罗斯福新政》为例,以高考评价体系和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研读指导性文件、综合多学科知识、以思维导图为工具、以史料实证为主体建构知识体系以及注重引导学生具备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追求.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从中撷取精华,凝练教学智慧,以传统文化滋养学理认知,促进课程核心素养培育。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探究民俗节日、借助历史故事、巧用非遗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深厚背景中认知、明理和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