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曹小芬 《体育科技》2014,(3):115-117
在分析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改革背景及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三生教育"与独立学院体育的契合之处;在认识"三生教育"在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中价值体现的过程中,探寻"三生教育"在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中的价值实现途径,为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之道,为独立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邹志兵 《体育世界》2013,(5):16-17,6
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宗旨是"理论够用,能力更强",在这一中心的指引下,各专业都在强调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其实践能力的强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实践情况,并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目前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探讨构建符合独立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承载了各地区文化价值观、历史记忆,对于民族发挥与文化传承具有深远影响,是各个民族发展延续的精神瑰宝。当前,独立学院的公共体育教学,存在课程教学实践时效不高、教育内容单一及大学生缺乏学习实践兴趣等基础问题,降低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不利于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长效化推进。基于此,独立学院应以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积极做好对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创新,紧紧围绕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应用,推进公共体育的课程教学实践,强化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的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许晓峰 《湖北体育科技》2014,(2):178-179,171
独立学院的体育课程,作为公共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独立学院体育课程融入生命教育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课程实验改革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独立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理论研究,证明该教学形式能够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上课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大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够实现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俱乐部教学顺应高校体育的发展,是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专题讨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如何培养能适应中小体育工作需要的合格体育教师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点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专科升本科、本科升硕升博,一片繁荣景象;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和学校扩展自身的冲动,体育教育专业的硬件得到明显改善——新的运动场、体育馆、实验楼等不断耸立而起;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办学软件的第一要素: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学历在不断提升,很多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已经开始"非博"不进,教师中的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所占的比例也在加大,无论是规模,还是层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李莉 《精武》2012,(31):58-58,6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学在内容选择,课程评价,师资力量等不能适应素质课程教育,针对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体育基础教育的质量,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不同视角进行思考,探寻历史,分析现状,谋化未来,并进一步提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优化发展的具体方法,即调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入口"的口径和入学的方式、构建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师的模拟画像、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全面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质量、完善体育教育课程的优化方式、恢复课余训练和早操活动、改善教学环境等.  相似文献   

9.
就独立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得出我国独立院校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社会市场需求之间无法形成等式的关系,造成该专业的人才在毕业后的就业存在严重的问题,需要全国各个独立院校进行相应的一些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定位的修正,进而能够改变目前独立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成聪聪 《四川体育科学》2013,(1):118-122,129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专业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也影响体育教师资源的顺利补充。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状况不容乐观;对"体育教师"职业的多元认知使得其选择"体育教育"专业的原因呈多元化倾向和功利化趋势;15%左右的学生"后悔"自己所选专业,尤其是大2学生,"有些后悔"、"非常后悔"的学生分别占14.63%、6.71%;仅有37.3%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体育教师"作为其职业;75.2%的学生表示:在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更换职业。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比较我国学校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发现学校课程中,终身体育与终身教育思想在"产生背景、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方面存在分歧。深入分析体育课程的功能属性,发现体育课程在学校课程文化功能层面上的缺失。通过对体育课程的重新考察,得出体育课程的基本功能属性是"运动技战术学习";以此为依据,得出学校终身体育思想应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校体育的现状呈现出一定的发展瓶颈,学校体育教育课程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尤其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新一轮体育教育课程改革历经了十个年头为背景,从学校教育内在要求出发,提出学校体育教育课程价值着眼于培养人,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尊重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考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主要运用专家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方法 ,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些主要的困惑不解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目的是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表明 :体育课程目标的改革应首先明确课程目标特点及定位 ,体育课程目标应体现人文性 ;体育课程教材改革应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对课程实践内容重新分类 ,推行教材“审定制”,突出教材的特色 ;课程体制改革应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打破单一垄断的课程方案  相似文献   

14.
阐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内涵 ,以及二者的区别和关系 ,分析建立我国体育课程论的必要性 ,并提出构建我国体育课程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的本质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课程涵义多重性的影响,我国学者对体育课程涵义的认识不尽一致。根据课程涵义的最新进展和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我们认为,课程涵义的整合化是认识体育课程本质涵义的基础;体育课程本身是静态的,其意义生成的过程是动态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注重从“三位一体”之“和”走向学生主体发展之“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体育课既紧密联系,又不能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16.
快乐体育思想与女生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女生体育教学从形式到效果都不及男生,体育对女大学生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其中既有女性身体的客观因素,也有教学活动主体的主观问题.研究证明,注重兴趣的快乐体育是提高女生体育课教学效果的良方.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思想观念与高校体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综述和分析法,针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分析了素质及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探析了体育与素质,高等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接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以及高等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等问题,以此作为面向21世纪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材改革与构建研究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教学评价难以操作的问题,重点从对学生、体育教师和体育课3个角度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注意事项,以促进新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对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思考,认为生命教育应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育教育的最终使命和落脚点是人的生命。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倡行混合式教学方式、运用情境化训练模式、推动“家校社”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学体育课程模式的构思,建构了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模型,并从融入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学体育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对学校体育的价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实施,加强对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成为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构建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优化体系,实现学校体育课程价值的最大化,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是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本文从教育创新的角度出发,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提升我国体育教学效果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