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审美欣赏能力是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诸种功能的综合运用。美妙的审美体验是各种审美心理要素相互补充、印证、作用、斗争后构成的。在同一社会条件下 ,社会地位不同、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不同 ,在美的感受上存在着差异 ,即使在最初步的美感中 ,也会体现审美者的理性和直觉、思想和情感的相互渗透。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对于加强修养、陶冶性情、提高素质都有难以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美育功能的独特性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美育促进人格完满和人性自由已为大学教育普遍关注。大学美育功能在构筑生命整体、完善心理结构、引导自我超越、促进个性发展等四个方面具有独特性。和德智体诸育相比,大学美育在感性关注、情感激发、生存体验和人文关怀中,体现了大学教育的根本宗旨,启示、引导人走向完满与自由。  相似文献   

3.
审美活动是存在于人类社会行为中的一种生命活动,是人对自身价值的完整体验。无论是面对美的自然还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人的自身都是一个审美的主体。作为主体就会对事物有能动性。通过对人的审美意向,审美趣味,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的分析,论述为了实现美感这一体验,人们在审美这一活动过程中都会体现出一种主动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英语诗歌是高雅的语言艺术之一,大多是对真、善、美的讴歌,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礼赞,是光华灿烂的明珠、美妙绝伦的乐曲;是形美、声美、意美的和谐统一:形美以悦目,声美以悦耳,意美以悦心。它可使其习得者心灵深处受到感化,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音乐审美教育是以音乐为媒介、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核心内容是美感教育,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6.
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着力点的文化产业,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和审美体验。日常生活审美化带来美的理念、美的产品,这对于推动佛山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积极意义。重视审美体验、增加文化产品美学因素、大力培养新文化媒介人,能进一步激活佛山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提高文化产业核心层比例,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和高尚的审美情感,使他们自觉地从审美的角度把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规律,积累各种审美经验,并提高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墨子的美学思想属于伦理美学的范畴,而非形式主义。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因为,爱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经验,而爱的经验和其他审美经验带给人的情感体验也是相同的:人在爱之中体会幸福,就是对美的人生的体悟;爱使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得以形成,可以说,是爱缔造了美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实现人才素质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课是一门综合自然美、人文美和艺术美的课程,它对培养学生感知、鉴赏艺术美和现实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学会创造美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审美体系与日常体验有密切联系,审美体验以日常体验为基础,并能对日本体验起补偿作用。审美体验与日常体验可以相互转化。日常体验转化为审美体验有两个条件:一是自我反思和保持角色距离,二是把要概念具体化,表象化。  相似文献   

11.
审美感知力,是指经由感觉器官进达心理活动而对美的事物进行感知的能力。审美感知力具有整体性、非功利性和表情性。在文学鉴赏中,要注重审美感知力的培养。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官,使学生具有"绘画的眼睛"、"音乐的耳朵";发挥多媒体优势,加强形象化教学,增强审美感知的直觉性;提倡吟诵,培养语感,增强审美感知的整体性;引导学生体验客观世界,感受生命律动,提高审美感知的敏锐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文艺理论深受康德以来的浪漫主义美学的影响,这不利于文论的建设与发展。在形而下转向的背景下兴起的审美人类学,以日常生活的审美经验为基础,研究广大民众的审美需要,注重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从而有可能超越浪漫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感受、审美情感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审美感受方式的训练侧重于对鉴赏方式的培养。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感受,主要通过对语言文学的感受理解来完成的。语文教学的审美感受训练可分为形式感受—内容感受—形式感受。审美感受是表层的,而审美情感是深层的,这是因为审美感受主要偏重于对作者所创造美的体会、理解,而审美情感则主要偏重于学生内在美的激发,从而唤起他们对美的创造。审美情感训练固然可以使人得到愉悦,但更重要的是净化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多元化文化对艺术的渗透,书籍装帧艺术设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它在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书帧艺术外在形态的形式美的同时,从书籍的整体形态上展示了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立体、多侧面、多层次、动态的艺术审美空间。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探究现代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静中有动"以强化审美注意的效应;化单纯形态的形式美为整体形态的形式美;寻找与现代人审美心理沟通的互动焦点。  相似文献   

15.
学校形象由外在的物质景观和内在的精神景观组成 ,学校形象的审美创造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创造。学校形象的审美设计要遵循个性化原则、情意化原则、整体化原则、参与性原则。学校物质景观的审美设计要把握好两点 :校园建设与景观优美和谐 ;生态健全 ,融自然和人文为一体。从审美角度看 ,学校精神景观的塑造包括两方面 :一是对学校形象的认识和把握 ;二是通过审美——艺术化的传播手段 ,在公众心中留下美好印象。教学环境的审美化包括形式上的美感和气氛上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是一种跨语言、文化和社会的交际性活动,是翻译和文学的有机结合。作者创作要有生活体验,要有审美情感;而译者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是基于文学创作之上的艺术再创造,努力达到与原作者的"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17.
王玲 《天津教育》2021,(9):139-140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依据丰富的音乐活动,增进学生的审美体验,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让他们感知美的旋律、理解美的风格、体验美的情感、领会美的内涵,从而促进审美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从以歌感知、以器演奏、以演表达等角度阐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审美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六艺”教育是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基于中华美育精神构建的大美育体系。学校通过实行“减负”三部曲,即推行周末零作业、早上推迟30分钟起床、整合语数英等必修课课时,开辟美育时空;通过实行“添彩”三重奏,即打造课程阵地、课堂阵地、文化阵地,描绘美育画卷。“新六艺”教育在“点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他人。学校通过“输血”和“造血”两种方式,用“新六艺”教育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引领每个大山孩子走向美美与共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9.
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重要的一点即倒重于对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培育和建设,它包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像力、丰富的内在情感以及透彻的理解力。这几种能力即各有特性又相互渗透和融合,共同构成审美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审美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它们的共同构建和发展,当以上几种要素达到自由和谐状态时,审美愉悦就产生了,对审美能力的培育,既应注意对世界一般知识的教育,又要引导学生到自然、社会、艺术中去体验感和生命的运动形式,感和变化万千的美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美术教师在教学上要善于创设一个和谐、优美的物质、心理环境,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体验,通过各种美的形式进行审美感知和情感教育,使学生不断在感知的情景中去自主探究, 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情趣和艺术的表现力,完成美术课改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