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最先进的康复机器人是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其中下肢康复机器人是主要的竞争领域。文中从专利被引次数和专利家族数量角度,梳理了下肢外骨骼式康复机器人重要专利,并简要对相关重要专利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外骨骼(exoskeleton)的定义来源于生物学,是指为生物提供保护和支撑的坚硬的外部结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穿戴于人体下肢,通过相应的操纵完成特定的行为,是一种融合了仿生学、人机交互、机械设计、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等多种技术的综合体。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最初应用于军事领域,作为增强型机器人为军人增强负重能力和运动能力,在工业领域减轻工人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在康复领域主要应用于帮助患有截肢、脊髓损伤、脑卒中等疾病的患者康复训练,提高其行走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军事、工业、康复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日本的HAL、以色列的ReWalk、日本的Walking Assist、新西兰的Rex、大艾机器人、深圳迈步机器人等,这些产品为使用者的生活和康复训练提供便利。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专家简介:朱秋国,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讲师与硕士生导师,2017年IDC Robocon国际机器人大赛执行主席,IET(工程技术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仿人机器人、腿足跑跳机器人、柔性机械臂、以及康复外骨骼等研究。  相似文献   

4.
上肢康复机器人是医疗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通过对上肢康复机器人领域专利文献的收集、标引和梳理,对涉及运动自由度、结构设计方式、运动控制方式和驱动方式等上肢康复机器人技术的专利文献的技术拆解,分析了上肢康复机器人技术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利用Excel和PIAS等工具,研究中国锌空气电池专利研发人才。中国锌空气电池专利技术重要创新团队主要有刘伟春团队、徐献芝团队以及陈学琴等,研发的技术方向涉及氧气管理控制技术、电极及其检测技术、注液及充电技术、电源柜、电池壳、电池单体连接技术、整体电池技术、电池的应用技术以及电池的回收利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医用康复机器人作为医疗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已成为国际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根据用途划分,医用康复机器人大致可分为医疗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医疗辅助机器人和护理机器人等。东北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生物机械电子工程实验室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康复机器人、仿人机器人、生物医学工程等研究,近年来王宏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紧跟国际前沿技术潮流进行科学研究和新产品研发,将机器人技术应用到PET/CT机的操作中,把医务人员从辐射环境中解放出来。同时,研发了人脑思维遥控机械手行为系统,并提出了融入脑电信号特征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使内隐信息提取更加充分。课题研发的机器人系统可应用于残疾手部和腿部康复等领域,对病损运动系统的功能进行替代或重建。  相似文献   

7.
了解台湾地区石墨烯技术、创新资源等情况,为石墨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采用EXCEL、PIAS等分析工具,对台湾地区的机构、企业及个人等申请的中国石墨烯专利,从发展趋势、重要机构、创新人才及团队、主要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台湾地区石墨烯技术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主要石墨烯技术有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及装置、利用石墨烯的优良导热特性制备的导热材料、利用石墨烯的优良导电特性制备的导电膜(极)等;重要的石墨烯专利申请人为安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铼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主要的创新团队为吴以舜、谢承佑创新团队、宋健民创新团队、李连忠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8.
医疗康复机器人研究进展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们对医疗健康手段和过程提出的精准、微创、高效及低成本等方面的更高需求,医疗康复机器人技术也获得了各国的极大关注,并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医疗康复机器人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功能康复及辅助护理等方面,但随着重要技术的突破和进展,未来机器人技术有可能会应用到医疗健康的各个领域。医疗康复领域越来越倾向于人与机器自然、精准的交互,近年来,以人的智能和机器智能结合及人机交互为代表的技术突破使得人与机器之间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方法,将人的智能和机器智能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协同工作,并将在医疗康复方面孕育出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突破。社会需求、技术革新和人机智能融合极大的促进了医疗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医疗康复机器人涉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特殊领域,存在潜在的经济市场,已被多个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也需进一步大力开展医疗康复机器人的研发,推动该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应对我国国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医疗、康复及老龄化)。  相似文献   

9.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以穿戴的机器人,可以将外部的机械动力装置的机械能量与智能结合在一起,可以起到增加人的机能,具有额外的为人提供动力的作用。近年来,外骨骼机器人发展快速,已经在工业生产,军事,科研等多个领域应用。本文作一综述讲解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今,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下,机器人研究已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在医疗层面,康复机器人作为医疗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贯穿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电子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领域,已经成为国际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创新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从人才数量、人才素质和人才效能三个维度,分析江西省创新团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支撑力,并从创新团队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留用等角度提出了提升创新团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力的对策建议~([1])。  相似文献   

12.
林群  吴强梅 《科协论坛》2010,(12):33-34
企业院士工作站是“柔性引进”高端领军型人才的科技创新载体。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开展产业及企业发展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围绕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联合攻关;引进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技术成果,在企业共同开展转化和产业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企业高层次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I0016-I0019
<正>[导读]2014年巴西世界杯揭幕战上,一名患有截瘫的巴西少年身穿一套"外骨骼"机器人,开出了本届世界杯的第一球,从而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在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一款高科技含量的机械外骨骼已研制成功,目前已进入调试阶段。这套外骨骼与人的下半身十分相似,本体全部由航  相似文献   

14.
虚拟现实在手臂外骨骼康复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宏  王小龙  张娟 《科技通报》2006,22(1):111-114
为了改善患者肢体康复医疗的条件,使患者在虚拟环境中获得视觉、听觉和力觉反馈.提出一套利用虚拟现实和外骨骼技术进行手臂康复医疗的方案,详细地介绍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包括:手臂外骨骼设计、虚拟环境平台开发、运动控制设计和康复病案数据库的建立。基于虚拟现实手臂外骨骼康复系统,将运动治疗和心理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残疾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肢体功能医疗器械。  相似文献   

15.
李莉 《中国科技纵横》2014,(21):264-265
大学生创新团队的指导教师作为影响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和创新绩效提升关键因素之一,应该像教练一样发掘队员潜力、激发队员信心、凝练团队精神、促使队员成功。本文旨在探索通过培养教练式指导教师,采用教练技术提升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潜能,凝聚团队创造力,优化团队沟通技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科研创新团队是高校承接国家重大项目,进行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多数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团队组织松散,创新能力不足。文中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概念界定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以西安科技大学矿井功能性充填创新团队为例,给出了"以协作共享促个人成长"为理念的"协作-共享"团队管理模式。针对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矿井功能性充填科学和技术问题,文中提出的"协作-共享"团队管理模式分为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分解、小组计划、协作、共享、考核与奖惩6个主要环节。每个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和任务明确,团队具有扁平式的组织结构特征,成员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协作,激励措施合理,确保了团队科研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外骨骼式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外观设计背景及目的,进行了设计调研及设计定位,并提出了外观设计的三个方案,通过比较,选用体验更为舒适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8.
梅亮  陈劲  李福嘉 《科学学研究》2018,36(3):521-530
科技创新的负面影响与新兴技术的治理挑战引发研究与政策对“责任式创新”的关注。本文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通过责任式创新主题文献的系统回顾,构建“内涵-理论-方法”的整合框架,对责任式创新的概念内涵、共性理论基础、及实践应用方法展开系统评述。研究结论显示:责任式创新的内涵主要围绕内在属性视角、创新过程与管理视角、创新结果评估视角三个方面展开;责任式创新的共性理论基础包括正义论、技术社会控制视角、行动者网络理论、制度理论、创新扩散理论五个分支;责任式创新的典型应用方法涉及扎根研究、伦理分析法、实时技术评估、“谦逊”技术与参与式治理法、上游公众参与技术治理、中游模块化技术治理、技术社会评估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创新人才的需求及计算机高等教育的不足之间的矛盾,通过对ACM-ICPC竞赛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竞赛教育可挖掘出具有目标导向式自主学习、开放综合型学习、团队协作式学习、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等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模式,阐述了江南大学ICPC近年来的参赛经验。  相似文献   

20.
张爽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113-116,123
通过对部分企业引进海外人才团队的调研和案例剖析,总结归纳出我国企业目前引进海外人才创新团队的主要运行模式,揭示我国企业在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创新团队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阐述我国企业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创新团队的基本思路,并系统地提出加强企业引进海外人才创新团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