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心理上关心这些学生,要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在班集体中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要多和家长进行电话沟通,让他们及时掌握孩子的动向。总之,教师要多给留守儿童一些关心和爱护,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相似文献   

2.
智障儿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理方面的困难。要让智障儿童融入现代社会,掌握生活和生存所必须的技能和能力,就要做到智障教学生活化,然而智障儿童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极高的兴趣,即使有兴趣持续时间也非常短暂,要想教会他们任何一项技能,首先要想办法让其对所教的内容感兴趣,因此智障教学不仅要生活化而且要娱乐化,使他们在娱乐中学到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各种技能和能力,使他们的智力水平得以提高。使智障儿童具有生活自理能力或半生活自理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参与生活,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要解放创造力,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陶行知提出了“六个解放”:(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层层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巾必须撕下来。(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不戴上有色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特别要有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要把儿童关在笼中,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他们。要给他们一些空间、时间消化学问,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决不能把儿童的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的解放。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立足儿童本位,促进他们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尊重儿童、唤醒儿童、关注儿童、成就儿童,从而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儿童对五彩斑斓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浓厚的兴趣.他们把画画当做一种游戏.儿童的想像不受任何约束,因此老师要充分理解孩子的感情,要鼓励他们表达丰富的生活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舒忠莲 《学子》2013,(1):77-78
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前提,是特殊教育的基础。由于残疾等因素的影响,特殊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碍,也可能受到嘲笑与捉弄,因此,许多儿童都缺少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信心。教师不但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特殊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而且要尊重每一个儿童,对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要满怀期待和信心,这对特殊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关爱才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才是他们理想的火花,才是他们成才的阶梯。  相似文献   

7.
陈凤春 《广西教育》2010,(13):62-62
儿童绘画创作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启迪思维的创造力极为重要。儿童绘画不仅贴近儿童的生活,而且处处闪耀着儿童的心理特征,散发着充满真善美的童心和审美追求。因此,教师在儿童画创作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丰富想象,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以下是笔者在辅导儿童创作绘画中的一些做法和体验。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师应当以什麽态度对待儿童?要怎样才能教好他们?要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怎麽样的人?……这些基本问题许多教师通过这次“怎样做人民教师和热爱儿童”的学习,已渐渐的明确了。主要的是明确了人民教师一定要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是教好儿重的一个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思想对于目前我国的幼教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陶行知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怎样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呢?陶先生认为首先必须遵循两条原则,即尊重儿童人权及了解儿童的能力和需要。父母和教师“在情感方面和小孩站在一条战线上”,要“客观的根据他们的需要、能力以宣导他们的欲望而启发他们的活动”。这就是说,只有热爱儿童,理解和尊重儿童,才能启发和教育他们,培养他们自觉活  相似文献   

10.
刘金燕 《教师》2013,(6):116-116
儿童绘画潜能开发受智力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开发过程中要将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既要培养儿童的自主意识,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  相似文献   

11.
雷红霞 《甘肃教育》2014,(23):39-39
正笔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二十余年,多年来一直留意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习惯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表现,摸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对待留守儿童,除了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之外,还要多留心他们幼小心灵的细微变化和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有恰当的教育引导方法,以使他们更好地和身边的人交往,快乐健康地成长。一、创设"爱"的环境,让留守儿童敢于交往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2.
小学训练儿童思维首先是指好奇心。要让儿童的语文世界妙趣横生,丰富多彩。首先要做的是让儿童喜欢语文。只有孩子喜欢才能激发起认识的欲望,才能引导他们去观察世界,才能培养他们的智慧。让朗读动起来就是让儿童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从而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身上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心灵关怀的缺失。学校教育肩负着关怀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的重任。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灵关怀是指教师在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交流中,要给他们投注积极的情感反应,唤醒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希望,获得面对留守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奇妙的,要让儿童爱上数学,首先要让数学课堂成为他们的向往。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有责任为儿童打造"童年的数学",要让儿童感受数学的无限魅力,拓展他们神奇的想象空间,展现奇妙的数学世界,让他们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数学天空,成就"拥有数学的童年"。  相似文献   

15.
让品德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瑶 《四川教育》2006,(5):23-23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童要感受世界、认识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必须要经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才能内化,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认知。因  相似文献   

16.
成尚荣先生曾说过:“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我们教师要踏进儿童世界的门,首先要拥有一颗真挚的童心,用这颗童心去理解儿童,才能“想儿童所想,急儿童所急”。我们的习作教学写什么,怎么写,都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让儿童心甘情愿、满心欢喜顺着你的“导”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彰显他们独特的言语个性。  相似文献   

17.
<正>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农村中小学所面对的一大课题。那么怎样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让他们同样快乐成长呢?本人认为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三要"和"三不要"。一、留守儿童教育"三要"1.要多给关爱。留守儿童多住在亲戚家,有的甚至在朋友和邻居家,可无论在哪,他们都属于暂时失去父爱母爱的孩子。这种情况对他们的人格和性格总会有些影响,有的狭隘自私,有的偏激暴力,有的怯懦自卑,  相似文献   

18.
<正> 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全面实施教育的最佳时机。 一、晓之以理,端正他们的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对好坏是非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 (1)儿童道德的理解是从具体的肤浅的认识逐步向抽象的认识过渡的,他们的道德概念是从大量的道德情境里抽象出来的。因此,我们要优化育人环境,让环境说话。 (2)儿童是从依靠别人的评价向独立评价发展的。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认为教师的话句句真,他们对事物的评价是以师长的评价为转移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他们独立评价的能力,教他们做有主见的人。 (3)儿童是在评价虽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评价自己的。我们要多举办一些教育活动让他们逐步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4)儿童对事物的评价是由片面向一面发展的。他们经验不多,阅历有限,所以容易以偏概全。因此,我们要培养他们全面评价事物的能力。 二、动之以情,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由一定的道德现象所激起的心理波动状态。我们要不断丰富儿童健康的道德情感,推动他们自觉地履行道德义务。 (1)儿童情感易起易落极不稳定。我们要做儿童情感的“稳压器。”让他们的情感稳固地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儿童的情感易受暗示。因此,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 (3)儿童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使儿童从教育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然而,当前教育中的儿童却明显缺少快乐感与幸福感。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正当的要求或欲望,尽可能发现儿童的优点,帮助他们成功,同时帮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  相似文献   

20.
幼儿舞蹈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必须研究儿童的心理状态,研究儿童舞蹈的特点和规律,千万不能用成人的舞蹈形式去套儿童舞蹈,儿童有儿童的天地,有他们梦一般的想象,有他们神奇般的世界,有着色彩斑斓、旋转跳动的空间。儿童舞蹈正是这个特定的年龄层次的心理反应,心灵的迥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