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是高中化学教材选修五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改进实验以溴乙烷为例,针对教材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耗时较长等不足,设计溴乙烷水解和消去反应的对比实验,巧妙将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产物乙醇收集后用于作为消去反应的反应物。改进后的实验反应速率快、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方便,可在同一连续反应的装置中熟悉和掌握水解和消去反应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两者反应条件和产物的差异,有助于提高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1背景溴乙烷制取乙烯作为学生学习卤代烃消去反应的典型反应,在各大版本化学教材中都有介绍,对比人教版和苏教版的课本,人教版仅给出了该反应的反应原理和乙烯的实验检测;苏教版则开展了实验的装置设计和探究.笔者按照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溴乙烷会溶解在乙醇溶液中,且密度比氢氧化钾密度要小,出现分层现象,当温度升高后,溴乙烷来不及反应就气化成气体,造成实验获得的乙烯的量太低,并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很多化学教育工作者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关的改进,如:加长导管起到回流冷凝作用;加入10cm以上的软橡皮管,对反应装置进行震荡,促进溴乙烷与氢氧化钾的接触;采用气—液反应的形式进行实验等.虽然这些实验改进方式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从实验装置可操作性与教学质量上考虑,还存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加成反应是重要有机反应类型。按课本中装置操作演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实验过程中难免有溴气等有毒物质逸出;生成物1,2—二溴乙烷很难观察;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现象不明显等。为此,我们采用以下装置(附图)进行演示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中烃的衍生物一节“溴乙烷水解实验”现象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为: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水溶液互不相溶,分层后反应接触面小,不利于反应的发生;溴乙烷沸点低,为38.4℃,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不利于反应温度控制;溴乙烷大量挥发,反应物减少,速度慢,实验现象不明显。笔者对该实验做以下改进。  相似文献   

5.
笔者根据苏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溴乙烷消除反应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均未成功。究其原因为溴乙烷沸点低,为38.4℃,加热反应试管时,因反应温度过高,溴乙烷受热而大量挥发,挥发的溴乙烷到达导气管的橡皮管处,橡皮管因被腐蚀而破裂,导致实验失败。改进如下。1改进方案1.1反应仪器及药品仪器:84-Ⅱ型磁力恒温搅拌器、圆底烧瓶、试管、洗气瓶、U形玻璃导管(不带橡胶管)、干燥管、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完成锌与硫酸反应速率的演示实验,利用平底烧瓶、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改进演示实验,可使实验装置趋于更简单、合理。通过对比实验,实验现象更直观、明显,得到的结论更令人信服,实验时间也会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7.
对老版教材中铜与硫的反应实验进行了改进,用蒸馏瓶、干燥管、玻璃管、安全套、光亮铜丝等材料设计新的实验装置.利用新装置进行实验,可以消除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对教学环境的污染,使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提高了实验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8.
关于苯的溴代反应实验,现行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5相对于人教版教材第二册来说,虽较有效控制了苯、溴及生成的溴化氢急剧挥发带来的污染,但装置比较复杂,药品用量大,而且演示实验时耗较多.许多老师因怕麻烦或受学校条件限制,而索性仅仅板书该实验或者让学生看视频.为了做好该项实验的操作演示,笔者经研究、实验,对该实验项目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9.
正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1第101页实验4-9:浓硫酸与铜反应演示实验,该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的难得素材。由于实验反应因加热温度、硫酸的浓度、反应物用量等条件不同,反应出现不同现象,为此,笔者组织学生从实验装置、反应条件、实验现象等几个方面进行科学探究,收到了良好效果。一、实验装置的探究浓硫酸与铜反应演示实验装置的最大优点是简单,但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缺点。1.不能探究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2.反应加热生成二氧化硫及硫酸酸雾易溶于  相似文献   

10.
溴乙烷的消去反应是溴乙烷的重要性质之一。一些版本的教材只介绍了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理论,没有设计出相应的实验加以验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加深学生的理解,影响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为此,笔者经过反复研究,设计出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并经过多次实验证实,教学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使用溴的二氯甲烷溶液检验乙烯,验证了P2O5在乙醇脱水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反应过程中P2O5被生成的水消耗,需要当量的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分析实验现象及结果可知,由于P2O5催化下该反应的速率过快,在演示实验中难以及时检验反应生成的产物,容易导致实验失败.将实验装置改进为密闭的体系,不仅实验现象明显,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人教版必修2中铁与水蒸气反应演示实验的不足,结合实验教学实际,自制了反应容器,改进了实验。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单、方便携带、反应现象明显、实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教材第62页设置了溴乙烷与KOH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的探究实验,在最新的浙江省所用的版本(2009年6月第3版)中将溴乙烷更改为1-溴丙烷,并对实验装置与操作进行了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溴乙烷消去反应发生的条件,结果表明:溴乙烷与饱和KOH乙醇溶液的混合液温度低于80℃时,绝大部分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醚,温度高于80℃时开始生成乙烯的消去反应加快,发生消去反应的演示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是:温度为95℃;溴乙烷与饱和KOH乙醇溶液的体积比是1∶3。  相似文献   

15.
针对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演示实验存在现象不够明显、装置过于复杂等不足,从药品和仪器的选择两方面进行探索,设计了一套可用于铜与浓、稀硝酸连续反应的演示装置,并介绍了实验的步骤和现象。该演示装置具有构思巧妙、简约明了、安全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改进制备乙烯气体的方法,采用乙烯利作为反应原料,注射器作为反应容器,利用三通阀搭建实现“乙烯气体的制备—性质检验—产物验证”一体化的装置,培养学生从宏观现象分析微观本质的化学思想。改进装置具有微型化、现象明显、易操作等优点,可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7.
关于苯的溴代反应实验,现行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5相对于人教版教材第二册来说,虽较有效控制了苯、溴及生成的溴化氢急剧挥发带来的污染,但装置比较复杂,药品用量大,而且演示实验时耗较多。许多老师因怕麻烦或受学校条件限制,而索性仅仅板书该实验或者让学生看视频。为了做好该项实验的操作演示,笔者经研究、实验,对该实验项目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中的焰色反应实验存在现象不明显、操作繁琐等缺憾,在课堂教学中不便于学生进行观察.经查阅文献、分析借鉴已有的改进方法,基于STEAM理念,自主设计了喷雾瓶装置、彩色火焰打火机装置和焰色反应图谱装置,分别进行了焰色反应实验.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清晰,操作方便,实验效果好.同时对实验改进与教学实施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讲苯的溴代反应时 ,课本和教参上均未提到该演示实验中溴与苯的量的比例关系。许多师生都感到该实验难以控制 ,不是反应太慢 ,就是太剧烈 ,导致大量的苯、溴及生成的溴化氢急剧挥发 ,污染教室环境。为了做好该演示实验 ,笔者经过实验 ,进行了如下改进。附图 实验装置一、装置变单孔塞为三孔塞 (或把烧瓶改为三颈瓶 )。一孔插入长直玻璃管 ,其余两孔分别用来插入吸有苯和溴的两支长滴管 ,如附图。二、操作1 药品加入顺序的改变往烧瓶 (或试管 )中加入少量铁粉 ,塞上三孔塞 ,固定。用两支长滴管分别吸入苯与溴 ,插入其余两孔中。先滴加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化学“苯与溴取代反应”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在吸取教材优点的同时 ,弥补了教材中的不足 ,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