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鞋对羽毛球典型步法中跖趾关节和后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最常用的前场蹬跨步法为例,重点运用现代生物力学技术分析了蹬伸(前足屈曲)和着地(稳定)动作的生物力学特性,就不同运动鞋与裸足运动时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了对比,探讨了运动鞋对羽毛球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发现,对羽毛球运动而言,跖趾关节在足部功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着鞋相对于裸足而言应该更有利于跖趾关节背屈,进而提高蹬地效果;羽毛球运动蹬跨步法着地时不同着鞋状态均呈现一定程度的后足外翻;利用鞋可以有效控制足后部的外翻,进而降低因过度外翻而造成的肌腱、肌肉、韧带的过度负荷,保护下肢免于受到伤害;判断鞋是否确实存在提高后足运动活动度以足够缓冲地面冲击负荷的关键就在于外翻过度的"度"确切为多少.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前足屈曲和后足稳定等几个角度探讨了羽毛球运动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对运动鞋研发的启示,认为羽毛球专用鞋应具有适当屈曲刚度,既不会改变足的易屈曲性,也不会额外增加足部负担以克服鞋刚度进行屈曲,又能够辅助提高蹬地效率,增强足部"扒地"效果;羽毛球专用鞋应能有效控制足后部的外翻运动,进而降低因过度外翻而造成的肌腱、肌肉、韧带的过度负荷,保护下肢免于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结构鞋具的使用改变了人体运动系统的动力学、运动学和肌肉群的运动强度,使运动系统更加充分的调动。大量的生物力学实验已证实,不稳定结构的鞋具可以对人体下肢运动系统进行改变。本文较完善的总结了近期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不稳定鞋具的功能论证,探讨了各种不稳定结构设计的鞋具在加强肌肉力量训练、改善运动稳定和损失预防的不同效果。对于长期穿着稳定结构鞋具的人群,为其运动习惯的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运动鞋核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动鞋科技的每一项进步,都离不开生物力学研究.无论国际一线品牌Nike和Adidas,还是以安踏为代表的国内一线品牌,其核心技术的创新都必须遵循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足的结构与力学功能问题、"足一鞋一地"相互作用的力学问题、鞋体材料与结构的运动功效问题以及足的骨结构生物力学建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运动鞋生物力学研究的主题.运动鞋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材料和结构方面,材料决定了性能,结构决定了功能.但运动鞋的鞋底科技则代表着运动鞋的核心科技,国内、外品牌运动鞋的关键技术也多集中体现在鞋底科技上.国际一线品牌运动鞋的核心技术主要是缓震减震、能量回归、足跟控制和模拟裸足.国内一线品牌运动鞋虽然新概念频出,但技术原理雷同,运动鞋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和功能测试不足,主因则是运动鞋生物力学研究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相似文献   

4.
足底压力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伴随着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压力测量仪器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足底压力测量技术在运动生物力学步态研究,临床步态研究以及临床医疗中积极应用,其技术不断的发展、成熟.足底压力研究,揭示了人体在不同状态下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和模式,以及运动过程中足的动力性特征.同时,足底压力测量技术在临床步态研究和临床医疗中的不断应用与深入,已逐渐成为临床生物力学研究和诊断病足与足部康复评定的重要手段.通过足-鞋界压力的研究,也为指导人们健康穿鞋与科学制鞋带来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跟鞋-步态-损伤之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跟鞋状态下的“足一鞋”生物力学研究已引起学界和业界的高度重视。文章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高跟鞋状态下的步态特征及运动损伤之生物力学机理,并对高跟鞋及由此引发的运动损伤等研究热点进行了探讨。高跟鞋状态的步态特征表现为鞋跟高度增加会使足底压力发生重新分配即足前掌压力增大、足后掌压力减小。高跟鞋运动损伤的研究表明穿着高跟鞋不仅能引发足部疾病,还可引发腰背疼痛、应力性骨折、骨关节炎等疾病。预计对不同跟高进行的高敏度研究及高跟鞋对上肢乃至全身骨骼肌肉系统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都将成为高跟鞋状态的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足部动力学测量可反映人体运动中足和支持面间的力学状态.在人体各种姿态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由足部动力学测量获取的信息,对于下肢问题的诊断,运动鞋的设计,损伤的预防和其他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进而使足部动力学测试系统成为了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得力工具.文章较完善地总结了近期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足部动力学测试系统及应用情况,探讨了目前系统的优劣以及无线足部动力学测试系统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跳高运动员足弓刚度对单腿纵跳成绩的影响,为跳高运动员选材及专项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15名男性国家二级跳高运动员,对受试者足部形态进行红外光学扫描,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测力台同步采集受试者纵跳动作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结果:在纵跳表现中,足弓刚度与地面反作用力峰值间存在线性关系,高刚度足弓受试者的峰值vGRF显著大于低刚度足弓的受试者(P<0.05),高刚度足弓组冲击加载率为15.2BW/s±1.8BW/s,低刚度足弓组地面反作用力加载率为12.3BW/s±0.9BW/s,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高刚度足弓组的峰值vGRF时刻踝屈角度(21.24°±4.4°)显著性高于低刚度足弓组的峰值vGRF时刻踝屈角度(24.43°±3.6°),P<0.05。结论:在优秀跳高运动员中,足弓刚度与纵跳过程中的踝膝关节屈伸角度、地面反作用力及加载率有显著影响,且与地面反作用力峰值间存在显著正向线性关系。因此,在跳跃类项目我们应该关注运动员足底肌肉力量训练。在描述跳跃过程中的足部及其生物力学特征时,使用静态足部分类值得纳入考量。  相似文献   

8.
足弓形态与运动关系的研究郑岩岚,蔡春华(华南师范大学)1言前人们一直认为良好的足弓是跑跳的基础,高足弓的人比低足弓者在运动中更易发挥水平。然而张月芳对运动员扁平足调查的结果认为:运动员扁平足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并且扁平足者”的运动能力不低于正常足者。...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为大部分女性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怀孕期人体的形态、体重等健康指标会显著改变,随之必然引起人体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的变化.文章总结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妊娠期女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并重点探讨步态影响,旨为因妊娠期导致的肌肉骨骼相关的运动损伤预防以及孕妇鞋具的选择提供合理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秀丽 《体育学刊》2011,18(4):141-144
结合华南师范大学附小20名女童静、动态足底压力测试数据、穿鞋习惯、消费观念等,从生物力学角度对儿童出现的主要足部不适症状进行分析,指出中国6~10岁童鞋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是与脚的形状相似,成扇形,为足的自然生长发育创造条件;二是儿童走路时鞋子产生弯折的部位符合儿童足的比例,不应只是成人鞋的翻版;三是通过增加足中部及足后跟稳定性的方法达到减小足底压力的目的。并建议小童、中童、大童鞋的划分标准以年龄为依据,而不应以鞋码大小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方卫飞 《精武》2012,(33):9-10
目的:探讨儿童正常足与扁平足的足底压力差异,为运动矫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3—14岁在较小学生进行足印测量,根据足印足弓空白区宽度将被检者分为正常足、轻度扁平足和重度扁平足,采用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三组被检者足底压力进行测量。结果:轻度和重度扁平足儿童足掌和足后最的接触面积均小于正常足儿童,P〈0.05;而足弓区接触面积辊度和重度扁平足儿童均大于正常足儿童,P〈0.05。轻度和重度扁平足儿童前掌和足弓所受冲量均大于正常足儿童,而后跟所受冲量则小正常足儿童,P〈0.05。结论:扁平足在着地时压力中心更为密集,其足弓和足掌所受的冲量较大,可通过足趾收展、屈曲练习或足趾抓弹珠、足趾夹铅笔、足背抬沙袋等运动锻炼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12.
裸足与着鞋下跑步生物力学及损伤特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已证实跑步有很多益处,包括增强心血管机能,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但是,有太多的损伤与跑步相关,在当今裸足跑或者是穿"裸足"鞋跑步的流行趋势下,总结了大量高水平研究论文,其目的是通过运动学测量,能量消耗和生物力学来比较穿鞋和裸足跑步者的相似处和差异性,深入探究跑步步态学,并为因跑步导致肌肉骨骼损伤的病人了解跑步生物力学原理并制定合理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国内首套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dual fluoroscopic imaging system,DFIS)独立量化裸足与着鞋跑时距上和距下关节的在体六自由度(6 degree of freedom,6DOF)运动学。方法:选取12名健康男性跑者,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取踝中立位影像学数据,构建踝关节模型并建立距上、距下关节局部坐标系。利用DFIS采集受试者在裸足与着鞋条件下后跟着地时(3 m/s±5%跑速)的荧光成像,并通过3D-2D图像配准技术获取距上、距下关节的6DOF运动学特征。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2种条件下距上和距下2个关节的6DOF参数。结果:相比裸足,着鞋跑显著降低了支撑中期距上关节的峰值跖/背屈角度与整个支撑期的屈伸活动度(P<0.05);显著增加了支撑中期距下关节的峰值背屈与峰值外翻角度(P<0.05);在整个支撑期3个平动方向(内外、前后、上下)上的运动学特征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上述发现有效弥补了现阶段采用传统测量技术只能获取单一踝关节运动学结果的缺陷;而着鞋跑显著增加了距下关节的外翻,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究距下关节外翻与跑步损伤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以参加云南昆明全国青少年竞走集训的50名优秀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青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从长度、匀称度、长度比例、足弓、下肢比例5个层面,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小腿长 足高、体重/身高×1 000、踝围/下肢长、足高、小腿 足高/下肢长5个典型指标有效地反映出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模型,并制定了评分标准和等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足部形态学特征与踝关节肌肉力量及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65名成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8.85±7.95)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6.66±3.62)kg/m2。足部形态学特征使用三维足形态扫描仪进行测量与评价,踝关节肌肉力量(包括跖屈、背屈、内旋、外旋)使用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仪进行测量与分析,受试者运动能力使用灵活性、跳跃能力、本体感受性测试项目进行测量与评价。结果:校正年龄和BMI后发现,足长度、宽度、围度和高度等形态学指标与踝关节跖屈、背屈、内旋和外旋肌肉力量显著相关(r=-0.27~0.57,P<0.05),但未发现拇外翻角度与踝关节肌肉力量指标显著相关;足长度、宽度和围度指标与灵活性和跳跃能力指标显著正相关(r=0.25~0.44,P<0.05),足弓高度指数与纵跳高度呈显著负相关(r=-0.29,P<0.05),所测足形态指标均与本体感受性指标不相关。结论:足长度、宽度、围度和高度与踝关节肌肉力量以及运动能力之间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足底压力的羽毛球运动足部受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羽毛球常用步法的足底压力特征,为减少羽毛球运动中下肢损伤(特别是足部损伤)提供建议,并希望成为羽毛球鞋具设计的依据。利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左前场蹬跨步、右前场蹬跨步、一步蹬转起跳等常用步法动作进行测试。结果发现3种步法在离地阶段,足前区的内侧跖骨区以及大拇趾和第1、2跖骨区的最大压力均高于其他部位(P<0.05);着地阶段,蹬跨步是把足底压力集中于脚后跟和足外侧进行缓冲制动,蹬转起跳步则把压力集中于大拇趾以及第1、2跖骨区(P<0.05)。由此可见,羽毛球运动员应注意在采用不同步法时,足前区和足跟区中部及足外侧的负荷变化,并尽可能地选择穿着能够分散上述区域压力的专项鞋来避免足部受力的过度集中。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跖趾关节在运动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跖趾关节这一曾被长期忽略的肢体末端关节,现已被研究者与教练员重新重视,其在提高运动表现和成绩方面的潜力被重新评估。从1)跖趾关节的功能解剖和运动特征;2)跖趾关节的能量学及运动表现;3)跖趾关节的训练和相关鞋具研究三个方面对跖趾关节在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如何提升跖趾关节屈伸的力学作用,有效减少跖趾关节能量吸收,并最终表现在疲劳、能耗和运动表现等方面的提高,已成为探索跖趾关节在足及下肢运动中所具备功能的关键。跖趾关节的运动功能和生物力学特性,包括与能量贡献及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等新特征和新理论,为理解和优化人体运动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并可藉此进一步延伸到相关训练理论、体育器械和运动装备的开发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以南京市城区某所小学8—12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三个月的体育锻炼,实验前后对受试者身体成分、各项运动指标、足底压力等各个指标进行监测,收集数据,使用spssl3.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儿童足弓具有一定的可塑性;(2)肥胖儿童在行走和跑步过程中足有外翻的倾向,跑步时大于行走;(3)经过三个月的健身锻炼,肥胖儿童运动时的平衡能力增加,减少了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归纳与演绎等方法,以足部运动中重要而又相对较少受到重视的距骨下关节为研究对象,从距骨下关节的功能解剖结构、运动种类、在下肢运动中的作用和研究距骨下关节运动的方法等角度综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足部损伤防护和运动鞋研发等提供参考建议。研究认为:距骨下关节承受并传导人体重量,协调踝关节运动,是后足生物力学的中心和足部稳定的重要枢轴结构。其与踝关节、膝关节的协同一致性在人体活动尤其奔跑、跳跃时具有重要意义。协同性缺乏易导致足部以至整个下肢肌肉骨骼的损伤。距下关节功能的丧失,将使跟骨内收、外展活动度减小,踝关节对后足内外翻运动做出代偿,而这种代偿是有限的、非生理性的,对日常的行走功能来说尚可适应,但不能满足运动员对奔跑、跳跃、地面不平等功能运动的特殊要求。因此,了解距下关节的解剖和运动特点有助于认识足踝部隐匿性损伤,正确评价运动员的足踝及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比较等方法对影响上海、东京两地6~19岁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形态发育、体育锻炼以及学习、生活、习惯三项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认为,上海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长期加速趋势远较东京明显,这是上海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总体水平高于东京的重要因素;上海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多于东京,是上海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总体水平高于东京的主要因素;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是造成上海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在敏感年龄段较东京差的根本原因.建议以学校为中心,结合家庭、社区,建立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保障机制;扩大和延伸体育锻炼或身体活动的功能和作用;正确处理好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和体育训练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