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从古希腊哲学中“逻各斯精神”和“努斯精神”两个核心要素的矛盾分析出发,探讨了古希腊精神哲学从智派到苏格拉底思想发展的内在的精神动力,指出其在依靠这两大要素超越了自然哲学之后,由语言逻辑和自由精神双方各自的“自否定”原理而一步步走向辩证法和神学的必然性,澄清了西方理性主义传统一开始就表现出来的主体自身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吸纳的是西方哲学自古希腊起的替“天”(指最高存在者)行“道”(指对最高存在方式的描述)的传统灵气,依此灵气推动而生后期哲学之语言活动观。他后期哲学思路集中到一点,就是在对象与名称之间的自我之移动与联结。  相似文献   

3.
在欧洲哲学史上,赫拉克利特第一次用“逻各斯”这一概念来表示规律。这一思想对于欧洲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弄清赫拉克利特关于“逻各斯”的学说,不仅对于理解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而且对于理解整个古希腊哲学都百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对“逻各斯”学说作点探索,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4.
“逻各斯”一词在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残篇中,虽有多种不同用法,但主要的,他是把“逻各斯”看作本原的。“逻各斯”与火结合在一起,由此构成了赫拉克利特的本原学说,并且在古希腊早期哲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一“追求一种永恒的东西乃是引人研究哲学的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之一。”①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就是从追求“永恒的”本原,开始进行哲学思考的。何为本原呢?“本原指万物的根源或元素”②。亚里士多德对此也有过解释。他认为:“一个东西,如果一切存在物都由他构成,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都复归为它”③,那么,…  相似文献   

5.
道家哲学没有本体论,没有镜式主体,道生万物,道即万物,所以“道”与“逻各斯”的“在场的形而上学”大异其趣。庄子与德里达的相遇是在语言哲学上,他们都在思想与世界之间塞进了漂泊而暧昧的语言夹层。本以庄子的“曼衍”与德里达的“分延”相发挥。德里达强调语言的隐喻特征,又恰好与庄子的“三言”巧合。语言既然不足以传达真理,二家就顺理成章地将哲学推向了学。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流变说,指出其说存在着流变与不变相纠结的内在悖论,并断定赫氏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逻各斯是此潜在悖论顺理成章的产物,进而说明赫氏哲学美学的神秘恍惚色彩就渊源于此。在此基础上,作者于结语中指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局限及对其超越之可能。  相似文献   

7.
正德里达的语言哲学批驳了"逻各斯中心论"和"声音中心论"。所谓"逻各斯中心论",指的是一种以在场为中心的本体论和以言语为中心的语言观。德里达认为,形而上学的逻各斯绝不能囊括一切事物,总有某种异己的和昏暗模糊的东西拒绝被整体化在同质的同一性之中。他认为,逻各斯的自我同一性,其实在希腊哲学创立之初,便出现了裂痕,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就论述了"存在之外的善"。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艺术理想的核心是艺术模仿观,其哲学基础是关注艺术与真理(逻各斯)关系的艺术真理观.赫拉克里特把逻各斯当作真理的言说,认为研究自然可以把握逻各斯.苏格拉底主张从人的立场与自我完善的需要去追求真知(逻各斯),艺术只能在道德目的论原则下为人服务,否认艺术自身就是逻各斯的范畴.柏拉图强调理念就是真理,哲学就是研究和认识理念的途径,艺术只是理念的模仿的模仿,既非逻各斯,更非真理本身.亚里士多德扭转了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歧视艺术真理性的哲学倾向,认为艺术模仿与哲学一样都是真理的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化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德里达所谓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特征。西方文化思想最早能够追溯到“古希腊美学思想”这一源头,而在古希腊思想的早期阶段,其文化基质中带有较多“秘索思”(Mythos)的成分。“秘索思”是受到原始人类“诗性智慧”思维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大自然进行想象与“附魅”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具有虚构性与想象性的特点。而伴随着人类理性意识的觉醒,西方思想文化的演进过程中出现了“逻各斯”(Logos)的认识方式,对“秘索思”思维模式造成了冲击。然而,纵观古希腊早期美学思想诞生以来以及整个西方思想文化世界,可以发现“秘索思”和“逻各斯”的思维模式始终存在,并彼此相互对立互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从神话诸神的谱系中解脱出来,始于从探索客观自然界的“本原”开始的,在探索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逻各斯”并领悟流变,认识到“逻各斯”是有序的,便去寻求客观的必然性,变化背后不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有两种哲学视野:理性哲学视野,解释学视野。理性哲学视野的本土心理学有意识地强化了本土化与外来化的差异,凸显了它们的边界,以“本土”的名义进行研究,这是一种二分式的研究,缺乏现实性与真实性。在解释学视野中,本土心理学有意模糊了本土化与外来化的界限,以“现实”的名义进行研究,打破了二分式的研究模式,突出了本土心理学研究的现实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12.
“解构”对于哲学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解构”意味着批判、否定、颠覆、开放、动态,意指对结构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在场主义的批判、否定。若把它放到哲学中去研究:从中国哲学到西方哲学,从德里达到后现代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可以发现都有着丰富的解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是"具有系词和表存在的双作用义.最根本的是我们应当从理解西方哲学精神本身出发,在不同语境中酌情择其Sein的译法.在康德先验逻辑理论中,范畴作为理性思维是判断中联结之统一性的逻辑形式.范畴的"是"是被给予的知识获得普遍性的关系,它只存在于判断本身的执行中,起着联结的作用.而在海德格尔的解释策略中,"是"不能被当做一个最普遍的逻辑性概念来理解,"是"是存在意义上的"生存状态"."是"作为被给予的东西开显于说出自己的"此在",此在在原发时间视域中诠释纯粹的"是"并追问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时期的一位重要的哲学家 ,政治哲学是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赫拉克利特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政治哲学理论所包括的三个关键点 :作为本原的火 ,神圣的逻各斯和奇妙的和谐来把握其政治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当代哲学已经从以语言哲学为中心转到以心智哲学为中心。心智是涉身的,心智哲学也是涉身的和经验、体验相关的。心智哲学与关注主体的心智和认知能力及其相关联的语言能力,是一种体验型的哲学。语言不是认识论的工具,而是本体上的状态;言语就是身体,言语就是存在。认知语言学提倡人的主体性,研究心智活动及其外部表现,认为语言是人类相同的心智基础和涉身体验的外在表现,将对人类心智问题研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哲学中,情感和理性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神话和宗教主要是先民们悲喜莫测的情感表达。自然哲学则更多地体现了理性的光芒。由重情转向重理有其可能性:宗教和神话中有理性哲学的质料;有其必然性:人类自身思维的发展需要从形象化的语言过渡到抽象的语言,哲学本身是思辨的学科。  相似文献   

17.
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虽欣欣向荣、硕果累累,却难以有效给予人们多维度的生活关怀和深层次的思想启迪,因而让哲学"回到生活世界"成为迫切的时代诉求。从理论建构、语言表达、哲学教学和回归方式等四个方面,探究哲学向生活还原的实践路径,旨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社会生活、大众需要的沟通和相互关切,让思辨哲学真正消融于生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哲学中没有与西方哲学的“存在”相对应的概念,但有类似的思想,知道、气、理等;不过仅仅是类似,而不是相同,因为中国传统哲学中所理解的这些范畴虽然具有本质的含义,却并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与感性事物融为一体的.在现代中国哲学中引入了西方哲学的诸多概念,包括存在(being)概念,但由此引发了翻译问题的讨论,许多学者主张把being翻译为“是”.这种翻译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将其译为存在是合适的,翻译根本上是一种理解,是把另一种文字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嵌入本族文字和文化的过程,而理解就会有差异.因此将一种哲学完全准确地翻译为另一种文字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哲学研究的重点就不应放在文字的理解上,否则便会舍本逐末,妨碍哲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和庄子都认为语言表达在哲学研究上有一定的界限。两者的语言哲学观可以通过3个方面的论述来进行比较:语言表达的困境、非语言的表现手段以及语言的生活化。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建立在逻辑分析基础上的西方哲学和崇尚顿悟的东方哲学,虽然在研究方法上确有不同,但在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这一古老命题上却遥相呼应,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是东方人文精神的一次回归。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是一种语言视域中的概念,二者可以视为具有类似的宇宙论起源,但核心范畴不同,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向度不同。目前,西方哲学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向:知识论向语言论的转向。但中国哲学由于汉语作为象形文字的局限,在新一轮哲学发展方向的选择上无所适从。正确地审视中国哲学的缺陷,以西方哲学——"philosophy"的视域审视我们的哲学,在今天的哲学界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