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CUBA赛事间歇大强度训练期间的运动员服用泰山赤灵芝多糖口服液的实验研究,表明泰山赤灵芝不仅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增加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数量,增强有氧代谢的能力,清除血尿素氮,减少乳酸的生成与堆积;有效地对抗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训练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男子手球队十二届全运会前的赛前训练期间,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血睾酮(T)、皮质醇(C)在训练各个阶段变化情况的分析研究,发现在赛前训练阶段强化对运动员的训练监控非常必要,可以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提供重要指导,提高训练效果;赛前训练对男手运动员的WBC、BU影响不大,但要重视训练初期运动员血红蛋白(Hb)水平的下降;要重视赛前训练期间运动员最后一场教学比赛后的机体恢复,特别是肌肉疲劳的恢复工作,为下面的正式比赛做好准备;在赛前训练期间一定要做好营养品的针对性补充,只要营养品补充合理,配合训练计划的合理安排,在整个训练期间,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均能维持在较为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女子自行车运动员实施综合的营养补充方案,对比运动员在冬训期间实施综合的营养方案前后血红蛋白指标变化.方法:抽取早晨静脉血与RPE量表结合.结果:随着训练的进行,没有进行营养补充期间血红蛋白下降明显;随着训练强度的加大,实施营养方案后,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值没有明显的下降;降负荷后,血红蛋白逐渐升高,运动员机体得到快速恢复.结论:冬训期间对运动员实施综合的营养方案能有效提高血红蛋白值,及时消除运动性疲劳、促进身体机能状态快速恢复从而间接促进其运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国内外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经验证明,采用大运动量训练运动员,不仅能提高运动成绩,而且还对运动员的机体发生有益健康的作用。采用大运动量训练前,我们必须了解它将对医学生中长跑运动员机体产生哪些影响,以便有的放矢,洽当制定训练计划。为此,在多年训练工作中积累了些资料,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旭 《中华武术》2006,(8):46-47
有氧耐力是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其训练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吸收、输送和利用氧气的能力,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氧耐力训练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有氧耐力是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其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吸收、输送和利用氧气的能力,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氧耐力训练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1.持续训练法1.1负荷强度采用这种训练法要求的训练强度相对较小,心率可控制在145~170次/分钟之间。这个强度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7名青海省竞走运动员(世居高原)在赛前33天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机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世居高原运动员初、中、末期的血象指标呈先降后升趋势,至训练结束恢复到训练前水平,表明此次赛前高原训练对机体产生了一定的刺激,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良好;CK、BUN变化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机体恢复能力良好,训练负荷强度安排适宜;睾酮水平较初期值显著提高,皮质醇保持在初期水平,T/C比值大幅提高,提示机体蛋白合成加强,运动能力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赛前高原训练对于提高世居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最大摄氧量即有氧能力指标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建议应对其进行更高海拔或下到低海拔地区进行短期训练,以便更好地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潘碧芳 《游泳》2002,(5):33-35
目的是在高校游泳队备战大运会期间 ,试运用运动营养帮助运动员机能恢复和消除疲劳 ,方法是通过运动员服用后的自身对照测试 ,发现在大负荷训练时期 ,所选用的运动营养对运动员训练后乳酸的积累有减少的作用 ,训练后CK偏高时但运动员的疲劳感反而减弱 ,运动营养对血红蛋白的维持或提高有一定作用 ,有降低蛋白质、氨基酸分解、减少血尿素氮的生成的功能 ;在提高机体的抗练性和抗疲劳方面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方法,对110m栏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赛前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能消除或降低运动员的紧张心理;赛前心理训练可以稳定运动员的思想情绪,对提高运动成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系统的心理训练可以培养运动员坚忍不拔的品质,可有效地提高运动员机体适应能力。建议提高心理训练在跨栏跑训练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的马拉松训练中,随着竞技水平日益提高,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也在不断增大,以提高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这就不可避免地加深了运动员机体的疲劳程度。如果每次训练课后的疲劳得不到及时的缓减,就容易造成过度训练,因此,恢复已经成为现代马拉松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训练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江苏省参加2015年全国皮划艇锦标赛的10名女子皮艇运动员在赛前6周训练中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红细胞积压、尿PH值、尿比重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在赛前第6周高强度大运动量后,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含量出现较大程度的上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整体偏低,表明高强度训练产生强烈刺激,且未能在短期内较好恢复;经过积极调整后,血液指标逐步降到正常水平,部分队员尿液指标处于正常值以外;第3周适当增加训练量和强度后,训练后增加了恢复手段与营养调整,第2周继续增加训练量降低强度,部分产生应激反应,采取积极恢复方法,赛前第1周整体处于正常范围。结论:生化指标能反映运动员对赛前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以及身体机能的状况;通过及时分析生化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恢复措施,能有效控制运动员身体机能;建议训练负荷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训练恢复方法多样。  相似文献   

12.
大强度游泳训练对少年运动员血清sIL-2R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0名少年业体游泳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进行了测试,并同步测试了T细胞亚群、NK细胞及血乳酸水平。实验结果表明:训练后比安静时sIL-2R明显下降,由此,因IL-2介导的T细胞亚群、NK细胞的活化程度受到明显的抑制,使免疫系统机能受到影响。因此,应强调少年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减少易感病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冰雪项目运动员安排科学合理的训练,进而有效提高运动成绩提供详实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对冰雪项目运动员免疫机能抑制机制与营养干预手段进行了研究综述。通过整理分析发现,冰雪项目运动员为克服低温、大强度训练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在膳食中应注意糖、蛋白质、脂肪的摄入比例,同时注意加强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A等维生素和锌、铁、硒等微量元素的摄入。中成药以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在运动医学领域应用日趋广泛,必要时可以适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变海拔高度,运用不同海拔渐进复合的持续训练、对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的变化、运动员营养补剂的补充,探讨提高男子中长跑运动能力的训练模式。结果发现:高原刺激能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血色素水平,补血的铁剂配合优质蛋白的适当使用可以维持运动员在训练期的血色素水平;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李梦  张林 《体育科研》2014,(4):62-66-77
通过连续观察皮艇运动员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补体C3、C4对运动训练的应答特征,揭示长期、系统从事皮艇专项训练对人体体液免疫的影响。以河北省皮艇队25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其中二级运动员12人,一级以上运动员13人(含一级)。自冬训第一周开始,连续17周跟踪记录血清IgA、IgG、IgM以及补体C3、C4值。结果发现:大部分免疫指标值时常低于临床正常值,且训练年限较长者相对更低;训练负荷的变化对各项免疫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IgG及补体C3变化最为显著。大强度训练周及测验周后免疫指标下降显著,进入调整周后缓慢回升。  相似文献   

16.
支链氨基酸(BCAAs)是蛋白类运动营养补剂中相当重要的营养素,不同项目的运动员由于膳食不能满足大强度运动训练的营养需求,经常需要额外补充含BCAAs的蛋白类营养补剂。但长期过量地补充可能对机体的免疫力、肾脏功能、消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采用文献综述法,对补充支链氨基酸对抗阻运动和耐力运动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其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和过量补充的负面影响机制,探讨运动员如何合理补充支链氨基酸,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强度训练对运动员肌肉围度的影响,以安徽省优秀男子皮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4周的10次重复80%1RM训练。结果表明,在通过4周10次重复80%1RM强度长时间的力量训练后,队员在完成规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被训练肌群肌肉围度有显著的增长。结论:10次重复80%1RM的强度和1min30s~2min30s的间歇训练可有效的发展肌肉围度,可作为发展肌纤维肥大有效手段。旨在通过可靠地训练强度负荷,探索发展肌纤肥大的有效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赵鹏 《体育科研》2013,(5):67-71
目的:对国家男子举重队重点队员在2012中国举重锦标赛(奥运选拔赛)和奥运备战赛前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总结现有的赛前训练的模式,为教练员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反应、修订训练计划和调整训练负荷、保证运动员在大赛前机能处于良好状态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男子举重队2012年奥运选拔赛和备战奥运的赛前期,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国家队5个重点级别,6名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结果:奥运选拔赛前的训练模式为赛前第2周训练强度和负荷达到最大,之后训练强度和量缓慢降低。奥运备战赛前的训练模式是大强度大负荷周与小强度小负荷周交替出现,总体呈下降趋势。选拔赛的赛前模式优于奥运备战的赛前训练模式。结论:两次赛前训练结果比较发现,锦标赛赛前训练模式优于奥运备战赛前训练;训练强度起始较大随后缓慢下降,整体训练负荷较稳定的训练可以保持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的生理机能的稳定,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增强竞技状态;强度中等、训练负荷较大且整体训练量呈波动趋势的训练易于给运动员造成一定的身体不适,引起运动疲劳的积累,导致赛前竞技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长时间大强度运动训练对青少年免疫机能的影响,选取业余体校16 17岁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20名(全部为男性),训练年限分别为7 9年,测试其在大强度训练期间1)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以及CD4/CD8;2)外周血NK细胞毒活性;3)外周血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结果显示:大强度运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的免疫系统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