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历史上,青海土族聚落在长期共同的社会生活和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了土族聚落共同遵循的伦理准则和道德信念。本文通过对青海土族聚落的伦理特征及其演变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青海土族独特的伦理精神及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刺绣和土族传统的服饰文化相结合,产生了独具土族民族特色的刺绣服饰,土族刺绣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色彩、线条、图案、明暗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美术表象,从而突显了土族刺绣服饰独特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针对民族地区方言特点推广普通话教学董泽积石山县是甘肃省的一个偏僻县,它与青海民和土族回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长期以来,该县居住着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羌族、藏族、回族、汉族等八个兄弟民族,各族人民生活在一个团结和睦和大家庭中。在这个...  相似文献   

4.
青苗会是土族村落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独特的民间组织,它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以村庙为活动中心,形成了"一庙一组织"的组织格局。土族青苗会是血缘、地缘和神缘相结合的产物,在庙神祭祀、农田管理和纠纷调解等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土族民众自主管理社区和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的综合体现。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社会转型的深入,土族青苗会在与国家、民众的互动中不断调整着生存策略,焕发着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南麓的河湟流域,有一个民族叫土族。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互助、民和、大通、同仁等县以及甘肃省的天祝、永登、卓尼等县。他们使用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过去通用汉文,近年来在拉丁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土族文字,并正在试行。土族人能歌善舞,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全为口头传诵,其中大都可以演唱的叙事诗《拉仁布与且门索》已搬上舞台。土族中的高级喇嘛、僧侣也著书立说。如由土族活佛所著的《宗教流派镜史》一书,曾被译成英、德文流传国内外。这里的歌曲种类繁多,大体分…  相似文献   

6.
贾格年 《商洛学院学报》2009,23(5):37-39,9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怎样保护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既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又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在以工业文明为代表的现代化背景下,青海互助土族的传统文化资源收到了很大的冲击,传统工艺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具体表现为生产地的减少、生产者的减少以及使用者的减少。目前对土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有两种形式: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化发展,它们对土族传统工艺的延续和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利于土族传统工艺的整体保护和发展。建议采取其他的一些保护方式,如命名式保护、立法性保护、开发式保护、研究性保护、寺庙式保护,个人收藏等。  相似文献   

7.
撒拉族、土族的经济意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撒拉族和土族在有些方面较为相似,但其经济意识却颇为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居住环境、地貌物产、信仰等方面对撒拉族、土族做了比较,认为这些因素决定了二者经济意识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法化是权力的法化;它强调刑的作用,把刑与法合二为一;它受到儒家伦理的深刻影响,把道德与法混同起来。现代法化是追求权力的法化,是蕴涵着契约精神的法化,自然法成为现代法化对于现实法律的评价标准。传统法化对法制现代化的积极影响表现在儒家思想的性善论以及“中庸”、“和谐”的伦理观与我国现代司法实践有着密切联系,消极影响表现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法制精神的实现。实现传统法化与现代法化的整合,应从社会经济层面和社会精神层面两部分考虑,并以“现代资源本土化”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当务之急,文章从互助土族地区土族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入手,分析了土族地区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两种力量的动力作用都是通过人的动力作用而实现的。先进化的前进方向是历史进步的方向,决定了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因而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先进化的精神动力是通过先进化的功能而起作用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先进化,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其家乡湘西以及湘西的民俗成为他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和支撑点,作者从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中,提炼出饱含深刻寓意的意象母题,将民俗文化摄入作品并使之具体化,艺术化,形象化,从而使他的湘西乡土小说具有了丰厚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2.
扎根于本土文化的建筑杰作 ——J·M·特吉巴欧文化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诺设计的特吉巴欧文化中心通过象征性很强的建筑形式以及对本土文化的崭新诠释,与自然、场所及当地的传统文化形成有机的呼应关系,充分表现了"高技"建筑师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反映皮亚诺的建筑理念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梅州大侠"或"大侠"即指廖安祥,他是从黄坳俗文化生态环境中走向世界的客家英才,他的"侠义"精神的基础是客家文化的认同。文章从解读廖著入手,结合田野考察资料与地方志书等,将其放在客家文化的大背景下,旨在探讨地方精英与俗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赵书昭 《唐山学院学报》2021,34(1):14-20,79
李大钊出生于冀东大地,故乡壮美山河的陶冶,淳朴乡风的熏陶,夷齐精神的浸润,燕赵文化的影响,对李大钊道德人格的塑造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有利于解读李大钊伟大人格形成的文化密码,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大钊精神,发展和繁荣大钊故乡文化.  相似文献   

15.
从人生经历和教育经历出发 ,分析启功先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以及启功先生在治学方法上打通传统文化各领域的特点。探讨启功先生对北京文学、民间文艺的研究 ,北京文化对启功先生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启功先生在文学、艺术创作与人格形象上与北京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交流国际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实现地方高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从文化视角探析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传统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关系紧密,它能影响地方高校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展现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季栋梁的散文集《人口手》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及乡土人生的悲欢离合,其乡土情结更多地表现在乡土文化与历史、人性的复杂结合上,它连接了乡土与文化,也沟通了精神与内心.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全人类学观和乡土文学创作方法主要来自他对湘西文化的理解。湘西有自己的文化根系,有着典型的文化积沉范式;在湘西,土家族、苗族、汉族等诸多民族构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群落。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标志着中国乡土文学研究新范式的确立。  相似文献   

19.
萨林斯的《历史之岛》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夏威夷群岛土著的历史和文化,这就是结构的历史人类学方法。萨林斯的历史人类学注重文化、社会主体的社会行动和文化秩序的象征物“结构”,其结构是一种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分析工具。萨林斯的民族志是具有意义的结构性叙述文本,他用结构的方法构建了夏威夷土著社会的历史。萨林斯历史人类学具有后现代主义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0.
《秦腔》叙事艺术的复杂性表现在叙事视角的复杂性、叙事节奏的混杂性、叙事内容的繁杂性等方面。在其复杂性叙事艺术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情感原因。现代化浪潮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侵蚀和贾平凹面对正在消逝的乡村写作时内心的矛盾从根本上形成了这种复杂性叙事艺术。从某个层面上说,贾平凹对复杂性叙事手法的熟练运用显示了其高超的叙事能力,他在叙事手法和风格上的实践为20世纪末以来转型中的乡土文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