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认为,徐陵《玉台新咏序》是一篇标准的“序作者之意”的序文,并无不可信之处。认真解读序文,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玉台新咏》一书的这些情况:《玉台新咏》是一部“撰妇人事”“以给后宫”的女性读物,属《隋志》著录的南朝编撰的诸多备后宫讽览的《妇人集》者流。撰者徐陵的编撰意图是希望这部诗集“可代彼萱苏”,使“寂寞多闲”的后宫妇女“微蠲愁疾”,“聊同弃日。”这部诗集之所以形成了专录艳歌的特征,一方面如撰者所言,主要是因后宫“惟属意于新诗”而投其所好,另一方面则是禀承了南朝诸多《妇人集》“撰妇人事”的传统。如此,自唐至今关于《玉台新咏》编撰目的及编撰情况的种种不合于序的说法就应该得到修正。  相似文献   

2.
李广田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乡土”气质的作家之一,他的早期散文集《画廊集》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取材特点来说,李广田在《画廊集》中侧重展现个人经验和乡土生活;从感情立场上来说,李广田在《画廊集》中对“乡下人”的感情是复杂的,对其既同情怜悯,又讴歌赞颂;从其风格特点来说,李广田的《画廊集》表现为素朴、自然、静美。笔者将《画廊集》的艺术风格评价为“一种特别的人间味”。但是,《画廊集》也存在着一些缺憾,比如作者反映的生活画卷不够广阔,没有正面展示当时的革命斗争,在散文的内容和语言上存在着过于浓重的模仿痕迹等等。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参考》2006,(8):21-22
6月6日,总部位于纽约的美国权威的教育思想库“亚洲协会”(The Asian Foundation)公布了一份题为《全球化时代的数学和科学教育——美国能向中国学习什么》的重要研究报告。报告认为确保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与科学教育的质量,提高教育水平,应该把教改的目光转向东方的中国,学习与借鉴中国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和科学教育上的富有价值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祖堂集》中出现了唐代新产生的近指词“这(者)”,其后都有连带成分。与《敦煌变文集新书》的比较,《祖堂集》“这(者)+连带成分”大体上比《变文》发展得快。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将其成果以文字的形式加以“物化”。这些文字将成为一种“路标”或者标志性、历史性的“建筑”。在其上,改革者的心路历程和实践痕迹清晰可见。它们同时也为旁观者和后来者提供了参照性的文本。  相似文献   

6.
新绿与春光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全体成员,借《基础教育》这块教育的绿洲,捧出自己的新绿与春光。  相似文献   

7.
李申申在2005年2期《河南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基础教育的中国特色:建构以“情”为根基的主体发展观》一文。  相似文献   

8.
1994年4月,中国《教育参考》杂志发表了《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作叶澜;1997年9月,中国《教育研究》杂志发表了叶澜的另一篇章:《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通过这两篇章,叶澜和她引领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站在了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台。这一“站”,就是十年。  相似文献   

9.
舒扬 《中学教育》2004,(5):6-11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著有《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由其开创和引领的”新基础教育”实验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反响……”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是新世纪教育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前,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是指导我国新世纪初基础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将对我们进一步做好“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基础教育”的提出,至今已经有八年多的历史了。那么,“新基础教育”究竟“新”在何处,其独有的特性是什么?尤其是教师在其中是什么地位和作用,更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信息广角     
《教学月刊》2002,(7):110-11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工作研讨会召开,中小学英语教学将与国际接轨,“新基础教育”全国研讨会举行,语“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上海部分中学试分“走班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今人对叶适《龙川文集序》及《书龙川集后》一文中“微言”二字的误读,认为叶适非但在学术和政治立场上与陈亮相左.其对陈麓词成就的评价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2010,(2):F0002-F0002
《“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是在叶澜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历经15年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基础上,形成的一部系统探究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和教育改革的专著。  相似文献   

15.
从个案研究的角度看,“新基础教育”实验的学校制度建设研究涉及到学校内部制度建设的诸多领域。透过其改革实践,可以体悟和认识到其独特的文化气息: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内在精神的更新、动态生成的展现、精神与情感力量的支持。关注学校教育文化自我的形成和自我更新,体现着“新基础教育”学校制度建设的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16.
黄启林 《教育导刊》2004,(19):59-61
2000年我们争取机会加入了由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主持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研究推广性、发展性研究》的研究行列,成为了“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的一员。回顾我们当初加入课题研究的初衷,大致有以下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7.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这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基础教育”基地建设阶段,一些学校将“德育室”吏名为“学生工作部”。这意味着学生工作思路的转变。而转变的关键在于:一切工作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  相似文献   

19.
感受叶澜     
在我国教育家队伍中.叶澜是重量级的人物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具有丰厚的学养.而且更多地来自于她的人格魅力.提起叶澜.不能不提到“新基础教育实验”.作为一项国家“十五”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实验”凝结着叶澜教授一生对教育的理解和理想。  相似文献   

20.
杨永厚 《陕西教育》2011,(7):15-15,17
教育改革,春潮涌动;教育创新,方兴未艾。“九五”期间,以华东师大叶澜教授为领军人物所掀起的“新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十五”期间,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同志开启了“新教育”的改革探索,使自己的新教育之梦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变成现实,获得巨大成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内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正从宏观层面向微观维度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