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制造业的服务增强研究:起源、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蔺雷  吴贵生 《科研管理》2006,27(1):91-99
"服务"已成为各国制造业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展开竞争的重要手段。近些年,国外学者(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学者)掀起了针对"制造业服务增强"的研究热潮,国内学者也开始跟进,试图从多种角度探讨"服务增强"对中国制造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具有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制造业服务增强"研究的起源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未来研究的走向、研究重点及中外研究的差别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期望该综述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制造业服务增强研究在中国的深入开展,为中国制造业应对国际分工转移和寻求自身竞争优势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过去的竞争优势是产品创新能力,现在则是服务创新能力.当今,制造业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强化解决顾客问题的服务能力.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定义与内涵;基于微笑曲线理论和产业链竞争理论,探讨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个方面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结论认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指数与竞争优势指数均在提升,但决定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竞争优势的增强.不同产品类别的竞争力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比较优势的不同变化趋势显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优势产品正在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  相似文献   

4.
王娟  张鹏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4):154-163
利用2002—2016年我国27个工业产业的面板数据,探究全球生产网络下服务内容嵌入方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我国制造业服务转型过程中,不同类型行业中服务内容嵌入结果不同,明确服务要素嵌入重点、形成新动能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步骤。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产业利用生产性服务仍然更偏向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当前"服务化陷阱"依然存在,相对于高端技术产业,中低端制造产业问题更为严重;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当前高端制造业发展,服务素质偏低降低了制造业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制造业是既要维持经济中高速的增长、又要保证我国产业持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制造业企业正积极努力从数字化阶段向网络化阶段转型,因此信息化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的发展,正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两化融合服务平台(www.cspiii.com)采集的16万余家企业两化融合数据为基础,从开放研发、精益生产、智能产品和服务、产业链生态构建等方面入手,分析、探究我国信息化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析企业文化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但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低下,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因此,制造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目前企业文化对制造业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甚少.主要分析企业文化及生产效率相关理论,找出企业文化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式,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方案,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借鉴国内外研究的理论观点以及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产业关系进行探索,通过理论推演得出二者要"互动与融合"发展的产业关系。采用投入产出模型,设计用于评价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依此测度并量化分析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产业关系的内在运作现状。通过对全国以及江苏省、湖南省和陕西省的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的测度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驱动生产服务业发展时,二者互动与融合并不显著。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应由制造业驱动向服务经济驱动转变,以便使二者达到高端生产、高端服务的"微笑曲线"价值链两端。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借助重心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变动方向来看,198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南下东进"特点,但是2003年后,我国部分制造业呈现"北上西进"特征;(2)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区域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主要集聚在东南沿海地区;(3)从区域分布的制造业属性来看,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更为明显,而资源依赖型制造业更多分布在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本文也对我国制造业上述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做出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制造业是国家间经济角力和竞争的主战场。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体量巨大、门类丰富,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较为突出。近日在天津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指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我国制造业弯道超车提供了机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制造企业不重产业基础,盲目"上网"嫁接智能化的新倾向。  相似文献   

10.
王娟  张鹏 《科学学研究》2019,37(2):276-290
本文基于2002-2015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构建服务化嵌入制造业过程中与现有产业基础协同促进产业升级的理论模型,并进一步探讨嵌入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制造业服务化作用于产业的效果。实证表明整体制造业服务化与技术溢出的交互关系对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关系,且嵌入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制造业进行不同程度的服务化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表征在不同类型的服务化结果不同。故笔者提出应加强产业联动,形成以多方服务内容协同演进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动态网络;将服务内容内化于制造业价值链本土创新为首要内容,联合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技术红利,实现多元化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打破全球结构封锁,有效利用服务要素实现服务模块化发展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由于激烈的竞争汽车制造业的利润已经很低,汽车后市场服务已成为汽车企业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也是国内外汽车行业竞争的焦点。国外汽车后市场服务起步较早,对我国初具规模的汽车后市场服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研究中小城市汽车后市场服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会》2021,(8)
福建是我国制造大省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福建正加快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该文从福建制造业产业结构与竞争优势分析入手,系统介绍了福建制造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福建制造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面临的问题,基于对外贸易大数据研究了福建代表性制造业"一带一路"合作情况,并提出了福建制造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和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福建开展制造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东研发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广东必须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业,与制造业相结合形成"双轮驱动"的格局,并产生协同效应,进而提升产品/服务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探讨广东研发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广东研发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政策建议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物流作为市场经济的大动脉,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能为生产制造业降低成本,提供第三利润源泉.使企业占领有利的市场地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定性到定量的混合研究路径,基于探索性多案例分析使用扎根理论对我国4家制造业企业的开放式服务创新进行案例研究,确定我国制造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的前置影响因素、形成路径、构成维度和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制造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生成机理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开发相应问卷量表;然后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分析验证理论假设.研究发现: 制造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驱动力和协同力均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制造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承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均无直接影响;制造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承载力对开放式服务创新驱动力与开放式服务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对开放式服务创新协同力与产品服务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无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但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一命题为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指明了发展方向。分析了两化融合的内涵及层次,对竞争优势理论进行追溯,并以"钻石模型"和"价值链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两化融合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7.
从熊比特式动态竞争的视角,以零售业为例探讨了服务业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竞争中竞争优势的来源问题.认为服务业生产具有一些与制造业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使中国本土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具有某些短期的优势,而长期的竞争优势仍然依赖于企业持续的学习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侯花兰 《大众科技》2005,(10):54-5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体现知识和技能优势的技术标准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发达国家政府都在争先恐后地加大力度进行标准化战略研究,试图在技术标准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以期从中获得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而我国参与技术标准竞争的能力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仍处"弱势"地位,所以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和加强技术标准工作,以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技术体制、研发努力与创新绩效: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别于传统的"结构-创新"分析框架,本文主要从行业技术发展特征的角度,分析技术体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利用中国制造业的数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体制的各个维度不仅显著地影响了企业的研发努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绩效.本研究还发现盈利水平也影响研发努力程度;我国企业间的竞争主要还是非创新竞争;与港澳台资本相比,外商资本的知识溢出效益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药制造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产量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农药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朝着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这导致了农药产业组织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为基本分析框架,对我国农药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药产业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