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婵  王晓艳 《科教文汇》2024,(5):181-184
随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心理学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以正念训练为基础的心理干预模式,已经被医疗、教育、工作场所广泛采用。将正念训练整合到大学生心理教育中,使其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帮助大学生在身心调节的基础上全面成长。该文对正念训练的基本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并且提出了正念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和融合的模式,以期为正念训练成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理论基础和可借鉴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娟 《科技风》2012,(17):229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团体心理辅导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20名大学生进行8次的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大学生通过团体辅导,了解和接纳自我,学习一般的人际沟通技巧和人际冲突的解决技能,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为以后更有效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在团体结束后对其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13)
时下,中国高等教育已经从培养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教育模式转型,大学生数量的巨增、规模的变化,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从和满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要求,使高等教育有面临到了从所未有的新问题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课堂教学孱弱,课外心理教育指导受限、学生自助能力不强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作用难以发挥等缺陷。故加强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研究探讨迫在眉睫。鉴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予以研究探讨,希冀为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锦 《科教文汇》2009,(30):85-86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生涯规划一词又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指导的目标定位是旨在帮助学生“找到职业”,往往忽略了在校期间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甚少。重视对大学生生涯规划中的逆商教育,并对大学生逆商教育的路径进行思考,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在校大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设计,并给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方法,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条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体验式教学的理念、方法,探讨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体验、自我探索,构建了新认知、新情感、新技能,提高了自身心理调适能力,促进了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使自身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发挥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即进行"课程思政"是保证高等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举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指导理论与现实脱节,价值观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以保证大学生生涯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心理社团、邀请心理学专家学者进校开展知识讲座等,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本文以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选取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与审计等四个专业共290名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以班集体为单位开展的心理实践活动,进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方面的效果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都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此外,心理实践活动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为有效,也更受大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相似文献   

9.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过于关注少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课程教学也主要围绕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疾病的治疗展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积极心理学主张个体积极品质的研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和课程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幸福感、乐观、希望等积极品质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关注的是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也与教学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动态发展,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养,并且要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基于此,高校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融合教育来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下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高校一定要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分析两者存在的内在联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的研究和探索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