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警告     
审美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学家认为审美教育要从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方面进行。审美形态教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结构和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识别能力。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建立健全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的审美感受、情感、想象与理解等的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协调,最终使人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及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师红 《考试周刊》2012,(18):26-27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逐步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自然和社会),以及整个艺术世界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变得高尚,健康和积极。而且,美育的实施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教育理念中提倡重视美育,即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能力作为认识美的能力,是美育教育的基石部分。小学阶段是儿童开始建立自身认知的阶段,儿童的想象力也颇为丰富,因此小学阶段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以小学学生的心理、审美特点为出发点,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高职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延续和拓展,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培养高职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高职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美术教育比其他教育形式的审美分量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语文教学虽然不断地进行改革,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即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到美的魅力。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建构是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是一门融知识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其丰富的审美要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语文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在实现工具价值的同时凸显人文内涵、如何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在学生心中种上几支多情的芦苇,引领他们遨游于文学和审美的天空,让语文课堂充满听说读写的乐趣、又洋溢着诗意、审美和人文的氛围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丰富和培养学生的各种审美心理能力是手段,也是目的,而这一切的完成有赖于教师的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庞桂梅 《广西教育》2006,(7A):78-78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蕴含着丰富多样的美的因素,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材料。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审美教育,课堂就会焕发生机,学生的审美心理就会被激活,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愉悦的心理,感受美的熏陶,提高思想境界,养成优良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应该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渗透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美术教育比其他教育形式的审美分量更集中,更有代表性,成为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塑造、提升人生境界,超越实利意识而逐步取得自由的审美境界,从而完整人性和文化心理结构,达到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都停留在以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目的的状态上。要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将美术欣赏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在欣赏课中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构建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应针对他们的审美心理特征,审美活动的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切实制定实施审美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Aesthetics has been regarded as a fundamental personal value.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regarding aesthetic experience (AE) have focused on fine arts, rather than the everyday art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our everyday life. This study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esthetic life experience, expertis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AE outcomes (aesthetic judgement and emotion) inspired by everyday designed products.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were 115 college students, and an E‐prime program that included 120 pictures of designed products were employed to measure aesthetic judgement (beautiful, ordinary, or ugly) and aesthetic emotion (fearful, disgusting, neutral, or pleasur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ree major phenomena. (1) Two major types of AE outcomes are perceiving beauty with positive emotion and perceiving ugliness with negative emotion. (2) Although there are similar patterns for how aesthetic life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 influence personal tastes regarding beauty and aesthetic emotion, abundant expertise in designed products contributes more in differentiating emotion when viewing the beautiful designed products. (3) The consensus of the evaluation of ugliness is stronger than when evaluating beauty. In addition, a model of AE with regard to everyday designed products was proposed.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ed light on the cultivation of aesthetic abilities and product design that could be utilised i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对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之一,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审美素质因为种种原因遭受冷落,加强大学生审美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审美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建立完整开放的审美素质教育体系,积极建设校园文化,创造健康高雅的美育氛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跨世纪人材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常永红 《成才之路》2020,(3):134-135
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结合古诗词教学渗透美育,通过问题设计强化美育,运用信息技术凸显美育,使学生学会鉴赏语言美,领略自然美,感受社会美,体会内在美,学习和完善人格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首优美的乐曲,由于理解程度的差异,教学效果也绝然不同。本就音乐欣赏课中对旋律、节奏、结构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审美化是指语文教学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教师、学生共同创造语文教学美和美的语文教学,综合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养成个性等教学任务。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活动体系应该包括语文教师的教学审美活动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审美活动,而且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往往忽视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却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强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怀和人文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走进美育课堂,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提升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的核心功能不是一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是审美情感的培养。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出现为感性审美教育的价值提供了理论支撑,也对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审美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在小学审美教育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感性体验入手,充分发挥镜像神经元"母思维"的作用,注重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融合,实现审美教育真正而长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英语口语是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本文分析了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趋美”元素,以证明口语教学中实施“趋美教育”,可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更为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