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一、词语为线,整体感知,挑战教材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师:请大家拿出你们的积累卡,我们听写几个词语。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写?(请三位同学)师:(听写词语)卓尔不群、艰苦危险、锲而不舍、准确感人。(师评价:写得很漂亮,请同学们注意写字姿势。)师:写完之后请同桌互相检查,到黑板上书写的同学写得很漂亮,我们谢谢她们。好,  相似文献   

2.
一借助词语,回顾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金子》一课.课文都预习了吗?(生:预习了)课文生字新词都会写了吗?(生:会了)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我们来听默几个词语.注意每个词语老师只读两遍:蜂拥而至、扫兴离去、不甘落空、实现梦想. (生默写) 师:(出示词语)看屏幕,你都默写对了吗?"蜂"左边是虫字部."蜂"在文中指的是—— 生:人. 师:"蜂拥而至"就是说—— 生:来的人很多. 师:"甘"和"实"是本课的生字.注意"甘"第一笔"横"要长一些;"实"字的"点"比较多,注意最后一笔是个"长点".把这两个字认认真真地重写一遍,看谁写得美观. (生写) 师:一齐来读这几个词语. (生读) 师:想一想,在文中,前面两个词语是写—— 生:淘金者. 师:后面两个词语是写—— 生:彼得. 师:谁能用上这些词语,简要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师插话:最好在前面加上"听说"一词)淘金者便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3.
一聊课题师:伸出手来跟我写课题。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中有两个人物——"凤辣子"和林黛玉。齐读课题。(生读)师: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是——生:贾母。师:有同学读过《红楼梦》吗?这个填空能不能做?(出示)"凤辣子"贾母林黛玉文中的母亲刚刚去世,她的外婆  相似文献   

4.
【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扶老携幼"等词语,写完后,师生评议。)师:他不仅写得全对,而且我看他写的时候一笔一画可认真了,每个字都端端正正,漂漂亮亮,掌声送给他。(鼓掌)师:刚才老师看的时候,发现有两位同学写错了。我们看一下这个"幼"的  相似文献   

5.
师 :(板书 :“记一位没上光荣榜的同学”)同学们 ,看了这个作文题目 ,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 :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生 :要反映这个同学的优秀品质。生 :为什么他没上光荣榜 ?生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成后 ,一定很有意思。生 :为什么不写上光荣榜的同学而要写没上光荣榜的同学呢 ?生 :既然没上光荣榜 ,为什么还要写他呢 ?[评 :引导自谈想法 ,巧妙引入课题。]师 :没上光荣榜的同学 ,他 (她 )身上就没有闪光点了吗 ?就不值得去写吗 ?生 :不一定。“没上光荣榜”的原因多着呢 !师 :同学们 ,能说说有哪些原因吗 ?[评 :连连反问设疑 ,…  相似文献   

6.
师:大家看一看写下雪这一段是最先从哪个角度来写的?生:先从"雪下得很大"这个角度来写的……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部分。读的时候要把雪下得很大的那个气势读出来。(一生读课文有关部分)师:这场雪大吗?  相似文献   

7.
【片段一】《月光曲》师:我们先来听写一组词语。(生听写:传说谱写盲姑娘蜡烛琴键清幽)师:这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说这个传说,首先大家各自准备一下。(生练说)  相似文献   

8.
一听写词语,回顾内容,打开快乐学习之门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现在进行听写练习,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书写,其他同学拿出练习本。老师每次报两个词,你们先认真倾听,然后工整书写,注意写字姿势。(生书写词语:蝴蝶、草帽、韭菜、谷穗、铲地、瞎闹)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在黑板上的书写是否正确。(师生评价,特别强调"帽"字的写法)师:大家对照大屏幕检查,写对了给自己画个五角  相似文献   

9.
师:我们先听听今天一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艾青的一首诗——《树》——的赏析。(庄瑶瑶给同学诵读并简要品赏了艾青的《树》)师:“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这两句与我们学过的哪一首诗中的句子有相似之处?生:(齐声)《致橡树》!(以上是我们每天一首诗的常规话题)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一篇作文训练的重点是什么吗?生:(齐声)写好一个标题!师:那第二篇呢?生:(齐声)写好一个开头!师:那今天呢?生:(七嘴八舌)写好一个结尾,写好猪肚……师:我给大家提供一句诗,请猜一下我们今天写作的注意点!(点击鼠标投影: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生:(七嘴…  相似文献   

10.
(一)(联系电视剧导入新课,生自读自悟)师: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课题表达的意思。生:这题目告诉我们,课文写的是刘备和关羽、张飞第三次到隆中草舍去拜访隐居在那里的诸葛亮的故事。师“:茅庐”怎么讲?生:茅草盖的房子,就是草舍的意思。师“:顾”呢?生:拜访。师:题目里的“三”,究竟解释为第三次呢,还是理解为前后一共去了三次?讨论一下。(生讨论探究)生:课文写的就是刘备他们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景,题目里的“三”应该指第三次。生:我不同意。课文第1自然段明明写的是他们一、二两次去没有见着。生:我觉得应该这么理解:题目里的“…  相似文献   

11.
学生写习作最大的问题是泛泛而写,不具体,不生动。如何引导?谈永康老师指导学生写橘子的方法给我们启示很大。请看教学片断——师:现在我们来看这树上橘子的不同姿态。(出示照片)生:树上有三个结在一块儿的,有两个结在一块儿的,还有单独一个的。师:各不相同。我们请六位同学上台来表演。(请四男二女六位同学)你们看看照片,觉得树上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断再现:(苏教版第九册《艾滋病小斗士》) 师:谁有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 生1:"轩然大波"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个词语呢? 生2: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 师:那请大家查字典,谁找到了告诉大家.(片刻后) 生3:老师,我找到了,就是"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师:现在大家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吧,请大家将这个词语的意思写在书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  相似文献   

13.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说一说。生:惟妙惟肖;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师:文中有一个字高度凝练地把大家的意思都概括进去了,是哪个字?生:神。师:是的,好一个"神"字!(板书:神)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剪纸技艺之"神"师:课文哪些语句写出了姥姥的剪纸技艺真"神"呢?是怎么写的?用了哪些特别的词语?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呢?请默读课文1耀6自然段,画一画,圈一圈,可以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和发现。(生自学)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片段一关注细节,理解"爱"师:病房中父母执手而眠的温馨画面让我们感动。看图,假如你是摄影师,你想在哪个细节来个特写?生:爸爸握住妈妈的手、妈妈恬静的微笑、映儿手中的茉莉……师:说得好!来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细节的。(生默读,画出最能表达父母之间爱的词语)师:(把细节描写部分去掉出示)和原文比较读一读,你觉得哪段话写得好?说出理由。  相似文献   

15.
(以下撷取的是进行词语教学的一些片段)师:你知道“拮据”是什么意思吗?生:经济情况不好。师:这是字典里的解释,光看字典的解释还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拮据这个词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投影句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很拮据。”教师范读句子。)师:你觉得他们家怎么样?生:很困难,很穷。师:困难到什么程度呀?读读这句话再说一说。生: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他们的生活。师:维持几个人的生活?生:六个人。师:这就叫做—(生:生活困难。)我们从字典中查到词语的意思后,应该把——语的意思放到课文中去…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实录:板块一:说场景师:《水》这篇文章读得懂吗?生:(齐)读得懂!师:作者马朝虎写《水》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生:(纷纷作答)他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日子很苦;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师:一谈到水,我们自然就想到"节约用水"的道理。但,这是一篇小说(生惊讶),看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一、链接生活,让词语在想象中丰满起来低年级学生不能以理性思维来理解词语,需要把解词与其熟悉的生活相联系,进行感性触摸,逐步把握词语的深度。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自言自语"一词的教学片段:师:谁知道"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生:是"自己说给自己听"。师:你能把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样子给大家表演一下吗?(生表演读句子)师:知道这个同学为什么读得这么轻吗?生:因为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用不着大声说。师:那你们像他这样表演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多种方法听写,觉得新颖的听写方法确实能使枯燥的听写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听得认真,记得主动。一、先积累后听写(适用听写一篇课文的词语)师《:落花生》一课同学们学得很好,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检查大家词语积累情况。请同学们用一分钟时间把你已经积累的词语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多又对又快。学生独自写词语。(一分钟)师:下面汇报你积累了几个词语。师:现在老师把这篇课文应该记住的词语读一遍,没有写的同学请补在后面。在批阅时,如果学生积累的词语写得对就给予加分,对一个词语加5分。这样,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致一下子…  相似文献   

19.
【片段1】师:同学们,在写"肺"时,应该注意什么?生:右边不要写成城市的"市"。师:请同学们自己在纸上写三遍。(生写)师:下面来看"腭"字。"腭"在我们人体哪里?生:嘴巴里面。师:具体在嘴巴的哪个位置?  相似文献   

20.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读!(生齐读课题)课文中有些词语,老师分了两行,你按照老师的格式写下来。写完了立即举手。直接写词语。不写拼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