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读议讲练教学法施为群读、议、讲、练教学法又名“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是教学改革的产物,它的使命在于彻底革除“满堂灌”。运用此种教法,最主要的是抓住两个教学环节:一、加强预习,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预习的好处是人所共知的,既可以锻炼学...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一是不少教师习惯于按传统教法:“先生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或者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满堂答”。二是一部分教师教学时,不根据农村学生实际,照搬城市小学的一套做法。农村学生见闻不多,视野不宽,几乎未受过学前教育;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已成痼疾,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令人担忧。其原因,一是丢弃了传统语文教学熟读、语读的精华;二是被外来的串讲串问,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讲读法、谈话法教学模式套牢;三是偏离了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目的。对此,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曾指出:“满堂问的阅读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大声疾呼现在“已是痛下决心、彻底改革的时候了”。我们江宁小学近几年来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中建构了“读、注、悟、仿、创”自能读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大家开始认真探讨语文教学法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间,有些确属真知灼见,但也有些实为奇谈怪论。叶圣陶先生关于 “教是为了不教”的主张,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有人却把它误解了,认为:只有“教”才能达到“不教”,于是在“讲”上大作文章。持这种观点的人未必多,因为太荒唐;但具有类似思想倾向的人并不少,因为积习深。“精讲多练”,异口同声。其实,“讲”与“练”的关系究竟应该怎样摆?有人认为讲是前提,不讲无法练。果真如此?讲前不能练吗;讲中不能练吗?只能在讲后练吗?“把“教”与“不教”机械地割裂开来,把“讲”与“练”简单地排  相似文献   

5.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普遍的倾向,仍然是教师讲得过多过细。教师习惯于“满堂讲”学生习惯于“满堂听”。针对教师和学生中存在的片面认识,我们在前一阶段,着重抓了改进教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工作,指导学生自己读书。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学生看到了自己读书的效果,尝到了  相似文献   

6.
讲读课要在“点讲”上下功夫覃章俊(湖北省松滋市牧教研组)语文教学经历"满堂空──满堂灌──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练"的剧痛之后,教师确感谈"讲"色变。"讲",成了"灌"的代名词,"讲",成了教师的难题:讲多了不好,讲少了不好,不讲也不好。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7.
邱学华教授提出的“尝试教法”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此基础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尝教学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充分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减轻学生后作业负担。从结构上讲,尝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在它是以学生自学课本、讨论课为主。尝试教学法的一般结构:基本练习———导入新课———课教学———巩固练习———课堂…  相似文献   

8.
近读褚树荣先生的一段话,如同找到了知音:”语文教学是如何败坏的7那些朴素而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做法是从什么时候起被我们抛弃的7……”(《语文学习》2012年第9期)想想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早已习惯了“讲”、”练”、“再讲”,“再练”的机械模式。学生“练”到麻木,教师“讲”到冷血,难怪有学生发出“语文已死”的绝望之声。每每这样,我会感到悲哀,会出离愤怒,可是悲哀、愤怒之后,又只能妥协,随波逐流。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会躲进文字里,喘息,或者自嘲:我咋活得不像个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9.
从1993年起.我开始倡导“绿色语文”,但对文言教学的“绿化”。却是2000年受聘于清华大学附中才得以落实的。我有幸参加了周正逵先生主编的高中新教材实验:把高中三个年段必学的古文集中到高一两个学期学完。于是,我们抛弃原来那种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记”的灰色教法.采用朱熹“熟读精思”的原生态教法,强化自学,精化讲授,最终经受了模拟考试的考验,取得了不错的分数。  相似文献   

10.
现在阅读教学比较流行的教法是“带着问题读”,并且认为“带着问题读”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快速把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果真如此吗?我听过这样一节课,讲的是《斑羚飞渡》。老师按照“带着问题读”的理念去设计教学,讲了下面一段引导的话:  相似文献   

11.
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的矛盾关系,对增进语文教学效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对“教”与“学”、“讲”与“练”关系的明确认识,从着眼于“学”,加强初中中的“练”,着意于“教”,侧重对“学”的指点;着力于“练”,注意重视能力培养等教学实践中尝试教法改革,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成福 《考试周刊》2010,(17):188-188
“讲”与“练”永远是课堂教学中的两大主题.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讲”的作用,应该是引导、启发、点拨,绝不是指教师主宰课堂、面面俱到的满堂讲。而学生的练。并不是指加大学生课业负担。大搞题海战术。根据新课程教学的理念,“练”应该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由此可见,“练”代表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学生“练”的效果,就是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语言文字训练不应忽视情感作用孙智明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使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并不意味着把语文课上成单一的练习课,变“满堂问”、“满堂讲”为“满堂练”。语言文字,包括文字内容和言语形式两...  相似文献   

14.
小黑板风波     
学校“五看五比”教学大比武活动已进入高潮。今天,该是我上场的时候了。还是好几天前,我就开始绞尽脑汁构思着这节至关重要的语文公开课。主题:如何写好观察作文;教法:讲练结合,以练为主。为此,我从一大堆的写作片断训练题中精选了好几道习题,课前工工整整地抄在小黑板上...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纵观近年来的阅读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是教师受陈旧的传统教法的束缚和陈旧教学观念的制约,没有从“以教师为中心”中解脱出来。主要表现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更有甚者,靠加班加点和题海战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使阅读教学陷入“高耗低效”的低谷。   那么,如何扎实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变“高耗低效”为“低耗高效”呢 ?笔者认为务必…  相似文献   

16.
传统语文教学有串讲课文一说。近年来,随着教法的演进,在一片反对声里,串讲课文的已不多见。但不应该的是矫枉过正,走入了另一个极端:由反对“串讲”进而反对“讲”,稍一讲解便有灌输式之嫌;有人甚至提出课堂上老师讲不能超过×分钟,否则就不再是好的教学法。笔者...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对话教学”,其意图是促使课堂摆脱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等弊端  相似文献   

18.
对于目前历史教学质量的状况,多数教师心中是有底的。存在的问题涉及许多方面。就教法而育,首先是期待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把教学的注意点转移到“引导”方面。其次,怎样落实教学目的、任务是关键问题。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去研究,运用不同的教法。课堂教学采用“精讲精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法,既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也是教学要贯彻“三个面向”的重要手段。我想侧重就后者谈点自己的意见。讲练结合的教法比传统教法注意了“精练”,把“精练”引进课内,促进了课堂教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予我们阅读教学很大的启示:学习者只有通过多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在意义。所以教师应摒弃过去"满堂包讲"的教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感情,读出真知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四味朗读”。  相似文献   

20.
学生因为生活经历不同、学习经历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差异.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这种差异视而不见:教师因为教法不同、教学理念不同.也存在着教学上的差异,但传统语文评价中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趋于一致,所以这种差异也被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